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2010年6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7月14日17:59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崔东树

  一、2010年汽车走势评述

  1. 6月市场回顾

  6月份为二季度最后一月,部分经销商通过增加提车量获取较高返利,故6月份整体车市批发表现较好。

但6月市场零售未达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与消费群体层面的干扰因素较多。

  从厂家层面的营销运作较平稳。从4月开始的厂家产销已经逐层展开,6月的经销商库存并未增长,尤其是6月前期的厂家销量相对偏低,经销商层面的压力较小。而且目前的利率等相对稳定,资金连也不会有明显的新增压力。经销商层面的促销补贴力度加大并不明显,而且是从4月的终端进销差价已经在缩小,6月的成交价格下调幅度没有跳跃性增加。虽然6月中下旬的部分厂家面对销量下滑采取一定措施,7月的市场策略提早运作,并由此导致终端优惠加大,在销量逐步回稳的同时,竞争也进一步激化。但在CPI走高的趋势下的消费者对价格期待并大幅增强,促销等待不应该是本月销量不佳的主因。

  市场回落的因素从消费层面看,首先是4年一届的世界杯的把大家都提早召回家,白天养精蓄锐、夜间亢奋异常,从交易市场的客流量看明显较低迷。

  市场回落的因素从政策层面看,6月处于政策启动前等待期。尤其是节能车补贴的涵盖1.6升以下所有车型,但具体补贴车型和方式有暂时不明确,不确定因素下的等待是最佳选择。

  2. 上半年市场回顾

  A、上半年的汽车市场走势呈现1季度高开高走、2季度逐级回落的局面。

  这种局面受到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09年末的透支因素导致1季度的库存严重短缺,而部分订单仍未消化,因此形成1季度的小排量补充库存和大排量热销的局面。其次是2季度的希腊危机不断扩张导致世界经济动荡,而国内面临房市调控等多种政策调控的压力,两者的组合对国内车市造成较严峻的压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债务潜在危机引起高度关注和内部控制,前期地方投资带来的卡车类车型旺销趋势受到未来投资放缓的影响而快速减速。第三个原因是节能车的补贴带来产品结构的快速调整压力,而1.6升以下车型库存已经充裕,调整难度很大,因此6月的部分厂家产销快速调减,这也形成6月的销量下滑更大。

  B、县乡市场报复性增长后回归平静。

  今年的市场亮点在于大中城市,也是高端车型的高增长,微客市场的下降在3月之后异常突出。而微车等低端需求萎缩与民工荒、罢工潮等相继而来。在城市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农村市场的高端消费群体外流、资金外流等趋势不可长期逆转,09年的农村市场暂时高增长必然有短期回调和长期趋势性减少的双重影响。同时工厂内迁和投资建设都加速了个体就业群体的就业,这种就业比辛苦的个体经营要舒服的多。

  D、恢复性高增长和惯性高增长并存。

  09年的狭义乘用车和微车快速走强,而客车和卡车的回暖速度较慢,因此出现今年的狭义乘用车、客车、卡车的全面高增长。但如果相对08年的基数考虑,微车的年均增速不低,客车的年均增长仅有6%,卡车表现也相对一般。

  C、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强化。

  中国财富分配集中于税收和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的比重逐步减低,而且随着基尼系数的不断攀升,各种其他收入来源复杂华,高收入群体的增长惊人,由此带来乘用车消费的潜力惊人,而且消费潜力集中于金字塔尖端群体,形成强劲的更换和增购需求。今年市场的亮点在于进口豪华车的倍增,而且个别车型供不应求,由此同时国产的中高档和高档豪华SUV车型超高速增长,众多强力新品并未形成严重的竞争打压效果,新老车型共同高增长。

  G、贷款购车比例逐步上升。

  根据乘联会的综合零售分析看,今年狭义乘用车各月的零售总量逐步回落,而全国的贷款购车比例逐步上升,1-5月的私人贷款购车比例达到9.1%,较09年同期小幅上升。虽然贷款比例上升与目前的贷款收缩环境似乎并不一致,我们感觉原因主要是结构的变化以及整车厂家对贷款购车的大力推进效果。尤其是与信用卡挂钩的银行免利息,厂家贴补部分甚至全部手续费的方式有利的刺激了年轻购车群体的购车热情,同时也促进了中档以上车型的良好销售态势。

  随着大学扩张的庞大小资消费群体进入主流购车区间,30岁以下群体的购车占比上升,且贷款购车比例快速上升,因此对乘用车消费方式改变极为明显。今年的30岁以下私人购车群体的达到总购买比例的29%,而去年同期仅有23%。今年20-24岁消费群体贷款购车比例达到9.1%,较去年比例增长1.6个百分点。而25-29岁群体达到11.6%,5月甚至达到13.8%的新高,成为贷款购车比例最高的群体。

  3. 7月市场判断

  由于近期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处于复杂的不确定状态,目前的刺激政策退出极为平稳,下半年的经济相对平稳减速。7月的车市虽然延续下滑的趋势,仍有很多的有利因素,市场零售不会加速下滑,而且可能平缓下滑中度过,这对期盼7月车市大乱的抄底者并非利好。

  政策利好仍不确定。未来不确定因素还有经济两难抉择下的政策取向到底对车市影响有多大。毕竟目前的钢铁等行业库存高位,私车消费是缓解产业压力的重要措施,调整产品结构的汽车促进是必然的选择。目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处理好三个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启动,人民币弹性明显增强,短期内人民币升较温和,市场影响有限。自7 月15 日起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第一次降低出口退税,其涉及范围较窄,说明中国刺激政策退出有序而审慎进行。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 “落实偿债责任,严格控制增量债务”的政策建议,体现未来城市化建设冲动受到控制。国内针对以旧换新的改善措施并没有如预期推进,加之上半年的以旧换新包含部分09年末转移的报废量,估计下半年的以旧换新拉动车市的效果可能不如上半年突出。

  目前的气候异常炎热和世界杯的尾声重新唤起消费者购车的热情,这个零售转移对7月车市应有促进。6月末的经销商促销进一步加大将促使7月的车价进入谷底期,加之新款车型推出前的老车甩卖,购车群体实惠必然最大。

  汽车的调整属于利好的拉动式调整,7月的节能车型鼓励政策逐步进入操作期,其刺激逐步体现。节能车补贴名单的公布是否算月度促进因素仍待观察,毕竟目前推出的车型名单还不到预计补贴车型数量的一半,还有众多预计达标车型等待最终确认。在车型补贴是否达标的不明朗期,厂家和消费者的选择只能是等待。历年7月是市场淡季,虽然7月份有22个工作日,但绝大部分企业都考虑让职工休假减负,因此7月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清理老车型库存导致终端价格继续回落,而零售不高。

  4. 节能车补贴效果必超预期

  节能车补贴的第一批车型公布,随后还会有众多车型进入,我个人预计节能车补贴的补贴额将比新能源车补贴至少高出数倍,其原因是新能源车补贴体现了企业竞争和投资付出的直接回报。而新能源车的补贴与新能源车企业无关,甚至新能源车企业还要补贴电池的超额成本,其示范效应没有问题,但批量化肯定有难度。

  节能车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市场竞争的技术拉动,节能车补贴的效果会超出预期。国内企业的特长在于快速跟进领跑者,只要有突破者,就会形成技术溢出效应,由此带动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都会上台阶。节能车型的星星之火必然快速燎原。

  但新能源车的关键在于技术突破能否实现。根据历史经验,骨干企业很多都是眼高手低的企业,技术创新不会眷顾这些企业,非竞争选择的领先企业估计难以突破,因此新能源车发展仍是探索期。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相对节能和绝对节能的趋势性问题,随着相对节能的补贴,如何平衡相对节能和绝对省油的问题需要考虑,毕竟车越重越容易体现相对节能,而且车重分段过多,不利于强化绝对节能的效果,同时车身轻量化等技术推进必然减缓,这必然需要变革的。

  5. 节能减排的领跑者效应

  领跑者制度可以说是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所谓领跑者就是指汽车等产品生产领域能源消耗最低的行业标兵水平。领跑者方式就是通过确立行业标杆,强制要求其他企业向其看齐,也就是确定汽车的现有最高节能标准,从而使汽车的油耗标准高于目前最低绩效标准。

  中国此次的节能车补贴就属于对领跑者的鼓励政策,但还没有对落后者进行处罚。这是对未来实施领跑者方式的前期准备。我们估计当有一定比例的车型达到三阶段油耗标准后,对企业的总量达标率就有了合理的约束基础。比如2012年有18%的车达到三阶段油耗,则就可以限定企业平均油耗达到110%的目标。对未达标的可能就进行处罚。

  估计目前是给企业3-5年的调整时间去对应,而前期的补贴方式属于先胡萝卜式的补贴,后面就跟着大棒式的惩罚。。

  6. 自主品牌快速调整

  汽车行业的振兴与调整是09-11年的主基调。09年的汽车行业振兴目标超预期完成,随后的汽车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汽车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都是自主品牌。09年以来的广汽兼并重组了湖南长丰和浙江吉奥,长安集团重组了哈飞和昌河,这都是产业调整的大手笔,而调整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

  而今年的汽车行业的重点是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5月底推出的节能与新能源车的政策鼓励政策对自主品牌的促进将会很大。近几年自主品牌的产品升级速度很快,新老车型均是销量的主力。为应对节能车政策,6月的自主品牌主力厂家针对老车型进行快速而坚决的减产调整,自主品牌份额从5月的34%下降到31%,估计未来的达标车型将快速陆续突出。为消化渠道库存,6月的老车型的厂家销量大幅下降, 这对上半年的销量增速放缓也有作用。

  7. 发展经济型车是发展电动车的基础

  节能车补贴政策和新能源车政策是有机的整体,发展以经济型车(A0级小型车、A00级微型车)为基础的城市电动车。如果这个技术线路得到有效的推进,则中国电动车发展的机会会更大。

  从未来10年新能源车规划讨论稿中体现的不完全排斥铅酸电池的思路也是有利于普及和尊重客观现实的,现在的电动车占据摩托和自行车的市场已较大,低端电动汽车也不应该完全抛弃高性能铅酸电池。城市电动车的市场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电力问题有诸多的解决办法,办法随着问题而产生。

  8. 上半年利润增速超销量增速3倍

  根据乘联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的汽车整车行业利润看:今年1-5月的汽车销量760万台,同比增长53%;汽车整车行业总产值8669亿元,同比增长61%;而整车企业的1-5月利润达到870亿元,同比增长166%,效益增速达到销量增速的3倍,平均单台利润达到1.15万元,这是巨大的效益改善,体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与活力。

  其原因是:需求结构性增长、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促进利润增长、厂家自身产销高位调整促进利润增长

  需求结构性增长。今年1-5月的汽车市场保持53%高增长,乘用车和商用车齐头并进。乘用车的小众市场高增长,从乘联会的统计看,占销量主流的的微客和轿车增速不高,而非主流的MPV、SUV市场超高速增长。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促进利润增长。欧洲债务问题影响下,美元升值,国际原油、工业金属价格下降,受国内房地产投资回落影响的国内钢材价格也显著下跌,而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的累计升值近20%。这对欧洲车企的中国市场利润持续增长的贡献较大。

  成本控制能力提升。从上游环节看整车的成本压力逐步化解。汽车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大幅提升,绝大部分合资企业都加强了成本控制,这世界金融危机要求国际车企应对危机的重要基础工作,在中国的这项工作也取得较大成果。例如丰田就提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成本下降30%的目标,这是极具挑战性的。

  厂家自身产销高位调整促进利润增长。目前的市场销量相对稳定,产量逐步收缩。产销差距缩小带来的的市场压力已经逐步减小,价格相对平稳的基础在强化。而且目前的成交价格回落主要是经销商的进销差价利润从09年超高水平逐步回落,厂家的促销投入处于合理水平,这对厂家利润等影响不太大。

  企业营销运作能力提升。目前车企的主要精力用于搞市场活动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而降价的厂家很少,世界杯、世博等概念均被充分利用,车市的运作越来越成熟,乘用车行业的效益提升是必然的结果。

  购车价格敏感度下降。从消费者的调查看,车市的价格敏感度下降,持币待购群体明显缩小。目前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在逐步下降,年轻人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成本意识相对弱化。

  9. 汽车行业应不会二次探底

  温总理在3月人大会议讲的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似乎得到验证,近期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大。08年的金融危机是市场出问题,那一轮金融危机造成了各国潜在生产能力的下降,市场的问题靠当时的政府短期刺激政策化解。理论上说危机过后非常规刺激政策退出,很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令经济增长再次进入下降通道。但只要刺激政策退出时机选择恰当,经济增长还是能够平稳过渡的。08年“次贷”金融危机暴发时,政府还能凭借财政力量施以援手,这次是救助者政府自己出了问题,因此欧洲经济压力巨大。

  中国前几个月的汽车行业的产销风险也在积蓄,但好在近期的汽车厂家主动调整生产节奏和市场促销幅度,确保行业风险处于可控制中。近期防止政策叠加的负面效应的考虑促使经国内经济政策因此相对稳定。由于3-5月的市场需求低迷后已经出现回升,车市的小高潮也曾出现,这就预示着消费潜力恢复逐步达到较好状态。目前的销量与潜在需求基本匹配,在没有严重的外部负面因素影响下的车市应该逐步走好。

  10. 经济两难下的汽车行业成为顶梁柱

  从宏观调控的目标来看,最大的“两难”实际上就是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目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内需,且投资占比过高等急需改善。

  出口的“两难”问题要靠汽车。人民币升值若过快会面临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既要增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不能再走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老路;以乘用车车为代表的汽车出口的扩大是改善出口结构的重要选择。

  物价两难的解决靠汽车。CPI的两难,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当前物价需要控制;而乘用车是目前少有的价格持续稳定并小幅下滑的产品,促进汽车消费有利于物价稳定和税收改善。

  加薪两难的改善靠汽车。近期的加薪趋势造成两难局面,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但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增加。汽车行业的价高附加值改善使整车厂员工待遇较好,而其拉动效应也已经显现。

  房市两难的改善靠汽车。近期的房市调控造成两难局面,房地产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房地产大萎缩也对经济不利。而汽车行业是与房地产并列的支柱产业,并且有利于拉动第三产业。

  刺激政策的两难选择靠汽车化解。在世界金融危机消退和欧美政府债务风险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宏观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针对汽车行业的保增长调结构的积极措施继续加力,而投资政策逐步退出是最平稳的选择。

  但随着车市的增长超预期,交通拥堵、排放污染加大、能耗增大,资源、社会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汽车消费调控的趋势明显,舆论导向和政策取向都对车市增长趋于谨慎调控的趋势。个别城市以交通拥堵为由限制汽车消费的舆论在不断加大,车船使用税、环境税、城市交通拥堵费等政策调整的声音不断出现。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也是两难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吕游)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