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内吉利排名国内前五 就是成功
主持人:三位都觉得这个价格收购是值的。那么现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吉利有没有这样的实力把它运作下去?
赵英:吉利在商务运作上是成功的,但是从长期运作上,我认为还要观察,用一句中国古语“行百里走半九十”,现在吉利一百里路走了二十里。后面具体的接收,再把它运作起来,这个问题任重道远。我认为要过三个门槛。一个是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成功接管。北欧国家社会民主党根基深厚,讲究社会福利,工会能力强大。第二步是让沃尔沃在本地成功运转起来,恢复生机。第三步是拿到中国来运作。
吉利现在在前十名之内,如果通过沃尔沃国内这个项目,跃进到前五名,吉利就能成功了,具体说是这个指标。
曹鹤:它运营得怎么样实际上大家比较担心的,毕竟吉利是民营企业。从国内这么多年操作痕迹,操作思路来看,他是力争把产品链往上延伸,这次即使收购了沃尔沃,肯定不能跟吉利的产品混为一谈,肯定要单独出来。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看李书福的个人胸怀,从这次收购沃尔沃背景来看,把这个资产、把品牌拿下来之后,一旦运营之后,我预测可能还会有一个更大的举债。如果五年之内运营不好,本身资金链来看实际上吉利是没有资金能力的,从运营能力、管理能力来看也是没有,包括品牌运营能力,假如说五年之后操作不好,可能要连累吉利总部。
张晓森:这次收购严格来讲还没有完成,法律上来讲所谓的完成就是过渡期、接轨、交割日,交割之后才算收购完成,但是收购完成后面还有两个重要阶段,一个阶段就是整合,这个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理念的整合,市场的整合,等等一系列的整合。
实际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整合,30%、40%企业都是收购以后的整合出现问题的,包括TCL、明基。很多东西都是困难重重,这个整合涉及到运作具体的人财物、产供销,更重要是理念上的整合,文化上的整合,模式上的整合。当然也不排除整合不掉,有时候做再次交易,这个也很普遍。现在世界大的品牌做这种交易的也很多。说不定经济形势好了,资产开始升值再做交易,可能不但能收回这次交易成本,还可以得到更多。
事情未来的前景看几个方面,一个是收购付了18亿,要运作起来要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投进去。第二投入的这个资金能不能确实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应该发挥它的效率。另外一个方面关于人的整合,人的整合如果说做得很棒,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做不好,仅此一项就可能出大问题,人的整合包括高层的,也保证底下员工的。现在作为公司六大要素之一的员工也很重要,你整合不了也要出大问题。虽然北欧的工会也很强势,但是它和韩国不一样,韩国是街头式的,北欧工会对政治上高层的渗入比韩国强。
主持人: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会采取沃尔沃、福特、吉利三方合营,这个是不是一个好的过渡模式?
赵英:我认为目前只能走这种方式,文化方面的整合是最难的。因为吉利是一个没有合资经历的公司,它跟上汽还不一样,上汽跟通用在国内已经磨合很长时间,理解外国一些理念一些经营方式,吉利本身是很本土化,很草根的企业,如果文化上磨合不好,可能就高层人员就走了,这是在西方大公司兼并中首先出现的问题。第二个,技术人员流失,虽然现在他没地方去,但是西方经济好了以后,汽车工业还需要人。吉利要摸索一个适合沃尔沃的管理方式,还是比较难的。
曹鹤:实际上吉利目前收购很大的想法是基于中国市场,只要中国市场做得比较好,给他三五年储备时间,回去再去慢慢磨合,当然文化整合是需要长期时间,实际上目前就要把中国市场做好。
张晓森:三方合营这种情况在并购当中,是希望原来的股东留下一部分股权的,或者参与公司经营的一些事情。这个为什么呢?这么大一个企业易手以后,在一个很长时间的过渡期内,重新全部接手可能有点困难。另一方面,事前做了尽职调查,对风险有了分析和评估,但是也不排除会出现其他的,未预见到的,或者是潜在的一些问题,这时如果原来的股东还参与经营的话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经常在国内收购的时候,愿意一定作为一个条件让原来股东留一部分股权。当然吉利是100%收购,再与福特合作。
主持人: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对一些与福特的共用技术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赵英:在收购时候,这方面就应该会考虑到。沃尔沃问题在哪呢?沃尔沃在欧洲,在全球这些供应商,这些渠道怎么维持?这个是比较难的。所以以前的沃尔沃高层都要参加管理,供应商除了纯粹的利益关系之外,还有其他的各种关系,这中间有一些专利可能在供应商手里,可能有这种问题。
曹鹤:从沃尔沃这次并购来看,他们内部之前也持反对意见,吉利对沃尔沃今后的战略是否交代清楚也是他们所考虑的。在现在目前背景下,有这么一个企业愿意出这么多钱来买,对他们来说也算是解决问题了,三方合营这是大家最大的一个共识。再回到中国市场,还有一条线索,就是长安这边,长安的S40、S80。
张晓森:作为一个收购,特别是一个大型的国际收购,控制它的股权,只是一部分,如果你上下游不能够接续吸取,这个股权就变成空中楼阁了。一般在收购协议之外有销售协议等,产品得有一个地方去卖,收购之后才有一个基本保障。一般在这个协议之外会有一系列其他的协议,从上次签了框架协议到今天双方谈了很长时间。
主持人:从目前双方签订的合同之后,还需要有哪些法律程序需要走呢?
张晓森:合同签了之后要走的法律程序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内部可能是双方的总工会对这个事情的批复,还有工信部要有一个意见,最关键的是商务部根据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定,要申报,国家给它颁发投资许可证,因为这次的投资额在一亿美金以上,所以它的批准程序在商务部。另外要到外汇管理部门,银行、海关,外汇方面办理相关手续。在瑞典也有一些手续,有劳务方面的,中国人可以派到那边去工作,国外根据你的投资大小确定有多少人可以获得劳工签证,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另外一个方面,可能涉及到反垄断审查的问题,根据是在国内将来对汽车市场有没有影响等等,这个要自己判断,如果判断拿不走,可能要申报。审查以后结果可能构成垄断,也可能不构成,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现在从汽车行业来讲,要看它收购以后品牌设想各方面一系列的指标。
主持人:需要经过发改委吗?
赵英:也要经过发改委。
张晓森:你取得投资许可证,到商务部之前这几家都是要经过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