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张也是双刃剑
令人费解的是,同属丰田旗下,雷克萨斯的库存管理大大优于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两家合资企业,一汽丰田甚至是压库最为严重的厂商之一。难道丰田方式在中国失灵?
显然,有最好的供需管理也不能保证厂商和经销商健康持续发展,如果有其他非理性因素存在比如产能非理性扩张的话。
2012年年中,毕马威调查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已经高达600万辆,相当于两倍德国汽车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闲置产能还将上升至900万辆。
产能过剩问题在几年前汽车销售达到新高时就被广泛讨论,但似乎没有任何厂家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即便在去年市场陷于停滞后,所有厂商的主题仍是雄心勃勃地扩张、扩张、扩张。
2012年已经过半,低迷的市场看不到复苏迹象,这仍然没有影响厂商舍我其谁的气魄,近5月中旬到7月初,新建成投产或奠基的新工厂就达11家,共新增产能共计240万辆。更多规划和在建的基地与工厂将在2015年前后陆续投产,中国汽车在告别销量井喷时代后将迎来产量井喷。
从各厂商产能规模分析,此前只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东风日产的产能超过或接近100万辆。2011年度,销量超百万的乘用车企业有4家,即上述6家企业的前4家。经过此轮扩产高峰后,2011年百万销量规模的企业纷纷奔向200万辆产能规模,而100万辆俱乐部也因为产能扩充将新增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长安福特3家。
统计显示,到2015年,仅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四大集团的销量目标超就过2000万辆,前6大集团超过2800万辆,前10大集团超过3500万辆。届时全国整车产能将达4000万辆。
领跑销量的企业有天然的信心赢得更大市场。接替倪凯铭担任大众中国CEO的约赫姆•海兹曼(Jochem Heizmann)在上海大众斯柯达5周年庆典上说:“到2018年,我们将大幅增加在中国的产能,使之达到每年400万辆。”
这相当于大众在华两大合资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各要实现200万辆。近年来快速上升的日系车企东风日产也计划在2015年实现200万辆产能。
销量落后的企业也没有在产能竞赛上气馁。“产能并不是问题,我们已经具备了生产150万辆规模的资源。”在2010年的一次媒体交流会上,时任江淮汽车董事长的左延安表示,尽管2009年江淮汽车才实现32万辆的销量,但已经开始为150万辆的规模做准备了。
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和江淮六大自主品牌在2015年的总产销目标同样达到了1200万辆。
中国目前的产能大致按照单班生产能力计算,作为大工业化生产的行业,汽车产能具有很大弹性,双班倒就可产量翻番,三班倒就可实现3倍产能。上海通用在2011年扩产前的设计产能仅为65万辆,但在2011年销售了123万辆;北京现代的设计产能是60万辆,但在2011年销售了72万辆。
所以理论上,到2015年的4000万辆产能,可以实现8000万辆甚至1亿辆以上的产量。
市场行情毋庸赘述,广州于7月1日开始限购,未来更多城市加入限购行列只是时间问题,在需求被抑制的情况下,4000万辆产能如何释放?
我们希望中国汽车行业蒸蒸日上,但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再次高涨,但更有可能长期低增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显然不能视产能深渊而不顾,不能怀有赌徒心理——要么赢要么输,特别是对于输不起的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必须老老实实做好包括供需管理在内的全产业链管理,只有这样,才有长久生存下去的可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