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搜狐汽车原创

汽车记忆第16期:蒙冤的BJ212之父张世恩

2013年05月20日14:06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葛帮宁 崔娜

  最后一次申诉

  母亲对父亲的死一直存有疑虑,并数次申诉,最后一次是在1985年。但所有申诉都石沉大海,凶手不能绳之以法,至今逍遥法外,这是时代的悲哀。

  1978年7月,父亲被平反昭雪。北汽为父亲召开隆重追悼会。几乎一夜之间,文革期间强加给父亲的各种罪名烟消云散,我们都来不及适应。但母亲考虑的并不只是这些,她认为,“四人帮”已被粉碎,父亲死因也应该水落石出。为此,母亲几次向北汽厂领导提出,要求彻查父亲死因,将凶手绳之以法,但始终无人过问。

  1985年3月,是清理文革遗留问题的最后阶段,母亲又旧事重提。我支持母亲再度申诉,彻查父亲死因。申诉材料由母亲、四叔(父亲的弟弟)和我三人撰写。3月中旬,我和母亲将申诉书递交到北汽清查小组,四叔则想办法托人送北京市委。此次申诉,除以前提出的疑问外,还做了些补充:

  1.在检查中,没有明显发现头部、四肢、胸背等有“跳楼”摔伤的迹象,特别是造反派所说的致命的头部竟没有任何伤痕,连一点泥土血污也没有,只发现右肋下方(即右上腹,相当于肝区的部位和背后相应部位有鲜红的血痕、淤血,胸前直径约13公分,背后直径约16公分父亲面部表情异常,瞠目张口,这显然并非摔伤,而是打伤,很可能是在直视对方极力申辩时遭到致命一击引起猝死所致)。

  2.“跳楼”就是当时的现场二楼男厕所,窗口距楼层地面约1.5米,窗户是翻斗式的,窗台狭窄无法站人,只能爬行出去,而窗户下面是1米宽的连接一层的长檐。从外面看,二层窗户距地面不足五米,从长檐到地面最多也只有3米多。也就是说,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跳下去,都不至于摔死。

  3.1975年5月,在母亲递交过数次申诉材料后(当年4月5日再次递交),保卫科长突然拿出父亲的所谓“遗书”给母亲看。但这也只是一些撕下随手写的纸头,没有一句是决心自杀的人留给亲人的话。后来又看到上面有“我不是畏罪自杀”几个字,但这几个字墨迹较其他字迹不同,不是父亲的笔体。距父亲1968年去世已7年,才把遗书拿出来,不得不令人生疑。

  4.父亲死后,还有人威胁我母亲不得透露他死的消息,当时掌权者还极力封锁消息,以至知情者至今不敢说真话。

  5.父亲没有自杀的思想基础,即使在身受凌辱时,父亲还常常想到已经中断的研制任务和工厂的发展;11月10日女儿送东西时,还在为回家做准备,从没有痛苦、沉重、必欲“自杀”的表现。很有可能是父亲最后见到女儿到他死的这9天内,突然发生重大变化,使他在精神上、肉体上、心理上受到极大折磨和伤害,被折磨一夜清晨去世后才送医院,且封锁厂门,不让孩子进去。

  母亲这样写到:

  “张世恩同志是一个有名望、有才华、有能力、有贡献的汽车技术领导干部,他被迫害至死,按中央精神应属大案要案,‘不论牵扯到什么人都属必须彻底查清之列’。这个冤案不能彻底查清,当事人不能受到应有惩处,张世恩虽死不能瞑目,党的政策没有落实,作为亲属,我的余生不能安宁”(北汽9件命案已破8件,只有这件要案未破)。

  同年6月母亲给北汽总公司领导写信,希望能对父亲之死给予关注。对这次核查,母亲抱有极大希望,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母亲向核查小组了解的情况是:

  1.事件相隔时间较长,相关人员分散四处,寻找难度大;知情人或当事人有意避开核查组或一推了事,而当时的军代表早已回部队或转业;

  2.有个别领导暗示,别追得太紧了,免得死了一个,又陪死了一个;

  3.清查小组无实质性办法,案情有关人员一问三不知,而已查到的直接有关人员,也未敢责令其写出真实书面交代材料;更有人甚至给清查小组下跪,请求别再问了。

  我们最后的收获只是象征性地补发几千元人民币,关于父亲死因核查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结果和说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娜)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