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正在从地位象征
向代步工具转变
![]() |
汽车进入家庭的进程也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念。汽车在中国,首先与特权阶层联系在一起,放开购买后,汽车又被称为“奢侈品”,绝大多数国人可望而不可及。一辆桑塔纳的售价在18万元左右,而那时即使是大城市,一个月挣一两千元的人也并不是少数。汽车又与财富联系在了一起。
当一辆桑塔纳降到现在的七八万元时,当市场上最便宜的车只有一两万元时,当一年有上百种车子可供选择时,汽车终于开始从身份、地位的象征回归到其本质——交通工具。
●交通拥堵及限制使用汽车
也许北京人已习惯了每周少开一天车,提起自己的车今天限行,已全无不平之感。即便如此,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超400万辆,驾驶员感受最深的不是汽车带来的奔驰快感,而是堵在三环路上的无奈与无助,这种拥堵还因周末不限行而全天发生。
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交通拥堵。千万辆时代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2000万辆时,道路的负荷将难以想像。
●链接●
●一些值得注意的差别
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20倍。
在需求结构上,美国偏高端偏大车,中国偏中低端偏小车。
产销千万辆中,美国80%是置换旧车,而中国80%是第一次购买汽车。
美国汽车整体保有量2.4亿辆,中国只有5000万辆。
从供给来看,中国市场比较分割,处在春秋战国时期,车厂太多,而美国已进入三国时期,只有几家占有市场,前五位厂商占全国市场的75%,而中国相应的数字是35%。
中国汽车价格与美国汽车价格的距离正在缩减,这由厂商的规模、竞争所导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