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 |
那些事 | 那些话 | 主持人后记 |
范安德:
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 |
事件:2005年是大众中国的滑铁卢之年,那一年,市场份额和利润都达在华的历史新低。范安德于是年临危受任,并提出了复兴大众的“奥林匹克计划”。
2007年大众实现在华90万辆销量,并誓要在08奥运年取代老对手通用摘取销量冠军。
| | 大众学会聆听 大象开始转身 当大众开始思考市场导向的时候,其竞争对手应该感到忧虑。
这正是范安德重整大众汽车中国的关键词。
于是,他们开始接近市场、了解市场,去聆听消费者的声音,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众这些工作是有力。
聆听合作伙伴的声音,这也是大众不同寻常的改变,正是因为能够坐下来听见中方合作伙伴的声音,大众才可能推动其在中国的各项工作:无论是市场营销、零配件采购、生产管理还是…… |
那些人 |
那些事 |
那些话 |
主持人后记 |
矶贝匡志:
丰田汽车投资有限总公司总经理 |
事件:2007年丰田在全球销量排行紧逼老大通用,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丰田中国07年在华也可圈可点,销量增速两倍于中国平均水平。
矶贝匡志,1979年大学毕业即加入丰田汽车,1995年又远涉美国丰田,2002年来到中国操舵丰田,对于丰田中国的发展最具发言权。
|
|
丰田的回答是“人”
丰田,已经成为汽车业界的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被赋予了这样的内容:先进生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劳动生产率、质量和多品种上的高水平。
到底什么是丰田的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在日本,在美国,在中国,三个全球最富代表性的国家为什么能够通行不悖。
它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矶贝匡志力图给出一个软性的答案。
他的回答是人。
人,是矶贝匡志多次提到的内容,“我有一个非常大的希望…… |
那些人 |
那些事 |
那些话 |
主持人后记 |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
程 远:
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主编 |
事件:中国汽车在2007年产销双破880万辆大关。
全球变暖,新能源成为2007年最热词。
CPI指数高升、股市动荡、人民币升值、央行加息、从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风云突变。
合资车企加快国产化,压缩成本,自主车企压力无限增大。
|
|
习惯性“杞人忧天”
中国汽车产业07回顾08展望是汽车周第一日奉献的“赤壁”产业大片。谓之“赤壁”,旨在隐射中国汽车产业充满各种力量的角逐,这是个大时代大舞台,势力高下远没有定论。在这一盛会的契机之下,三位车界极富重量的嘉宾给出了他们的洞见。
但一场真正的合纵连横正在暗潮涌动,江山图景似乎呼之欲出,就只差那么一层窗户纸。
我们对自主品牌也可能太多虑了,该来的总会来,也许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
那些人 |
那些事 |
那些话 |
主持人后记 |
李峰:
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 |
事件:奇瑞一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舆论核心。2007年属于奇瑞的故事值得一一说的依然很多。
奇瑞迎来了自成立以来的第十个生日、8月22日第100万辆下线、在伊朗成立合资公司、与菲亚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克莱斯勒签订代工协议……
|
|
出生之初,惟恐无名;盛名之下,惟恐难副
准生证风波,大众索赔事件,与上汽分家……,奇瑞的10年成长,充满不易。
“不疯狂,就死亡”,“多生孩子打群架”,“我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这些奇瑞高层的激昂语录,生动体现了奇瑞成长过程中的草根性、疯狂性。
出生之初,惟恐无名;盛名之下,惟恐难副。奇瑞目前受到的关注太多,期望太多,一个企业处在这种时候,就很容易被庞大的国民情绪所鼓动和诱惑,陷入冲动性的发展轨道。冲动是什么,冲动是“魔鬼”!…… |
那些人 |
那些事 |
那些话 |
主持人后记 |
夏治冰:
比亚迪销售总经理 |
事件:比亚迪可谓是中国最稳扎稳打、自信笃定的自主品牌。
凭借一款车型F3,就在车市实现了销量翻番神话。
电池行业出身的比亚迪一直把电动车作为其制胜的杀手锏。
也许是延续了在IT行业的所向无敌,这股霸气一直持续在比亚迪人的心中,要做全球第一他们从不吝言。
|
|
“江湖越老 胆子越小”的汽车业与“愣头青”
比亚迪人真是敢想、敢干、敢说,“2015年全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这个目标可不是在手机电池行业,而是在汽车业。不知天高地厚的比亚迪,把许多“老大哥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大声嚷嚷了出来。
????
现在的比亚迪,不光是和通用、丰田这样的全球巨头们没法比,就是和国内的几大汽车公司比,也还是嫩了点。因此,对于比亚迪的宣言,很多人把它当作一颗“卫星”,或者是小孩子家的“大话”,当不得真。不过,比亚迪人自己却很当真。
????
在“江湖越老 胆子越小”的汽车业…… |
那些人 |
那些事 |
那些话 |
主持人后记 |
童志远:
原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北汽控股副总经理 |
事件:克莱斯勒被戴-克集团出售之后,北京奔驰未来的战略框架成疑惑。
三菱品牌停产,克莱斯勒品牌何去何从?JEEP品牌能否被发扬光大?国产奔驰如何应对华晨宝马的逼人攻势?
童志远08年初离任,北奔的难题依然难解,奔驰和克莱斯勒拆分计划搁浅,销量低迷。
|
|
历史很辉煌,但现实很残酷
?1983,北京吉普,中国汽车工业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历史很辉煌,但现实很残酷。虽然这个公司利用JEEP品牌,有过短暂的辉煌,但与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甚至成立晚得多的南北丰田相比,在行业内的地位、销量规模上,已经难入主流了。
????
奔驰、克莱斯勒品牌的导入,应该说北京奔驰(前北京吉普)崛起的资本。不过,戴-克集团日前对克莱斯勒的甩卖,对于正谋划力推克莱斯勒车型的BBDC来说,多少会产生影响 ……在三菱品牌淡出之后,BBDC实际上把重点放在了奔驰、克莱斯勒、JEEP身上,而这3个品牌之中,最有希望带来销量规模的,无疑是克莱斯勒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