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0年3月11日14时,共有3910名网友参与了搜狐汽车的“中国迈向汽车强国路线图”调查。在回答“您认为中国怎样才能成为汽车强国”这个问题时,共有2431名网友选择了“政府将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像重视航空航天工业那样重视汽车工业”这个选项,占所有参与调查人数的62.2%。
在“您认为中国怎样才能成为汽车强国”这个问题的所有11个选项中,该选项的得票也是最高的。
汽车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还是主管汽车行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都在不同场合发表过类似的看法。既然是支柱行业,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政府支持。
中国政府如何将汽车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呢?
综合搜狐汽车此次进行的在线调查以及向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的调查,我们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将发展汽车产业、建设汽车强国作为国家战略,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品牌:政府制定国家汽车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几乎所有参与此次调查的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和网友都认为,拥有2-3个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是汽车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汽车企业自身精心培育自己的品牌以外,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政府又能做些什么工作呢?此次调查内容显示,政府应该支持、帮助企业树立、培育品牌。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表示,政府应该制定国家汽车产业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建立培养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一个企业品牌的背景离不开国家背景,说到汽车制造,那就是说德国、日本,包括迅速崛起的韩国,说到手表,就是说瑞士的名表。强大的国家背景为品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根基,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中国企业走出去了,有几个品牌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品牌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业有可能才能成为汽车强国。
法规标准:政府建立更高的汽车法规标准
法规标准的制定是政府管理汽车工业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最能够体现国家战略的方面。中国现行的汽车标准法规是对应现在的中国市场的,对应全球的消费来说显然不够,和欧盟、美国的法规向比还有很大区别。
比较高端的市场用更高法规的门槛阻止中国汽车的进入,中国政府鼓励中国汽车走向高端市场,就要从产品品质、技术、性能方面制定更高的法规要求,要超过中国现有的法规。这也是一个国家战略的体现。
关键技术:举全国之力突破关键技术
掌握关键技术或者说是核心技术是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公认的建设汽车强国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掌握了汽车开发设计、制造方面的一些必要技术,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技术的先进程度,还是核心技术的再创新能力,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中国曾有过几次举全国之力的例子,比如集合全国主要车企成立中联电子,再与博世公司合资成立联合电子,基本上解决了汽油发动机的电子控制问题,本土汽车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这种技术。目前,无论是传统汽车核心技术抑或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有时候仍然需要举全国之力。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认为,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追求高端技术、领先技术。国家应该继续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尖端技术的创新问题。中国汽车如果不能够拥有非常前沿的、一流的技术,那么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过程中,将始终缺乏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史电池技术。左延安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在汽车动力电池的材料技术、品质、制造成本,这几个关键要素不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但是现在日本企业已经把能量密度做的很高了,同样重量和体积的电池的密度已经比传统的要高出一倍多。
而材料、数据等都是很复杂的技术,开发费用极大,美国和日本企业上马一个大的电池厂投资动辄达到十几亿美元。这些事情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就是有钱也做不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技术。
所以这种事情应该由国家来做。国家可以支持三、五个有基础的电池企业来做这件事情,研发一些通用模块,各汽车企业根据各自新能源产品的需要进行集成。
而企业则要把电动和电机以及驱动系统做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国家有自己自主产权的电池,加上企业有电动、电机以及驱动技术,这关键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在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尹家绪表示,政府要支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入电池、电机的发展,加大技术投入,同时出台所措施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消费成本。
管理:建立更高效、更专业之汽车管理管理体系
共有1147名网友选择了“改变目前汽车工业的多头管理格局,建立更高效、更专业的管理模式”这个选项。这一结果显示目前的汽车行业的管理仍有很多改进之处。事实上,由于汽车产业链长,整个行业衍生的利益很多,因此不断有政府部门加入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之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后,汽车行业多头管理的局面是否改善,业界莫衷一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认为,工信部成立以后,汽车行业多头管理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向一个集聚。
左延安认为,工信部成立后,目前主要还是工信部管理汽车行业。一些重大项目、合作项目由发改委批,其他的都在工信部,希望继续往一个部门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