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企赴美遇阻 海外并购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8月14日09:09
来源:《汽车周报》 作者:赵三明

  仅仅过去三个多月,难道风向就完全转了吗?

  确实,记者查阅了一些国际大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状况。

尤其是在二季度,包括整车和国际零部件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已经相继走出低谷并持续复苏,有的已经达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水平。在此背景下,一些有可能成为中方并购对象的海外中小零部件企业,也随着整体经济的复苏而逐渐缓过劲来。

  并购可能并不存在最佳时机那么,是不是中国本土企业已经逐渐丧失了对外收购的最佳时机呢?

  “机会确实越来越小。”董建平介绍,“但也有中方企业恰巧就在不久前在美国有了新的斩获。”

  原来董建平所说的是位于浙江宁波的华纳圣龙。这家以生产发动机冷却系统部件为主的企业,在今年几乎相同的时间里分别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中国公司。但收购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美国的那家企业经营很好,一切运转正常;而中国的那家企业则陷入经营困境,圣龙不得不随时进行补“窟窿”的操作。董建平认为,人员素质和法律制度是否稳定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经营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

  “所谓‘并购最佳时机’并不存在,主要看你收购国外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贾新光更是把企业并购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他认为:“中方企业存在着投机行为,不能说找到机会就发展一下,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

  “收购国外企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要把人员安置和企业负债等问题全盘考虑进去。”贾新光帮助记者分析,“负债本身也是一种资产,但它是负资产。收购方应该不仅考虑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权益,还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应担负的义务。”

  “德州模式”也许是一条可行渠道

  同样是并购的话题,记者也从董建平那里了解到一些信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务院参事室综合业务司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政府近期所做的一个项目,是让一些已经在美国有出口业务的中方企业,在美国德州投资建厂。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德州相当好的优惠政策减少税收,并进行相对简单的当地化生产,而且一下就可把“中国制造”变成美国当地制造,规避了贸易摩擦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帮助德州当地政府解决一些就业问题,起到中、美双方润滑剂的作用。

  记者判断,如果运转得力的话,以上运营模式也许可以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在直接并购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德州模式”也许是目前中方企业进入美方市场的一条可行渠道。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玉)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