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汽车出口的企业变化
6.1汽车进口主体变化
出口 | 进口 | 进出口合计 | ||||
数量 | 增速 | 数量 | 增速 | 数量 | 增速 | |
合计 | 190878 | -58% | 182092 | -27% | 372970 | -47% |
国有企业 | 79322 | -66% | 29139 | -32% | 108461 | -61% |
外商独资企业 | 3621 | 262% | 111018 | -16% | 114639 | -14% |
中外合资企业 | 61087 | -48% | 12695 | -61% | 73782 | -51% |
私人企业 | 42523 | -52% | 23536 | -32% | 66059 | -47% |
集体企业 | 4318 | -68% | 2416 | 11% | 6734 | -57% |
其他企业 | 4 | -60% | 3278 | 3% | 3282 | 3% |
随着进口渠道的争夺进一步激烈,国有主渠道的地位已经出现危机,外资控制销售渠道的效果更加明显。09年的外资独资企业的总经销商控制的进口数量上升到61%,进口金额达到63%,国有企业的进口数量份额回落到16%,两者占据高价的进口主力市场。09年外资在出口市场表现突出更说明合资品牌的渠道优势和能力不断增强。
09民营企业进出口总体增长标显%,其中私营企业在出口表现好于进口。
6.2 乘用车与商用车出口渠道变化
出口企业 | 乘用车出口数量 | 乘用车出口份额 | 商用车出口数量 | 商用车出口份额 | ||||
09年 | 增幅 | 09年 | 增减 | 09年 | 增幅 | 09年 | 增减 | |
合计 | 66210 | -68% | 100% | 124668 | -49% | 100% | ||
国有企业 | 29634 | -74% | 45% | -9% | 49688 | -59% | 40% | -10% |
中外合资企业 | 24420 | -65% | 37% | 3% | 36667 | -21% | 29% | 10% |
外商独资企业 | 39 | -29% | 0% | 0% | 3582 | 279% | 3% | 2% |
集体企业 | 346 | -68% | 1% | 0% | 3972 | -68% | 3% | -2% |
私人企业 | 11768 | -54% | 18% | 6% | 30755 | -52% | 25% | -1% |
09年汽车出口同比下降较大,无论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受伤最严重,外资企业受冲击最小,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增长较快。
国有企业在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出口份额均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外商独资企业的乘用车出口已经出现苗头。商用车企业的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高速增长,外资企业已经成为出口的主力军,且地位不断加强。
五、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析
1、近期零部件进出口季度对比
图表 19零部件进出口季度对比 |
09年的汽车零部件进出口的下滑速度基本相同,相对于前期的进出口增速差异化走势,08年以来的趋同走势影响因素不同,下滑速度一致应算巧合。
09年的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增长快速回升,但进口的反应速度太慢,且国内市场增长在于中低价位车型,因此进口下滑较大,2季度的进口会明显改善。
由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并未进入跨国集团的主流配套体系,因此零部件出口受到跨国集团减产的压力小一些,而主要是售后服务市场。同时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新车更新减慢,因此维修量加大,对中国零部件出口应有一定的弥补效果。但由于汇率因素影响,中国零部件的国际竞争力大幅下降,因此出口下降也是正常。
2、09年逐月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对比
图表 20零部件进出口对比 |
09年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走势出现明显的反差,进口零部件爆发式回升,而出口缓慢回升。这种剧烈变化在6月开始体现,6月的零部件进口增长5%,实现正增长,而7月的进口增速达到19%。,饭馆出口的7月同比仍是13%的负增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