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3月18日报道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当价格竞争空间越来越小的时候,有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而采取降低汽车配置等方式压缩成本,结果导致汽车质量“缩水”问题突出。比如有的汽车生产企业,把某一关键零部件的安全系数从1.5降到1.2,通过如降低内饰质量、降低车架的安全系数等手段来控制成本。
前几年国内某合资车企也曾喊出“降本增效”的口号。结果导致了该企业生产的车辆出现全面的减配。企业的拳头产品某小型车的改款就直接演变成了减配。
类似这样在车主看不见、看不明的地方减配,是厂家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目前,不少车商采取对产品质量“缩水”的办法以降低成本,从而导致大量“改进”后的新车质量问题日益增多。而对于购车者而言,根本就不能从外观上看出两者有何不同,买了减配车而毫不知情。
虽然降价可以暂时赢得市场;而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同样可以赢得市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车企牺牲质量换市场的做法都是一招险棋。品质下降可能会导致市场对于品牌形象认知的重新建立,这样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