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9月份汽车市场信息研讨会”举行。会议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北京、上海同步举行,共同探讨乘用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及两地市场、价格等。
会上,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产业研究经理回玉梅发表了题为“60年来汽车工业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演讲。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人“拥有自己的轿车”的梦想,现阶段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53年新中国的第一个汽车企业奠基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从第一辆解放汽车下线,到2009年中国汽车生产规模将突破1200万辆,汽车市场规模迅速膨胀。1971年,中国首次年产汽车超过10万辆,经历了近20年时间;1992年达到100万辆的规模,从10万辆到100万辆也用了20年时间,自此,中国的汽车工业驶上了高速路,从100万到200万辆用了8年时间,以后平均每年以100万辆的增长速度飞速增长。经过60年的不断积累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达到千万级规模水平。
汽车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从企业发展上来看,汽车企业从无到有,从自力更生到开放合资,从国有到合资再到民营,汽车企业处处开花,快速发展。中国的汽车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中国的汽车企业建设。1949年8月成立汽车筹建处,由莫洛托夫派出汽车专家帮助中国建设汽车生产企业,1953年一汽集团成立,中国的汽车工业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第二阶段 企业建设阶段:一汽成立之后,上汽、南汽、北汽、二汽纷纷转向整车制造或组织建设,汽车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第三阶段 初期产品出现:在借鉴国外车型的基础上,我国汽车企业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该时期的产品以满足军队需要的越野车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载货汽车为主。
第四阶段 政府放权,企业自行探索阶段:1979年北汽与克莱斯勒就合资事宜开始谈判,标致着中国向国外汽车企业敞开了大门。自此,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合资厂纷纷成立,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市场经济,在吸收外资管理经验、学习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
第五阶段 民营企业与合资企业快速成长: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民营资本的进入给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个阶段也迎来了新的一轮合资高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齐头并进快速增长。
第六阶段 产能扩张与集团重组:21世纪中国的汽车消费开始进入家庭,汽车市场的井喷促使汽车汽车纷纷建厂扩大产能。2005年长城汽车制造二部10万辆生产基地投产,2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破土动工;2006年神龙第二工厂开工建设;2007年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捷达下线;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投产……
同时,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的迫切要求,使得兼并重组开始出现,2008年上汽兼并南汽;2009年广汽收购长丰并与菲亚特成立合资公司。
2009年,中国汽车企业将触角伸向了全球,参与国外品牌的竞购,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壮大,汽车企业实力的壮大。
从技术方面看,建国以来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在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汽车技术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国以来,中国汽车技术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55年,期间只能针对维修需要做少量的零部件制造;
第二阶段为1956~1978年,这一时期以消化苏联技术为主,基本形成了越野车和中型载货汽车的制造能力;
第三阶段为1979~1998年,此时部分企业推出了一批新产品并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同,自主创新集中发生在微客和载货车领域;
第四阶段为1999~2007年,在这近十年间,自主品牌逐渐形成自身的研发团队和整车定型能力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外资企业的产品线则迅速变长,技术状态越来越全球化;
第五阶段为2008年以后,外资在中国建立技术中心,并以中国作为研发前沿,自主品牌发展迅速,自主民营企业初步形成了整车定型能力。
中国汽车消费角色由生产资料转变为家庭消费品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从卡车开始的,直到2002年,商用车在汽车市场上还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汽车销量的63.5%,随着近两年家庭汽车消费的兴起,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商用车,成为市场主力,2008年乘用车占汽车销量的72%,未来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经过60年的发展,汽车消费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国初期,汽车是作为生产资料出现的,为国家建设、军队建设服务,大多数是卡车、越野车。改革开放以后,轿车成为身份地位的体现,政府成为购车的重要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步进入家庭,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汽车已经进入家庭消费阶段。汽车生产资料的角色转变成如今的家庭消费角色。
汽车产品价格不断下探,趋合理化
合资企业成立之初,汽车市场产品匮乏,外商利用落后车型赚取了高昂的二次利润,例如,现在市场上售价不足10万元的桑塔纳,在当时是卖出了22万元的高价,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产品的丰富和消费者的日趋成熟,汽车价格汽车价格不断下降,趋合理化。
国际地位愈加重要,产品技术不断提高
从国际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态度来看,国际品牌从试探性引进落后车型,到全球同步开发,战略转移,我国产品技术不断提高。
大众是与我国较早建立合资关系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85年,我国引进首款轿车——桑塔纳,此款为桑塔纳的第二代车型B2,该车型诞生时间为1980年,车型引进时间差为5年;1996年生产的桑塔纳2000是在大众在巴西车型的基础开发的,原车型是诞生在1988年的B3,中国汽车市场在大众全球战略的位置可想而知;2000年,我国引进了1996年诞生的帕萨特B5,车型引进时间差为4年;2007年,迈腾被引进,而此款车的原型车B6在国外的上市时间为2006年,此时车型引进时间差已经缩短为1年。
在中国市场上有良好表现的另一款车型雅阁,它的成功和一直尽力保持全球同步不可分割。本田在90年代末期与广汽建立了合作关系,1999年,广州本田的第一款产品雅阁正式下线,作为雅阁的第六代车型,距离全球首次亮相还不到一年就引入到了中国。而2003年和2008年,第七代、第八代雅阁全球同步上市。车型的全球同步上市,使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了与国外消费者一样的待遇。
随着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中国元素被注入到各种车型的设计之中,上海大众概念车哪吒的丹凤眼车灯造型,奇瑞A5的中国脸谱造型、吉利熊猫富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和造型以及各种豪华车型的加长版,无不体现出汽车厂商对中国元素的注重。相信未来在引进车型技术方面,不但能够做到全球同步,中国元素也将得到更多关注。
各大车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仍在变化中,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从竞争格局来看,从德系车一支独大,占市场份额的46.7%,到各系别评分秋色,自主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强,经过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在狭义乘用车的销量市场份额已接近30%。
自主品牌产品线拓宽,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从早期的模仿到现在的自主研发,产品从低端车型生产逐步向中高端车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市场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汽车需求年均增长21.8%,远远高于全球汽车年均2.7%的增长幅度
在全球汽车消费量中,中国所占的份额从2001年的不足5%增长到2008年的13.6%
向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的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