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自主品牌能挺起腰杆的10个理由

编者按 点击订阅《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有统计资料说,中国汽车市场上存在37个自主乘用车品牌,未来死亡一半,数字仍然可观。事实上,能够存活的自主品牌数远比这个要小得多,如果能够存活十家就已属了不起。在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其自己的自主品牌远没有这样多的幸存者。

若以此来论,自主品牌前途依然光明。但实际上,还有更悲观的判断:即以当下自主品牌的素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我们深知当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所处的位置和所处的困境,但是绝不赞同自主品牌未来一定是哀鸿遍野的悲观判断。大浪淘沙,死掉一些企业或品牌并不可怕,但绝对不可能被合资品牌一网打尽,反而可能会诞生几个世界级的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全文]

自主合资对抗

井水开始犯河水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可汽车业的竞争甚至冲到河床了 …[详细]

合资自主来袭

合资自主被"扶正"了 自主品牌"凶多吉少"

面对将被正名的新对手,自主品牌该如何发展?……[详细]

缺少拳头产品

缺乏“常青树”成为自主品牌大忌

轿车销量前十上,已很久没有出现自主的身影……[详细]

1、绝处逢生的智慧

粗放式竞争向差异化转变 自主展变革意识

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从政策、技术、生产、渠道、资金等多个方面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阻挠和打击,然而自主品牌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过程中获得升级和进化,并开始思考如何改进缺点,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

尽管目前的市场环境对自主品牌的发展非常不利,但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绝处逢生的产物,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和灵活的变革意识不可避免地成为其晋级和挺起腰杆的一个重要理由……[详细]

自主决出逢生

1~8月,销量排名前十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一汽丰田、吉利、神龙和奇瑞。与上年同期相比,奇瑞有所下降,其他企业稳定增长……[详细]

 

改变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为此,奇瑞不惜重新梳理架构、调整人事,一些创业“老臣”让位于更具国际化的“空降兵”,再改变中轮回,常常会因为短期的经济效益问题,而在纠结和犹豫中重走回头路 …[详细]

 

只有在自主精神的牵引下,依据“企业经济人”的行为逻辑,设计出公正合理有效的改革激励约束机制,使深化改革成为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从而做到企业理性与产业理性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详细]

品牌

2、品牌塑造有空间

自主品牌打响“超限战” 品质品牌两手齐抓

一步一步来。残酷竞争已经时不我待,我们没有当年福特发明T型生产方式从而超越对手的有利条件,我们只有打超限战的可能。

品牌建设往往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值得庆幸的是,自主品牌已开始在品牌领域的探索……[详细]

 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的相互依存和共生成长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营销课题。新的竞争形势对于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同步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几年,自主品牌的品质越来越好,现在,可以出一点点奇,也就是在品牌建设方面,在传播上出奇 ……[详细]

 

在“自主品牌持续退潮”的大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自主品牌都被迫“裸泳”,一些自主品牌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中国车市变幻莫测,一时的成功其实也代表不了什么。但我们要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之间找到症结,不断向前……[详细]

3、产品力刮目相看

自主产品力大幅提升 为重塑品牌坐实根基

产品力是汽车行业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纵观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历程,没有谁可以绕开它顺利前行。曾几何时,人们在谈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时,“低价低质”成为很难撕去的标签。

通过逐步展开正向研发,提升工艺水平、严格流程标准、选择优秀供应商,我们看到,从长安逸动到比亚迪F3速锐再到奇瑞即将下线的新一代产品,中国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力的能力已经显现……[详细]

自主产品力

4、最大的本土市场

5、有形之手要发力

假使自主品牌企业用10%的市场份额真能够换来自身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车市的新需求和新变化。
 按照2012年预期1900万辆的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它们还仍将分享到380万辆的销售数字,而这380万自主品牌的新用户和自主品牌企业在过去十余年所积累的保有客户仍将是它们重塑自我、谋求发展的最大希望 ……[详细]

此政府加大对自主品牌的采购力度,确实给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发展带来了实现的可能。但在中国,政府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却不仅仅限于采购这么简单。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着重强调了国家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由政府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详细]

6、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7、新技术运用冲动

最新的例子是奇瑞与以色列一家公司合资创建的观致汽车,一大批来自德国大众、宝马等汽车公司的人操刀实施。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认为,通过观致汽车,他们能够“把奇瑞过去好的东西,日本好的东西,欧洲好的东西变成我们的优势”,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无论如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世界汽车工业中最先进的图景,我们能否运用外力自己成为巨人则需要时间来证明 ……[详细]

研发体系建立和成熟后,自主品牌开始在一些独有甚至创新技术上有所作为,例如比亚迪遥控驾驶、吉利汽车落水自动开窗技术等,这些成果证明自主品牌不一定要完全跟随跨国公司亦步亦趋。
  合资汽车企业有着天然的技术命门,跨国公司忌惮于技术流失风险很难将最新技术拿到中国,榨取剩余价值冲动也会让他们倾向保守,而反观自主品牌,则正好相反 ……[详细]

8、电动车还是机会

2012新碰撞标准全面升级后

政策利好 新能源汽车或成自主品牌突破口

中国确实有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先者的独特条件,除了国家意志、群众基础、与先进技术差距不大等有利因素之外,还有两个独特的优势:传统产业的沉没成本较小以及相关的自然资源丰富。

虽然依靠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期望过于高远,但相比传统汽车,电动车依然拥有自主品牌缩短与跨国巨头差距的最大可能性,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未来路径之一。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详细 ]

长安汽车首批100辆纯电动车E30在北京房山区投入使用。据悉,在长安“十二五”规划中,将推出中度甚至重度混合动力车,中高端车型也将在此期间形成品牌。   

可以看出,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车型和新能源汽车的集中投放,主要针对政府采购市场……[详细]

 

认清局势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认清局势的情况下外为中用,快速提升新能源技术及研发水平,也是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自主品牌无法静下心来搞研究,而是希望通过“速成品”,来获得政策的倾斜和资金支持。然而,随着规划的出台,这样的愿望几乎可以说已经落空…[详细]

9、更易打好服务牌

10、成本依然是优势

国汽车自主品牌打好服务牌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它在短期内并不会给主机厂和经销商带来多大的效益,而且很可能还会导致成本提升,自主品牌必须相信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抛弃短期的投资回报思想,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毕竟服务不是高精尖技术,中国人有理由能够做好。
  这就如同日电巨头海尔所做的那样,当产品质量不佳的时候,通过服务来提升和巩固自己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详细]

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意味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品质或者产品力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继续下降;一种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品质或者说产品力获得更大的提升。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显然后一种性价比是自主品牌必须追求的方向。 在中国汽车界,在很多汽车公司特别是自主品牌公司,财务管理常常非常幼稚,并不能真正帮助降低成本,如果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将极大提升降低自身成本的竞争力 ……[详细]

微 博

往 期

重磅1+1第一期
重磅1+1第二期
重磅1+1第三期
重磅1+1第四期
重磅1+1第五期
专题策划:搜狐汽车新闻部     专题策划/制作:金丽媛>> 返回搜狐汽车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