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专家能量大释放
李维
一方热土 吸引同道人
1997年7月,当时还在吉利摩托车厂工作的罗显任被深夜造访,来人道明李书福要造轿车,希望他能参加公司的汽车研发工作。
如果说,最初吉利凭的仅仅是造车的满腔热情,那么,接下来的则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那就是凝聚一切可资利用的力量。吉利“造老百姓买的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的坚定信念深深地撼动了一批批技术专家。从1999年开始,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一方热土,吉利吸引了来自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等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大批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人才。这批加盟的优秀人才在吉利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当中有业界著名的底盘技术专家华福林先生,曾在红旗轿车的动力转向、悬架系统、双管路制动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业界知名的轿车发动机技术专家杨建中先生,他参加过红旗轿车用的发动机设计,国家元首用防弹轿车及克莱斯勒发动机设计改进等重大项目;曾获得机械部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曾任国家自动变速器课题组组长的徐滨宽先生等等。我国汽车业著名专家、汽车行业仅有的两位工程院院士之一的郭孔辉先生,也应邀加盟吉利,担任了吉利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汽车这两个新项目课题组组长。
不仅国内专家纷至沓来,国外专家也如期而至,有着丰富经验的原韩国大宇汽车副总裁、韩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沈奉燮先生加盟吉利。在自由舰的研发和规范、完善吉利研发体系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了众多专家的加盟,吉利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国内汽车工业多个“第一”在吉利诞生。比如,以徐滨宽为主要力量研发的吉利自动变速箱产生了,填补了国内空白;以林云祥为主要力量研发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成功了,填补了国内空白;以赵铁良为主要力量研发的国内首款VVT-i发动机也刚刚在吉利量产……短短9年中,这些专家先后主导开发出豪情、美日、优利欧、美人豹跑车、华普、自由舰、SRV、金刚、远景等9大系列共20余款经济型轿车和中级轿车。吉利的研发速度和水平正在逐步和国际逐步接轨。
“自主创新”大平台〓专家能量大释放
吉利敢于给技术专家们空间,敢于投入巨额的资金和巨大的人力,这种以自主研发为导向的企业机制,让技术专家们潜能得以最大释放。不少来到吉利的研发人员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在合资企业,改一个车把手都要经过外方批准。如今没有任何框框,只要想到了,符合企业发展需要,都可以放手去干。
我国第一台自动变速器的主要研制人、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滨宽就是被李书福“三顾茅庐”请来的。研制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变速器一直是徐滨宽的一大愿望,他曾任国家自动变速器电子课题组组长,但后来这个项目因为风险太大被停,徐滨宽欲哭无泪、报国无门。
李书福连续10个月锲而不舍地动员徐滨宽来吉利研制自动变速箱,这让他研制自动变速箱的愿望又一次激发,终于辞职来到吉利。2002年,徐滨宽迅速组织起了变速箱公司。李书福把这个项目当作吉利的“一号工程”,研究经费从来都是保证的。经过无数次试验,无数次失败,2005年5月,吉利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这是国内目前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
智百年,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我国汽车专业第一届研究生,曾任一汽轿车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一汽大众产品工程部高级经理。吉利坚持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道路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智百年。当受到这个中国人对第一设计方案说了算话的企业的邀请时,他毫不犹豫投入到吉利。去年,智百年提出《关于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及摩托车开发工程的立项并立即启动的报告》,这个报告当天就得到了批准。吉利决策速度之快,让智百年更加坚信来吉利没错。如今,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项目,吉利计划以巨额投资,列入集团2006年重大专项,并上报国家科技部。这让智百年再一次强烈的感受到自主品牌吉利的一股力量。
原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设计部部长靖绍烈是较早来吉利的,他不但自己带来了新观念,投身于吉利现代化厂房和生产线的建立,还带来了以前的许多老同事,一起投身吉利的造车事业。直到今天,吉利集团的工厂建设和生产设备采购,都是以靖绍烈为首的一批行业老专家来决定的。
众多的专家投身吉利,汇集在“吉利自主造车”的事业中,关键不仅在于他们看到吉利是一家有前途的企业,更在于吉利为他们提供了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一位专家对此认为,“吉利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即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吉利通过坚持自主创新来实现对中国轿车市场的突破;在技术层面上吉利通过主导自己的整车开发,从而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在整车设计开发上发挥才能的舞台,也通过整车项目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提供了空间。沈奉燮先生解释他加入吉利的理由,就是“吉利的最高管理层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很大的抱负”,即吉利的战略决策层在企业坚持自主研发上的专注。
机制灵活高效 实现良性循环
正是由于这些专家的积极工作,为吉利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而这些能让人才发挥作用的高技术平台,又吸引了更多人才投身吉利,达到了良性循环的效果。经过短短9年的发展,吉利已经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现有两院院士两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近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吉利教育产业、产品研发、技术质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实现着吉利“化蛹为蝶”的蜕变。
“三分靠引进,七分靠培养”。日前,吉利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将通过引进、使用、培养创新型人才来满足远大目标,如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聚集国内外汽车界技术精英和国内外研究机构、院校有真才实学的研究人员参加吉利汽车自主研发项目的工作;通过建立创新成果培育应用平台,聚集国内外有关汽车的发明专利拥有者到吉利来实现产业化的应用研究;通过实施“158663ES”规划,聚集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加盟吉利,投身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伟大事业的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