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击队到大兵团
3年内完成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建成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任务,如果说制造摩托车类似于战争年代游击队水平,那么现在则是大兵团作战水平。
1950年1月中国刚解放,北京急需大批建设人才,应北京汽车修配厂厂长程华明的邀请,父亲到那里主持机踏车试制工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亲手制造生产自己的汽车”,由此拉开序幕。
当年下半年,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提供军用装备,中央军委命令北京汽车修配厂赶制军用机踏车(摩托车)。这对仅能制造铜套、螺栓、活塞等部件的配件厂来讲,无疑是巨大挑战。但父亲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硬是顶着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的不利条件,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机床专用附加装置攻克难关。
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北京汽车修配厂成功试制出井冈山牌机踏车。不到一年时间形成小批量生产,先后生产3000辆,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急需。该厂也因此受到中央军委总司令朱德同志和聂荣臻元帅的赞誉。1955年井冈山牌机踏车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
试车成功后,朱总司令亲自到场参加庆功汇报会,并奖给父亲一台收音机,这在当时是最高奖品。这台收音机一直被我们珍藏着,直到文革。母亲曾听父亲讲过,有几次他出去开会,朱老总见到厂里的同志还问:“张世恩来了没有?他身体好吗?”
1953年作为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工兴建。为给这两家工厂提供配套产品,国家决定在北京建设一个汽车配件厂,即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在汽车修理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承担着为解放牌汽车及东方红54型拖拉机配套生产18种附件的任务。
要在3年内完成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及建设新厂等工作,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父亲组织技术人员仔细研究苏联提供的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发挥技术人员、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确保1956年新厂建成并及时向一汽、一拖提供附配件。
经过这一阶段的拼搏,附件厂技术水平达到新境界:掌握了当时国内领先水平的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设计制造;调温器波纹管制造;前大灯反光镜真空镀铝等技术,走上自行设计制造汽车附配件之路。其中,自行开发的231型化油器和调温器等产品性能,甚至优于当时苏联同类产品。
与此同时,附配件厂在理化试验、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产品设计试验及试验管理方面也有所提高,基本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技术工作体系。一位当时还是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后曾任总工程师的冯献堂)在回忆父亲文章中说:假如前一阶段制造摩托车还类似于战争年代游击队的水平,那么这一阶段可比喻为大兵团作战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