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汽车王国”,管理者和消费者还需提高
主持人:看了您这本书,您的标题我特别的认同,我觉得我们现在中国确实是处于这么一种状况。
古清生:我们这个问题分两大块:一大块是我们产业政策的制订者。我们产业政策制订者要有全国眼光,而且要有全球的眼光。我前些天写的一篇博文,认为现在汽车产业过剩是三环内视野。我们的产业政策制订者一定要有国家概念、要有地球概念。你不要看到三环之内汽车堵车、汽车尾汽很浓,你就认为这个产业应该限制。汽车堵车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你应该考虑市政设计、市政规划,而不是压制车。至今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是有消费壁垒。上海要拍卖车牌,这对上海的消费者是严重不公的。我们的官员用的车是公用车,他的油耗、车辆购置、牌照使用都是免费的。你其实是对市民有一个约束。对市民的约束,你牌照卖到三万到五万,这是很荒唐的。因为你的市政规划的错误要全民来承担。尤其是现在的城市改造或者是新兴城市的发展,要看到一百年的发展。不要说我今天建了明天拆,明天拆了后天建。这样使一个城市鸡犬不宁。同时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汽车产业可能走向世界的话,可能先进入跟中国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领域变大,发达国家十亿人,现在世界67亿人口,除了这十亿发达国家的人,还有57亿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经济型的轿车。这个领域我们有优势,我们要盯住自己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时我们盯着57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我们如何进入?汽车制造商他们有阶段性的考虑。这是我们汽车产业的政策制订者要有全国胸怀、全球胸怀。
第二,汽车消费者,汽车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汽车消费者他买什么车、用什么车,从汽车制造、汽车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他用人民币来投票。
中国人一直有一个面子好的一面、面子坏的一面,要求车很大,这是一个问题。因为车很大,确实制造一定的拥堵和泊车位的不便。以前的普桑很长,我有一次在地下停车室,看到它调头费了老劲了,半个小时。两厢车一下就过去了。过去大家一直追求三厢车肯定是一个误区,两厢车从它的仿生学来说,更接近于动物流线型的。三厢车更像一个人造的盒子,从空气动力学来说,是很合理的,从交通、泊车都是不便的。公众的审美和公众的使用要经倾向于汽车的驾驶功能,而不是它的外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