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求高效率和成本杀手闻名世界车坛的雷诺-日产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没有选择在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发布会这样隆重而热烈的场合亮相北京,而是在两周后出现在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的竣工投产庆典上。
这一次,为了日产在中国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戈恩与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河南省省长郭庚茂、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等企业高管及政府高官一起,启动了日产在华业务加速发展的另一个引擎——郑州日产第二工厂。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产能瓶颈使得日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奇货可居。因此,对于东风日产而言,一期产能可实现14万辆的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是解决市场饥渴这团近火的“远水”。
但很显然,戈恩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在新工厂投产庆典结束后,抛开了“讲话稿”的戈恩通过媒体向日产中国的高管下达了 “最新指令”——2012年日产在华产能要达到120万辆,届时也将实现其在华市场10%份额的目标。
10%份额的野心
“日产已向这个新工厂投资10亿人民币(约合1.47亿美元)。增加这个工厂之后,郑州日产的产能将扩大4倍,从目前的6万辆达到2012年的24万辆。”在新工厂的竣工投产仪式上,卡洛斯·戈恩给工厂产能爬坡的进程定下了雷打不动的时间表,因为这事关日产中国的整体战略。
在郑州新工厂正式投产的前一天,是日产与其在中国市场最大合资伙伴东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8周年纪念日。在轿车项目上,日产比她的日本“老乡”丰田汽车公司与中国本地企业达成合资协议的时间晚了3年,但是如今日产俨然成为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领军者。
而在广州花都,日产汽车最为倚重的华南市场大本营,一座设计产能同样为24万辆,但投资规模却是郑州日产第二工厂5倍、占地面积为后者4倍的更高规格的全新工厂,已经在5个月前正式举行了奠基仪式。待2012年全部工程竣工后,日产仅在花都的产能就将达到年产70万辆。
“日本的汽车厂商目前在中国占有20%的市场份额,日产位居榜首。尽管如此,我们相信通过与东风公司和郑州日产的合作,有潜力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尽管在竣工典礼现场的发言中,戈恩对自己的目标未能和盘托出,但是在随后的媒体问答环节中,这位明星汽车经理还是“兜了底”。
“2012年日产实现在华产能120万辆,未来谋求中国10%市场份额。”不过,从戈恩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测来看,如果要谋求在中国市场10%的份额,其在华销量要远远大于其未来设计产能。当然,如果届时通过产能优化改造或者由两班制变成三班制,实际产能会超过设计目标。
据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销售总部副总部长杨嵩透露,在花都第二工厂奠基后,东风日产已着手规划第三工厂。
“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是日产汽车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所在。”戈恩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的产销规模将提升至1600万辆,如果按照10%份额推算,两年后日产至少需要实现在华销售整车160万辆,相当于在2009年东风日产新车实际销量的3倍。这近乎是一个乐观到疯狂的计划。
产能!在戈恩看来,日产如今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势头,就像一辆疾驰的马车,束缚这驾马车继续狂奔的只有产能。
郑州日产代工
8月30日,日产又一款全球战略车型MARCH玛驰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已经确定将在广州花都工厂投产。上市不久,玛驰就受到市场追捧。不过由于产能所限,消费者要买到这款车却需要等待两个月以上。
为了给广州花都工厂腾出足够的产能,且不影响其他畅销车型的市场供应,东风日产不得不将奇骏和逍客两款产品“移师”到郑州日产第二工厂。
记者了解到,目前花都工厂生产的都是东风日产主力畅销车型,诸如骐达/颐达、轩逸和骊威等。与此同时,除了在郑州和花都设有工厂外,日产中高端旗舰车型天籁的生产基地则放在湖北襄樊市。
尽管在戈恩的亲自督阵下,日产在各大生产基地似乎都运作得风生水起,但是对于郑州日产而言,其产品过于“被边缘化”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我们只是负责代工生产,销售利润并不归我们。”郑州日产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作为日产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1993年就成立的郑州日产成为日产在华高速扩张的一块跳板,正是因为郑州项目,让日产结识了东风集团,随后并与之组建了中国汽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合资企业。
由于缺乏有竞争力产品的导入,郑州日产在成立后的17年时间里,从未迈入中国主流合资企业的行列;对比之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则在短短数年时间里相继导入多款畅销产品,并一跃成为排名前五的领军型合资企业。
2004年10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组郑州日产,目前股权结构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5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8.651%、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349%。当时,郑州日产的企业定位是东风、日产双品牌LCV即轻型商用车产品的主要发展基地。
虽然产能只有6万辆,但郑州日产却同时生产8款车型。数据显示,2009年郑州日产共销售各类轻型商用车56056辆,这一数字与东风日产去年51万辆的业绩相比少得可怜。
“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是严格按照日产全球最高制造标准设计并建设的,完全有能力生产包括日产和东风品牌在内的所有高品质车型。”在郑州市政府的相关人士看来,尽管东风股份总裁、郑州日产董事长朱福寿的上述发言 “颇为令人期待”,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东风和日产的事业重心并不会是郑州。
有分析人士认为,“只有充分调动各个地方政府的资源,日产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中国产能布局的整体战略,才可能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复。”从这个意义上讲,郑州不失为戈恩推进日产在华战略的一枚不错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