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前沿论坛实录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7月16日12:46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汽车行业应有责任来开发新能源汽车

 

  Christoph Huss我完全同意高博士的观点,但是汽车行业也有责任来开发新能源汽车,包括插入式混合动力车,还有其他方面燃料、电池技术的汽车,实际上这并不是全部的共识,电池燃料和燃料电池并不是清洁的能源,其实也会导致全球进一步的变。

作为工程师我们应该在两方面都着手,一方面是能源生产,能源供应,还有在我们车的量的开发过程中关注这些新能源的利用,否则我们汽车没有能为解决全球变暖和解决空气质量来做贡献。我想要提醒其他一些行业也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做的贡献。

 

Ted Roberston:其实我在行业中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我们的行业已经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如果消费者要求我们的车辆有某种特征的话,我们就会将这些特征纳入到我们的车辆中去,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车辆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不要有任何的妥协,我自己开过很多的电动车,而且我也设计了很多的车,像为印度设计赛。我认为实际上电动车的驾驶乐趣一点不比柴油车的驾驶乐趣少,我们有能力让电动车的驾驶体验也非常的动人,非常的舒适,我们可以给他们扭矩的设计,还有各种不同电动车的基础的设计可以提供全新的驾驶乐趣。但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成本,成本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制约问题,如果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非常令人兴奋的驾驶体验,我觉得电动车是不会在取代内燃机的时候有什么妥协的。

 

彭立新:接下来请博士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博士在国外一直在技术前沿方面工作,回国后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动力都做得轰轰烈烈。Mr Huss说您应对了了很多的挑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观点。您个人认为我们有信心在多长的时间内能够真正做到20%30%的车在路上是深度的混合动力?

 

新能源是永远的话题

 

赵福全: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论坛。

 

关于新能源到底有多大的未来,多快的速度投放市场,我要说,新能源是永远的主题。刚才各位专家谈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博士也提出了很大的一个挑战。我个人认为这个答案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实际上是回答不了。我记得进入2000年的时候大家在美国参加PNGA的讨论,大家对新能源市场份额就表示很乐观。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于是我们就开始预测2020年。但总体来说新能源也在一点点的崛起,传统的也在逐步的完善。

 

传统发动机的灭亡是一个渐进过程

 

首先谈一个观点,大家努力想要通过一个会议和论坛想要带着一个数据和年限的答案,我觉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总体来说,传统的发动机什么时候走向消亡,新能源什么时候走向崛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统的发动机如何被取代,甚至还有多长的生命周期,我觉得这取决于很多的因素。第一,现在有多少油?这个数据很不准确。第二,有了这么多油,还有一个开源节流的过程,这种消费的速度有多快?也不清楚。实际上中国的崛起,GDP的快速增长,就使得传统的石油加剧了消耗的速度。这点在20年前,世界的经济学家没有考虑得充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量。我认为,即使我们清楚了传统能源的存量,未来的消耗的速度也不清楚。第三,传统发动机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对这个空间提升的速度又做了多大的努力?这也是变数。我觉得以上三点决定了传统发动机不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并且这也取决于新能源技术进步的速度。我个人认为,如果现在新能源技术就很成熟的,实际上传统发动机市场的份额马上就会掉得很快,因为传统的发动机已经面临的不仅仅是能源的问题,还面临环保的压力,所以新能源技术是否可以很快的崛起,也是和传统发动机比赛的过程。

 

新能源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新能源技术有多快的崛起也取决于太多的技术因素,市场的因素和技术本身的因素以及国家的政策。事实上传统发动机灭亡和新能源技术推广我认为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之前我说过,2020年如果新能源技术能占到57%的份额应该是很乐观的。什么是规模效应,1%2%不是规模效应,什么时候传统的发动机能够被取代?这取决于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我认为,2050年如果传统的发动机新能源各分半壁江山已经是相当乐观的数字,还有40年的历程。对于新能源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国家站在国家的高度,不同企业的关注点也不同。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同时作为企业来说,谈一下吉利的想法,吉利没有能力去思考30年之后的事。无论是个人、企业、国家都先立志于生存,然后才能讨论发展。吉利发展新能源战略是立足传统,储备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