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破产保护到充满艰辛的重组历程,重新登场的“新德尔福”已经具备“免疫力”,成为一家更灵活、更轻便、适应能力更强的公司。
在北京车展前夕的亮相,也是德尔福全球首席执行官罗德•奥尼尔(Rodney O'Neal)在德尔福重组完成后首次面对中国媒体。
面对媒体,奥尼尔的开场白如此轻松愉悦,他说:“我对德尔福未来非常有信心,因为新德尔福技术实力决定未来发展前景,无论是销售金额增长还是利润增长我都十分看好。”而对于德尔福在中国的未来,奥尼尔表现出的坚定正如同当年他带领德尔福走出困境时一样。
玫瑰花剪枝
曾经最大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公司,在2004年前,德尔福当时销售额约为300亿美金,在全球500强中列为146,让其遭遇困境的是,因为财务危机,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奥尼尔在客户面前建立起来的声望与可信度使得整个重组成为可能,从这一点来讲他个人做了相当大的贡献。”德尔福亚太区总裁艾博彬在回顾那段历史时感慨地说。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四年的重组过程中,德尔福一直还能获取新的业务订单,这是因为没有一家客户因为德尔福的重组使生产受到影响。
纵观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三个共同的特性:第一,他们都有非常清晰且长远的目标和愿景。第二是强大的执行力。
在德尔福经历危难中,奥尼尔领导下的德尔福高层很明确问题所在,产品分散、缺乏足够的集中。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调研,分析出未来汽车产业的大趋势,制定了明确的重组目标,这也是德尔福内部看来重组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奥尼尔自己也用两个词组来总结,一个是“专注承诺”,第二是“不懈执行”。
而第三个成功的共同点是这些公司往往都有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也是德尔福在经过4年重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虽然现在德尔福并非“老大”,好在奥尼尔并不特别看重规模,比较而言,他更多的思考往往放在:我们的技术有没有全球发展的可能性?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经过很多调研数据分析后,德尔福得出的结论是安全、环保、联通是汽车产业未来成长的方向。基于此,2005年,当德尔福的财政陷入窘迫的困境,奥尼尔一方面开始要求研发部门对产品线做调整与选择,对于某些产品只是少数客户所需的进行淘汰。和2005年相比,德尔福的业务模式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以前是追求产品的广度,119个产品线现在只保留35个,而7个事业部集中到现在的5个。另一方面,他知道此时要做的,而且必须去做的是保证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他的努力确实换来了成效,2005年至今德尔福投资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费用仍达到60亿美元。
奥尼尔形容,这过程像种玫瑰花一样,培育中剪枝,使得玫瑰将来能够长得更好,而过去的4年正经历了玫瑰花剪枝的过程。随着在技术方面的更大投入,德尔福不断有新产品推出。奥尼尔坚信,等待经济形势好转,新产品就会有市场,企业也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今,逐渐恢复的德尔福在新产品的预备上非常充足,现在正有一些产品推向市场。
联通未来奥尼尔多次提及,安全、环保、联通将是德尔福全球未来技术发展的三大趋势,今年3月德尔福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布朗博士来华,他对此有更为清晰的阐述。
实际上,那次交流中,布朗所传递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不管是在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范围,汽车市场都将会走向安全、绿色、联通,这也是汽车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趋势。
德尔福正在围绕这三方面开发一系列新的产品和技术。请不要单一看待三个未来趋势,布朗最大的感触是他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融合的。安全和绿色已经提及较多,而联通在中国国内还是初步应用,汽车市场达到联通需要有一定的网络系统基础,包括指挥中心等。德尔福将如何做到?
如同科幻电影,德尔福的技术可以使汽车像战斗机一样,在行驶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保持全方位感知,驾驶员监测系统可以在行车过程中通过对驾驶员的眼睛的监测,感知驾驶员是否在疲劳驾驶,或者驾驶员身体状态是否适宜驾车;在事故发生时,德尔福安全气囊感知系统能够根据乘客的身高和体重的不同,控制安全气囊弹开的幅度,最大限度地提供对人员的保护,减少气囊过度弹开或弹开不足而对乘客造成伤害。
而今后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场所,或是在路上,随时随地都能够与外界保持沟通。除了已经开发了的一系列卫星、地面、汽车之间的通讯产品之外,德尔福还可以提供汽车与地面控制中心的通讯,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通讯技术,防止碰撞,或者是减少交通阻塞等。另外,这些联通技术还包括对驾驶员的监督,比如说能够监测驾驶员的身体状况适不适合驾车,再如是否酒后驾车、或者是否有健康方面的问题等等。
在行车过程中,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讯,可帮助减少交通阻塞、提供紧急求援服务等,在车辆接近危险距离时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车距等等。
“当然,要实现全方位的联通并不是某一个行业能够推动的,但是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布朗说,要达到这个趋势,需要很多方面联起手来一起努力,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部门、行业部门。
汽车市场的联通化已经是市场的需求,对于需求旺盛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这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实际上,目前运行良好的是3G网络,它基本已经铺设完毕,而对于手机的联通汽车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中国已经发展近20年的德尔福,也正在为三大趋势在中国的发展设计并制造产品。
下个100年立足中国
借着北京车展之风,奥尼尔好好拜会了他的中国客户,这也是他在德尔福重组后来中国呆的最长时间。
金融危机让一贯高枕无忧的大佬们感到灾难降临,虽然有人责怪那是业务模式出现了问题,但奥尼尔却并不认可这一观点,因为“在经济危机面前,任何业务模式都束手无策”,不仅仅是汽车行业面临问题,而是全部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这其中的根源是整个社会最基础的金融结构垮掉了,再好的业务模式在当时也行不通。
但偏偏就出现了例外,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吸引了国际巨头们的目光。曾经这个最大的全球零部件公司当然不会忽视这一市场,德尔福更希望借助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打开他们的局面。从目前德尔福全球营业额来看,欧洲占据比例最大,约为43%,北美占27%,亚太区接近20%。但这一比例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颠覆性的转变,亚太区的销售额将上升至30%,和北美、欧洲持平。而其中中国将占据亚太区一半以上的份额,这也足见德尔福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其实,德尔福从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就没有仅仅当做制造基地,而是在中国设有研发基地,为亚太和全球客户服务,中国区的制造基地配合德尔福更好地为本地客户提供最及时的服务。“中国是我们在亚太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着眼中国,辐射全亚太。”奥尼尔强调说。
在奥尼尔眼中,如果把中国市场比做一块布,德尔福要成为这块布的经线和纬线,而不是简单地在这块布上坐一坐,德尔福一开始就着眼于成为这个市场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经线和纬线”,意味着在奥尼尔时代,德尔福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融入这个市场。对于已在中国市场扎根近20年的德尔福,奥尼尔有着这样的设想:在德尔福的下一个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德尔福这个名字将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记者手记
正如德尔福的轻装上阵,奥尼尔此次到中国举行的小型记者见面会也是如此。当看到《汽车观察》去年11月刊的封面故事《德尔福归来》,封面上的SUPERMAN一图引起他很大的兴趣,临行前他多次叮嘱说一定要那一期的电子封面,他很是喜欢,要将其放到办公室。
在翻阅杂志时,当看到自己的照片,他感触地说,杂志上的照片比他本人帅气。确实历经四年的重振,他所操的心可想而知。现年56岁的奥尼尔,1994年,被任命为通用公司维护部件运营部门的仓储和配送总负责人,而当1997年,德尔福被剥离出通用时,他被推举为通用公司副总裁,并出任德尔福内饰系统的总经理,可谓是“土生土长”的德尔福人。
采访中,他的下属对于在此次重组中,奥尼尔的贡献也表达了“功不可没”的意思。
虽然不做“老大”已经有几年,但是奥尼尔带领的德尔福进行了业务线的梳理,目标更为明确,那就是最大能量的做好技术。德尔福现在是快速成长的公司,这也得益于在最危机的时刻他们还致力于技术的研发,“我们的现在都是以两位数的态势成长,整个公司的转型与未来对于我们来讲激动人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奥尼尔说。
奥尼尔非常感谢在德尔福重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信任的客户,他说只有提供世界水平的产品和不间断的供货能力来做报答。有感恩之心加之明确的目标,未来的德尔福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