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当品牌像白菜一样廉价,是一件好事吗?
中国汽车工业对于自主品牌的追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强烈,也许是因为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也许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情结”。随着中国传统的自主品牌的逐渐强势,合资企业也开始他们所谓的自主品牌之路。
今天我们所盘点的未来即将诞生的自主车型或品牌,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曾经的合资汽车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合资这条道路,走上了自主的生命历程,比如华泰,也比如已经展露锋芒的江淮乘用车;第二类就是由商用车市场的佼佼者转型而来的自主品牌,比如今天曝光的金龙汽车集团以及之前的青年莲花汽车集团,他们均是以客车制造起家;第三类就是合资企业针对中国市场所推出的自主品牌,比如刚刚诞生的上海通用五菱“宝骏”、广汽自主以及一汽奔腾、东风风神等等。
以上三种类型中,第一、第二种自主品牌虽然与奇瑞、吉利这样传统的乘用车自主品牌相比起步较晚,也并非传统的狭义乘用车出身,但是他们依然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应当被归属到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品牌阵营当中。而第三类合资品牌所成立的新自主品牌则又需要分为两类,第一小类是一汽奔腾、东风风神以及广汽自主这样的由中国各大汽车集团所成立的自主品牌,这些品牌旗下的产品主要依托成熟的合资企业产品所打造,但在外观、产品理念、宣传等方面都是独立于整个集团业务之内,与合资企业具有同样等级的发展地位;第二小类则是由广州本田、东风日产这类合资企业自身所打造的合资品牌或者车型,他们是依附于合资品牌所存在,是合资企业对于自身品牌产品系列的一种补充。这两小类中,前一种是介于传统的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所推出的自主品牌中间。
从对这些品牌的分门别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哪些品牌值得去培养,而它们的强大未来将确实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另外一些品牌,我们只能说它是诞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外商品牌,它们并不属于中国汽车工业。
近年来,合资品牌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帮助所谓的中方成立合资品牌,并在车型研发上提供技术支持,看似是迎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意愿,实际上则是为了不降低自身品牌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占领更低端的汽车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他们来说,如果这些品牌发展得好,那么就可以顺势做大,将之推广到亚洲周边其他国家市场。如果发展得不好,那也仅仅是在中国而已,在其他国家市场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正如丰田在美国所推出的新品牌Scion一样,好与坏只有美国消费者知道,中国消费者却知之甚少。
合资品牌虽推出的车型,一般都是基于已经在中国以外市场淘汰的汽车产品,比如广本自主车型原型车的思迪、比如一汽奔腾的自主车型原型车马自达6,还有广汽的自主车型原型车阿尔法罗密欧166等等。这些车型在国外的寿命已经终结,但是在中国,他们被披上了新的外衣,继续发挥着“持之百年”的余热。
所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自主品牌”情结以及外商们的狡诈,促使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市场诞生。在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背后,隐藏着的是各方利益的竞争。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兴起,再一步步的削弱传统的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 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