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汽车强国依靠依靠的是一批有激情、有梦想、有企业家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汽车企业领军人物。搜狐汽车特别采访了几位人大代表和车企高管,请他们描绘心目中汽车强国“路线图”...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制定国家汽车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应该培养非常著名的汽车品牌;在产品创新技术方面真正领先;政府要帮助企业培育品牌,要鼓励企业追求尖端技术,这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要制定更高的满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法规标准。中国现行的法规是对应现在中国的市场的,但是中国的法规对应全球的消费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比方说和欧盟法规对比、和美国法规对比还有很大的区别。就是说现在比较高端的市场用更高法规的门槛阻止中国汽车的进入,就意味着说中国汽车依然处在比较低档的位置上,阻止你进入全球市场。我们应该鼓励中国汽车走出去,真正走向高端市场的时候,就从产品品质、技术、性能,都要满足更高的法规要求,要超过中国的法规才能做得到。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要想建成汽车强国,最重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汽车产业在人才培养、汽车研发能力、汽车品牌培养,以及走出国门参与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等方面还与汽车强国存在较大差距。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尹家绪: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官学产研用各方要加强协同,支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入电池、电机的发展,加大技术投入,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消费成本。在电动车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并且很快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上的汽车基本上能够同步发展。
把很多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这些资源基本上都在政府手里。(比如兼并重组,政府在上面不动手,任何重组如果政府不同意肯定就不行。而且对参与重组的企业也要提供各种支持。)
坚持自主开发,但研发要国际化,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要为我所用。
研发国际化是品牌国际化的前提。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攻电池,企业攻驱动,政府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完整的产业体系,从材料技术到整车核心部件总成。
(多头管理)相对好一点了,主要还是工信部(管理),发改委就是一些重大项目、合作项目发改委批,其他的都在工信部,我们希望还要继续集聚,继续往一个部门集聚。我第一句话是有改善,第二个,希望继续集聚。
规划发展战略比规划更重要,国家的层面不要做规划,要做战略,十二五希望国家做发展战略,而不是发展规划,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出台产业政策,政策支持战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甫: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的汽车品牌,还有零部件的供应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成为汽车强国?最重要的方面还是标准的建立,这个标准体系应该包括汽车产品的技术标准、设计标准、企业的管理标准等多个层面,只有做好标准了,中国汽车企业才能真正的走出去,而完成这一标准,中国成为汽车强国则起码需要10年的时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小虞:建设汽车强国,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自主开发能力。之前,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主要还是应对国内市场竞争。
二是形成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要参与国际零部件采购的竞争;
三是与汽车有关的产业要得到同步发展,比如钢材、石油化工、以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的先进机场70%还需要进口。成品油质量还只停留在相当于欧三排放标准的水平,而且还不是全国所有地区都能达标。
四是要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体系,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险、汽车租赁等金融服务,还有二手车回收利用等。比如汽车金融,《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汽车金融,但是推进很缓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付于武:政府层面,要有对汽车产业强有力的支持和扶持措施,各项国家政策要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性龙头产业加以扶持,这也符合国际趋势,一些汽车强国都是政、产、学、研一起合作,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第二方面,全社会要呼唤、要培养一批有抱负、有作为的企业家来发展建设中国的汽车工业。这些企业家要拥有国际视野,要将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奋斗的目标。可喜的是,目前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领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抱负的企业家。
第三,工程技术人员要突破产品开发技术和管理技术。明显的技术差距仍然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软肋。要掌握核心技术,就要培养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所以说,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的建设是建设汽车强国的根本。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薛旭:中国汽车走上世界汽车顶峰的基本路径,从现在看是非常清晰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学习与模仿阶段,通过合资引进落后技术,缩小通领先者的差距,获得生存空间与满足国内需求,这一阶段已经完成;
第二步,在引进或者兼并技术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借助中国市场,成为强势品牌,大幅度提供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三步,在与外资品牌并驾齐驱基础上,完成对领先品牌的收购,一举成为世界顶级品牌。或者,将自己产品推向国际,成为全球顶级品牌。这一过程还刚刚开始,即使是受够了外资中的相对弱势品牌,但是,如何整合,并且保持其品牌影响力,并进而冲顶世界顶级品牌,道路还十分漫长,且具体的战略,有待于创新。
但是,无论如何,“大”的中国汽车已经基本成型。上汽已经控股上汽通用,且向400万目标迈进。未来如能收购通用,销售有可能达到1200万辆,那将是绝对世界第一品牌。
其实不仅是上汽具备这种实力,一汽、长安、东风都有这种可能。上述三个企业2009年1-11月份的销售量分别是175.88万辆、170.30万辆和168.96万辆,上述三家企业只要略作创新,并且兼并另一家稍稍靠后的企业,其销售都将达到220万辆到230万辆之间,假以五年时间,仍然有超越上汽的可能。
而实现这一路径的关键武器是思想创新、战略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对中国创造能力劳动者潜力的发挥。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