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可以交车?”在一家品牌4S店,销售人员总是被迫不及待的消费者问个不停。这一幕幕不断在各大汽车卖场上演。消费者关注的不仅仅是价格优惠,更看中的是交车时间。这一切都因为今年以来,广东市场出现了一波波的消费高潮。
关键词:购置税减半
“购置税减半”对2009年整个车市来说都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正是年初国务院确定对1.6升及以下乘用车实行购置税减半政策,和燃油税形成合力,成为今年车市迅速复苏的直接动力。对广东车市,购置税同样直接带来乘用车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市场的反弹。
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1-6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共销售315.26万辆,同比增长44.93%,其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69.7%,比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提高了7.71个百分点。其中,1L<排量≤1.6L乘用车销售258.11万辆,占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的81.87%,同比增长41.45%。在乘用车主要车型中,1.6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50%左右,是影响乘用车市场的主导力量,1-6月销售224.81万辆,同比增长38.93%。
广东上牌量数据也反映出这种结构性的车市增长。以4月份为例,当月广东省上牌车型情况为:A级车上牌总量82539辆,所占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48.13%上升至51.29%;A0级车上牌总量31901辆,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8.07%上升为19.82%;A00级车上牌总量4218辆,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90%上升为2.62%。A、A0、A00级三大车型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68.10%提升至73.73%,掌控车市命脉。而以往市场增长迅速的中高级车型,上牌量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其中B级车前4月累计上牌总量35573辆,市场份额下降1.97个百分点,至22.10%,而C级车上牌总量6679辆,市场份额下降3.66个百分点,至4.16%。
广东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本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猛烈,因此也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中高级车型,转而购买经济型车。但从整体市场来看,购置税减半政策带来的结构性消费问题在广东车市并不是太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一线市场购买力较好,消费者也比较理性。雅阁、凯美瑞等中高级市场主力车型在本地市场的销量仍然保持高位。销量增长迅猛的东风日产,其主要的销售增量也来自天籁、轩逸等排量在2.0升以上的车型,而不是1.6升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最大赢家,则是自主品牌,但在广东车市这一点也体现得不明显。
由于购置税减半仅是短期政策,因此其希望引导消费者更多购买小排量汽车的初衷也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实际上,以大排量为荣的观念仍然很重,购置税政策实施,最重要的是促进了1.6升市场,1.0升以下市场反而受到压制。陈志杰
关键词:二三线火爆
二三线市场对于汽车业来说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它在2009年却猛烈升温。这种局面的出现受到多个因素的合力驱动。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投资小城镇及农村市场,致力于这一巨大的内需市场的启动。而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对汽车市场非常有针对性的政策的实施,则为二三线市场的火爆添了一把火。购置税减半政策直接撬动了二三线城市的需求,因为经济型车在这些市场更受欢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则主要拉动了小城镇对微型商用车的需求。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五大主力消费城市的市场份额为70.13%,相比2008年同期74.18%的市场份额下降4.05个百分点,相比2007年同期76.07%的市场份额下降5.94个百分点。
一线市场份额的消减,其对面正是二三线市场份额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以上牌量突破5000辆为界,汕头、惠州、珠海、江门四城构成了广东汽车市场的二线市场,这些城市上半年上牌量累计达35542辆,占全省份额的13.20%。以上牌量低于6000辆但高于3000辆为界,揭阳、茂名、肇庆、梅州、湛江、潮州、韶关清远、阳江可作为广东汽车市场的三线市场。这些城市上半年上牌量累计达38066辆,占全省份额的14.14%。
但总体来说,广东二三线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还是很小的,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其发展速度也显得缓慢。这就是当一线市场出现淡市时,广东车市的增速一下子便落后于全国的原因,因为二三线市场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帮上忙。而广东二三线市场发展的缓慢,应该归结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随着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东西两翼正在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未来广东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十分巨大。
实际上,在汕头等广东二线城市,由于个体私营经济十分发达,还存在着对微型商用车的巨大需求。
陈志杰
关键词:珠三角徘徊
今年7月的全省乘用车上牌量数据显示,东莞市场实现同比增长14.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4个百分点,这是东莞今年首次出现同比、环比“双增长”,比全省的“双增长”慢了一个月。时间再往前移到4月份,深圳、东莞车市虽出现回暖迹象,同仍负增长9.1和6.7个百分点,当月深圳环比出现12.9个百分点的逆市增长,成为全省环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市场,但这更显示出该市场一度下跌之惨烈。在今年2月份,全省三分之二的城市上牌量出现了增长,但深圳、东莞、佛山等一线城市,仅仅录得降幅减缓的“好迹象”。当月,东莞录得同比增幅25.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但环比仍是下降。
这就是金融危机对广东一线车市的冲击,深圳、东莞等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上牌量下滑幅度尤其显著。从去年10月份开始,深圳便失去了广东市场冠军的宝座。今年1-5月,深圳车市一直出现上牌量回落,虽然降幅逐月收窄。从6月起,深圳上牌量才首次超过广州,重新名列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以上牌量突破1万辆为界,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五大城市向来是广东汽车市场的核心力量,上半年总上牌量达到190666辆,占全省份额的70.81%。上半年,这五大主力城市虽然单月保持不同程度增长,但整体来看,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五城的上牌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挫,其中广州下滑相对偏弱,仅仅1.13%,而东莞、深圳下滑幅度超过15%。
东莞、深圳等珠三角车市在今年的徘徊,很大程度上是其外向型经济使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将有望改变。相比较来看,佛山和中山等地方表现则要好些。目前,佛山和东莞的上牌量差距已经不明显,两者差距仅仅只有1000多辆。从上半年单月的上牌量来看,佛山曾经在1月、5月赶超东莞,并可能在下半年超过东莞,成为广东第三大汽车市场。
陈志杰
关键词:淡季销售旺
车市的高速增长,已明显改变了淡季的消费特征。车市并没有像许多车企、业内专家所预计的,在上半年出现消费疲软,反而在经济复苏、政策引导等积极因素影响下,不断超越我们的期望,“淡季不淡”已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第一个销售淡季被大家定义在春节后清明节前,由于春节后的消费力与关注度都明显下降,往往成为全年销量最低谷。出乎预料的是,车市从2月开始积极挺“暖”。燃油税费改革与车辆购置税减征,这套“组合拳”一推出,立即给小排量车型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小排量车型的脱销成为普遍现象。在金融危机肆虐下的广东车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呈现出同比大幅下滑的态势。而2月,上牌量首次实现了同比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近两成,有力地佐证了车市“淡季不淡”的事实,3月上牌量也保持与去年持平,4月则再次出现了小幅增长。
第二个淡季被大家定义在6月至8月之间。由于“五一”出现了难得的车市兴旺,持续好转的车市在“五一”前后得到了集中爆发。记得当时某别克经销商告诉记者小长假期间成交量超出了预期的2倍,而另一家东风日产4S店,也在“五一”一周内,实现签单130个,达到日常单月订车辆的2/3。正因为在5月消费潜力的集中释放,许多人预测国家政策效应将在6月开始减弱,购车需求也将随之下降,6月到8月很可能出现淡季。但随着经济基本面整体好转的大环境,车市继续加速疾跑,6月全省上牌量首次出现了环比、同比两位数增长,7月车市继续企稳回升,环比、同比再次出现了双增长,车市回“暖”的信心被坚定。虽然目前8月的数据还未公布,但据大多数经销商反映,车市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销量也保持稳定。
关键词:升级换代潮
年初出台的购置税减征政策,虽然对1.6L排量的车型起到良好的市场拉动效果,但对于1.6L以下排量的车型,销量的影响则显得非常微弱。前7月,1.6L排量以上车型全省上牌量已累计25.5万辆,占到总上牌量的八成左右。在政策的刺激下,更多消费者首次购车时,都选择了1.6L车型,不仅因为1.6L车型在不影响车辆动力性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到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市场上1.6L排量涵盖了最多车型品种:从A0级到A+级,甚至B级车新君威也将在年底装载1.6T发动机;而品牌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纯进口车,价格低至几万元,上达几十万元不等。前7月全省1.6L排量车型上牌量已经达到11.2万辆,占总上牌量的35.28%,成为车市绝对的主力车型。
按照新车5-6年的使用规律,今年也将迎来二次换购的高峰,而上半年车市能够持续、稳健的增长,其中换购潮的影响较大。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无论换房还是换车,第二次的标准总是高于第一次,这样的消费习惯影响下,大多数二次换购的消费群体很少会关注到1.6L以下车型,基本上目光是停留在B级车、SUV、MPV等车型上。其中,SUV车型最受二次换购消费群体的青睐,据统计,SUV细分市场已经保持了两年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去年前7月上牌数据,今年全省SUV上牌量同比又实现了13.9%的增长,而全省整体上牌量却呈负增长。在广东市场上,CRV、RAV4和汉兰达,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三大SUV车型,7月全省单月上牌量分别为1080辆、1021辆和550辆。
关键词:新车难受宠
新车上市总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和热捧,不仅实现自身销量的增长,同时也将带动同品牌其他车型的增长,被称为“新车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的全新车型(不包括改款车型)将多达50余款,几乎每个月都有几款新车上市,甚至在一些月还出现新车扎堆上市的情况。到底有多少车型能够带来新车效应?新车热销的情况又能持续多久?记者从近几年全省上牌数据中了解到,销量排名前15位的畅销车型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新车上市而出现上牌量较大变化。相比刚上市的新车,反而是一些已上市一两年的车型更容易受到市场的欢迎,甚至一些产品周期已在5年以上的“老爷车”,同样可以利用性价比优势深得消费者欢心。汽车消费市场,对车型的选择依据更加成熟和多样化,新车效应已逐渐褪色。
汽车消费市场上,新车效应已被口碑效应所取代。据统计,近三年全省上牌量前15位的热销车型,基本上都是销售时间在两年以上的热销车,而产生新车效应的车型,也主要集中在换代或换款车型上。由于车型品牌积累了较多的保有客户,口碑传播力度远远超过了新车上市所能引起的消费市场的关注。一些老款车型如桑塔纳、福美来、伊兰特、凯越等,消费者已从对产品技术的关注转移到对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维修网点等的关注。“新瓶装旧酒”成为老款车型屡试不爽的绝招。
关键词:降价战绝迹
价格战一直是车市的主旋律,今年却得到很好地遏制。相比去年,车市低落,为刺激消费,市场出现“跌跌不休”的降价潮,今年上半年车市价格一直保持着相对坚挺,经销商与车企的利润得到更好保障。从今年1月开始,各品牌车型都进行了价格回调,经销商们难得如此默契地达成共识,在车市一片“涨”声中牢牢站稳。即便在车市淡、旺季之间,价格也只出现了小幅波动,保持了相对稳定。在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发布的上半年汽车价格汽车价格走势中显示,上半年国产汽车价格汽车价格总体稳中略涨。
虽然部分车型的价格回调导致销量出现下滑,但经销商坚持将利润放在了首位。用一位4S店总经理的话来说,“任何服务都是有成本的,只有经销商保证了合理的利润,企业拥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以别克经销商为例,今年上半年凯越、君越等车型价格回调高达1万-2万元,虽然经销商整体销量同比下滑,但销售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
除了经销商在年初进行主动、大规模的优惠缩减外,更多车厂采用更为巧妙的新款上市等方式,将优惠缩减处理得无影无踪,保障了经销商与车厂的双重利益。东风本田推出了换款思域,由于新款与老款无论外形还是配置都有明显的差异,老款之前2万元的优惠也随之消失;紧接着广本、广丰推出了09款雅阁和新凯美瑞,优惠空间也从老款的3万元,缩减至新款的万元以内。一汽丰田则更为高调地进行全系车型配置、价格大调整,其中畅销的卡罗拉、花冠等车型调整后,优惠空间也被控制在几千元左右。
另外,部分车型车厂还通过货源状况、商务政策等,主动维护市场价格。例如,新奥迪A4L、新君威等上市近半年,一直以原价销售。其中,奥迪A4L一直货源紧张,需预订三个月左右;新君威虽然相对货源充足,但库存量仍然偏少,同时,车厂将经销商的终端价格与车型资源、销售返利等利益挂钩,经销商都主动维护车型的市场价,不敢越雷池一步。
关键词:缺货提车难
资源紧张一般在新车上容易出现,而今年由于车厂、经销商过于悲观地预估了未来形势,在车市持续回暖的形势下,新、旧车型集体出现了“提车难”现象。早在去年底,一些车厂为了规避风险,率先启动了减产、甚至停产的计划,而一些经销商也为了盘活资金,应对可能出现的车市逆境,大力优化库存结构,尽量降低库存量。经过12月和1月的旺销后,车厂、经销商的库存量都已被降至历年来最低,甚至在一次新车上市会上,某车厂领导还曾自豪宣布旗下某车型已实现了零库存。
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有效拉动了消费市场,购车需求陆续释放,许多经销商却出现无车可交的状况。春节后,记者就曾在广州市场上了解到,多款畅销车型都统一爆出“卖断货”。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虽然经销商已着手缩减优惠,但持续旺盛的购车需求与资源的严重短缺的矛盾,仍然令经销商如坐针毡。一方面欣喜市场好转,利润增加,订车量仍然保持增长;另一方面,却担忧车厂严重缺货,无法按时交车,客户抱怨不断升级。
车市发出回暖的信号,车厂也开始变减产为增产,增加人手、两班变成三班等开足马力大力扩充产能。到了第二季度末,车厂的基础库存得以恢复,但部分热销车型仍然出现资源紧张。如,东风日产的多款1.6L车型,雪佛兰的科鲁兹、起亚的福瑞迪等车型仍然需要排队买车。而进口车由于配额的限制,也一直出现资源不足,大众的甲壳虫、尚酷、Tiguan等车型,供不应求;丰田Previa、斯巴鲁森林人、沃尔沃XC60、奔驰E300、B200等车型也需要等待三个月以上。随着SUV市场的兴起,CRV、丰田RAV4和汉兰达,都需要排队买车,其中汉兰达的订单已排至11月底。
关键词:日系车独秀
华南是日系品牌的大本营,虽然自主品牌、南北大众的市场份额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了增长,但仍然无法撼动日系品牌在华南市场的霸主地位。日系品牌一直掌控着全省半壁以上的江山,据前7月上牌数据统计,日系品牌车型累计上牌量18.7万辆,占全省总上牌量58.73%。进入上牌量前十位的车企中,日系品牌占据半数席位,分别为: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广州本田和东风本田。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车企为东风日产,前7月累计上牌车辆5万辆,同比增长19.16%,同时也成为前十车企中市场份额增长最大的车企,份额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旗下的骊威、颐达、骐达、新天籁、轩逸等五款车型均衡发展,均成为车市畅销车型。
而在单车型上牌量排名中,日系品牌的优势更显突出,上牌量前15款的热销车型中,日系品牌占据了13款,其中进入十强的有8款,分别为:卡罗拉、凯美瑞、新雅阁、颐达、锋范、骐达、天籁、骊威,而轩逸、CR-V、花冠、思域和新飞度分别位于第11至15的位置上。而这13款热销车型的前7月的上牌量,已达到12万辆,占整体的37.86%。
日系品牌在广东市场受到如此青睐,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日系车质量稳定,在华南市场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而多年来日系品牌对经销商进行的细节管理也使日系品牌跻身于一流品牌之列;第二,日系车型与市场结合得更为紧密,活动推广更能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产品设计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第三,随着油价持续高企,以及购置税减征政策的出台,日系车型的燃油经济性以及小排量车型更受到市场的青睐。
关键词:商务车“掉队”
虽然全省车市已连续两个月上牌量实现了同比、环比双重增长,但相对全国汽车市场而言,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区域的负面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据悉,金融危机过后,珠三角的加工工厂从7万家已减少到6万家,即便是留存下来的企业也将经历一次涅槃,或加大对技术、设备和品牌发展的投资力度,进行转型;或寻找更低成本的加工基地进行生产基地的转移。无论哪种情况,都直接影响到新车在公商务市场的销量。
从前7月广东省上牌数据中了解到,公商务市场的消费力明显减弱,上牌量从2008年同期的3.1万辆下降至2.5万辆,同比回落19.5个百分点。其中,B、C级车型上牌量下滑最为显著。前7月,B、C级公商务车累计上牌量1.2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4900辆,上牌量同比下滑近三成。另外,公务车市场需求量的下降以及购车经费的大幅缩减,也成为中高级公商务出现“掉队”的关键因素。以别克GL8为例,去年前7月,累计在公务车市场上牌车辆2384辆,今年上牌数据已减少至1727辆。同时,在公务市场还可发现,增多了更多小排量车型,所占公商务车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5.6%上升至52%,增长6.4个百分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趋势下,公务车已从传统的中高级车型,逐步转向中小型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