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瓶颈在于产品一致性
搜狐汽车: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讲,丰田的普瑞斯产业化规模比较大,并且对汽车整体的动力系统做了配套的重新设计,我国混合动力的产业化可能性是怎样的?
赵航:现在技术应该说我们有研究阶段的技术,还不能说有的技术非常成熟,但是真正像普瑞斯这么大批量推向市场的,这么成功的还不多。
搜狐汽车:我们的技术什么时候能够产业化,产业化的瓶颈有没有?
赵航:瓶颈肯定是不少,最重要的瓶颈是我们生产产品的一致性,我们做一个样件做的还不错,一到大批量生产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像你买的车跟你试乘试驾看的车就不一样,买回去就有毛病。尤其是处于开发阶段的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考验,是很难保证质量水平的一致性的。
我们现在传统汽车技术还落后人家一大截子,电动车研究又过于浮躁,没有几个下工夫四五年研究复杂的市场,研究出一台就宣称能造五十台、几百台,研究出几百台就说我现在可以造几万台,说的远远大于实际干的。本来开发一个传统汽车最快的是要18个月,开发一个电动车,我看28个月都不一定行,两年多才能把车拿出来,经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进行小批量的试运营,才敢拿到市场上。现在我们都是你要几台我给你做几台就送去了,等于是边用边实验,到用户手上再实验。所以还是要按规律本事,按照老百姓能接受的,市场能接受的方式来做。
我们为什么到不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实际上我们前期投入也不够,做的时间都不够,就算有那个时间,是不是扎扎实实的像日本人干了六年才拿出来。这六年是不是全干这个?可能有一半时间没干这个,干别的,顺便干点儿这个。政府一号召自主创新,我们都能自主创新,政府一号召节能新能源汽车,我们都能开发出新能源汽车,政府号召到现在才一年,现在就吹得远远超过日本人六年的研究成果。
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要高百分之三四十,充电次数是我们的几倍。韩国都比我们超前,韩国跟日本跟的比较紧。所以我们要想跨越传统汽车技术干电动车,做成世界领先非常困难。你别看各企业、地方、产业园都没少对新能源车投资,最后路上跑的电动车产品还是国外的产品,这个问题是很严峻的。我们什么时候能把教训接受了,能踏踏实实做事儿了,我们的汽车产业就真成熟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