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六位汽车元老缅怀滕伯乐:他是汽车战士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9月13日15:23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葛帮宁

  傅京生:年轻的老同志

    他毕竟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中的一员。通过跟他的接触,我始终觉得他有种为中国汽车产业奋斗而不求回报的精神

  我跟伯乐认识较早,至今快20年了。1990年代初,他被抽调到中汽协会工作,可以说,胡信民、何泉山和他都是中汽协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胡是理事长,那时还不叫会长,还有几个副理事长,滕是秘书长,主要工作由他牵头做。中汽协会刚创建时条件很艰苦,人不多,什么都要从头做起。从这时起,我们就有些工作交往。

  1994年我调到咨询委工作,当年机械工业部汽车司成立,咨询委从中汽总公司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我跟伯乐开始工作上的直接交往。比如,中汽协会每年召开的常务理事会,最初几年咨询委全体委员列席,但进入2000年后,由于老同志年龄越来越大,基于健康和安全考虑,便逐步过渡到由咨询委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几位代表参会。

  这期间,我是咨询委办公室主任,伯乐是中汽协会秘书长,而咨询委和中汽协会有些交叉工作。比如1996年开展的国产汽车诞生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其中之一是由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和中汽咨询委牵头编撰《中国汽车工业史》(1953年-1996年)。

  编写工作从1993年启动,几乎动员了全行业力量,从各大汽车集团和骨干企业抽调一些人组成编辑部,办公地址设在位于天津的中国汽车工业研究中心情报所里。大家分别编写自己企业历史,然后汇集起来,最后由咨询委的老同志定稿。滕伯乐作为中汽协会的人也参与工作,他协调并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展开。

  1996年8月,由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和中汽咨询委牵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汽车工业史》首发式,王光英、段君毅、周子健等,以及汽车行业老领导参加了活动。

  系列活动之二是国产汽车、摩托车大联展,滕伯乐负责协调。这项活动从1996年7月15日启动,由咨询委老同志兵分三路带车队进京,11月三路车队会合到北京农展馆,向国人展示国产汽车成果。第一路从长春一汽开始,包括吉林、沈阳、北京、天津等东北、华北这条线;第二路从十堰开始,汇集了南方的一片企业,包括东风、广州、湖南、重庆等;第三路从上海出发,汇集了江浙一带企业,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等。

  活动之三是在中汽总公司北京怀柔西岭宾馆召开《纪念国产汽车诞生40周年,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座谈会,伯乐一直热心于这些促进行业发展的工作。

  我正式跟伯乐搭档是在2001年,当年伯乐调到咨询委工作。同时咨询委还增加了些老同志,如胡信民从中汽协会退下来后,到咨询委任副主任;原咨询委主任刘守华去世后,大家推选由冯克担任主任,并报请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和汽车司批准;再晚一些,张兴业也加入咨询委,任副主任。

  我记得,在2001年咨询委天津工作会议上,时任咨询委秘书长的陈光祖提出辞呈,大家一致选举伯乐担任秘书长,我是副秘书长。之后,我们一起搭档了10年。

  从年龄看,伯乐算是年轻的老同志,即在老同志里,他算年轻的。但他毕竟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中的一员,他1954年就到了一汽。张小虞会长的总结就很有道理,饶斌、郭力、刘守华、方劼、孟少农等他们算第一代汽车创业者,伯乐长期在他们身边工作,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优良传统和管理经验。

  你看,他无论到哪里工作,行业也好(中汽协会、中汽咨询委),企业(一汽、二汽、南汽)也好,中国第一代汽车人那种艰苦创业、兢兢业业、不图回报、认真负责的精神贯穿了他整个人生。通过跟他的接触,我始终觉得他有种为中国汽车产业奋斗而不求回报的精神。

  打个比方,1995年他从中汽协会退下来时,凭他在行业里的资源、经历和知名度,他完全可以到一家汽车企业里做个顾问什么的,能轻松地赚大钱,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到咨询委里为老同志服务。所以说,他是优秀共产党员,汽车工业战线的杰出战士(张小虞语),这句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简单总结,伯乐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直接参与汽车行业的一些重大活动,包括一些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他的作用别人无法取代。比如,2003年3月至7月开展的纪念中国汽车工业创建5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由中汽协会、中汽学会和贸促分会等几家联手协作,伯乐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

  2008年,也是上述几家行业组织和行业媒体联手举办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地点定在天津。尽管我没有参与具体工作,但我知道,伯乐仍积极参与其中。你别看最后只在天津开了三天会,会议很简单,但在这之前做了大量工作。前后算起来,伯乐至少做了半年以上的准备工作,而且大部分工作是在他那间陋室里做的。

  那次纪念活动的重头戏是千人表彰大会。1000个人的资料——每个人的简历和业绩,全是伯乐在审查,他要一份一份地看。他的住处,你去看过吧?他就在那间陋室里,每天光着膀子干活,而且是在一只眼睛已经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

  实际上,这也并不是非要交给他的工作。几家主办方开协调会时,张小虞表示,伯乐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这些材料就交给他吧。他做事很认真,哪些单位没报上来,还亲自打电话去催。

  举个例子,据我所知,当时国机集团刚成立,国机集团下属有七八个单位,原来归中汽总公司主管,如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中国汽车工业进口公司等,但行业里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层关系,也不知道这些单位并到哪去了。而伯乐寻找到线索后,在协调会上提出要补充两个表彰人选:即中汽国际总经理刘敬桢和中汽进口公司总经理丁宏祥。

  第二,通过这么多年在行业管理和企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伯乐逐步成长为一个行业专家。他对行业的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生产经营、企业改造,以及零部件发展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后形成意见,而这些意见亦很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刚到咨询委时,伯乐写的文字材料并不多,如咨询委的会议纪要,是秘书长的本职工作。但这几年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2005年后,伯乐每年都会写大量文字。比如,咨询委委员在各地调研时的典型案例和行业发展趋势等,他能够从中汲取精华。

  因此,后来咨询委并不是简单地开个会,做个纪要,往往还要出一篇很有份量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伯乐执笔。这项工作已连续做了好几年。而咨询委的各地委员,如一汽、二汽、上汽、重汽、长安等,每年都有调研题目,今天是结构调整;明天是产品研发;后天可能就是新能源。这些调研报告除了给行业提供建议外,还提供给行业媒体刊发。

  其次,每年组织咨询委中一些身体健康的老同志有重点地搞些调研活动:2005年组织北京地区的咨询委到北汽进行调研,形成报告,当时去过北汽有限、福田汽车北京现代,就只差北京奔驰没去。2008年又组织部分委员到浙江,包括台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地进行零部件调研,走了10多天,访了近20个企业,也形成报告。

  第三,伯乐和第一代汽车人有着一辈子割舍不掉的感情纽带。他还没到咨询委工作时,就经常为饶斌、刘守华、方劼、冯克等老同志服务。不但是老同志,对老同志的配偶和子女,如张茅,郭力的子女、孟少农的子女等也积极联络。尤其是后来汽车行业发展了,又涌进来很多新企业,第一代老汽车人逐步被淡忘时,伯乐仍然牵挂着他们。

  只要老同志外出参加活动,他会把行程安排好,有些老同志他还亲自陪同去。如方劼在世时,就喜欢到处看看,他有时带伯乐,有时带我同去。这次伯乐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有几个80多岁的老太太,走路颤颤巍巍的,仍坚持去送别。为什么?就是舍不得他。

  他还很注意细节。咨询委的年会,老同志可以带夫人,夫人身体不好的,有保姆的就带保姆,他都安排得很细,这跟他过去做秘书有直接关系。但说透了,仍是他对老一代汽车人的情感。

  伯乐基本上不提个人的事。今年春节后,他居住在上海的老父亲病重。临去上海前,我就跟他说:你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需要用车,或者其他什么,就跟我打电话,我从上海或者苏州找人协调解决。

  他回答说:行,用不着。但他到上海后,根本就没提这事。一周后,他回来了,只是说:(父亲)抢救过来了。然后到了5月,他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书,他跟我说:这次可能过不去了。

  我说,那你去吧,还是那句话,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

  但他还是没打电话。两星期后,他回来了,对我说:都安排完了,在苏州买了个陵园,找了辆车,把老爷子送到那里。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他惟一的弟弟去处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zhangliyue)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