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消费心态最好
主持人:刚才在汽车下乡方面古老师给了一些意见。
古清生:这里面有一个心态,这个心态我觉得成都人的心态最好。成都人,你们一帮朋友,你开奥迪,我开奥拓,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他是一个工具,我们是去寻找快乐。你们拥有什么交通工具,你就拥有他。不一定你开奇瑞、比亚迪、吉利就没有面子。面子的东西应该把它刨除掉。做官很有面子,拥有豪车有多重因素,不一定要等到攒到很多钱再买一个中高级的。其实拥有一个起步功能的车,拥有了这个车以后,你会感觉到你的生活和你的社会交际。你改善以后,你会感觉你增加了很多机遇,提升了你的发展空间。你买下一辆车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你骑自行车和驾驶一辆车去找工作,在社会认知上是不同的。虽然我们作为文人作家来说,徒步、骑车、驾车都是一样的,但是社会是不一样的,你骑自行车一天也只能骑个几十公里,你驾车今天在北京转一圈找工作,找不到下午开到天津去找。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你有车,去北京郊区旅行,你跟驾车的朋友在一块,这里面的朋友层次相对较高。你跟他们交往,也会发生一些改变。所以,汽车是一个平台,他能够改变你,但是不是说你拥有了车会改变自己。是你把它作为一个工具。
主持人:汽车的本质是出行的工具,我们买车可能来享受这种工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而且这种便利之后,跟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可能,这种可能是比较平实的消费理念。
古清生:不驾车的人会提出来,他清洁环境的权利他要拥有。尽量向小排量,1.6、1.3,在城市1.0的就够了。一动就说2.0、2.5其实这个很荒诞。因为很多人一年很难上一次高速,在都市的人。一年上不了一次的地方,你考虑太多,平时在北京行驶,能跑到60就相当可以了。如果说在武汉,在长沙其他城市,能跑到40就相当可以了。城市的行驶就是慢速。核心城市有时候比乡村还慢。所以我们考虑的够用,也符合自己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这样一种心态,如果把这个心态调整了以后,不光是改变了自己,还能改变汽车制造商。我们国家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时候,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又转过来了,也要小排量了,美国人以前是做了一个坏榜样,以大为美。美国跟他的幅员辽阔有关系,美国土地跟我们差不多大,他们只有三亿,我们十三亿。而且美国上世纪二十年代汽车进入家庭。美国很多城市的功能、道路都是按汽车社会来设计的。所以他大不影响他。我们一直是按自行车交通工具来设计的城市。突然我们进入汽车社会,自行车时代的城市功能满足不了汽车时代的城市功能,在这个过渡期,大家都要容忍一下。拥有车的人和没有车的人,拥有车的人或者准备拥有车的人,一定要考虑我够用就行了,不需要每个人都要说你这个车小了,你这个排量小了。我驾车出去的时候,别人说你一定要搞一个大家伙,很大的。这种潜意识在我们社会里很牢固。他会影响汽车商,汽车商在欧洲研发小排量,到中国来反而制造大排量。
主持人:古老师刚才给我们普及了非常多有意义的理念、价值,我想广大的消费者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古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一本书——《中国新汽车王国》。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古清生:谢谢搜狐网友!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