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的坟墓
“当前这种情况下库存相当于经销商的坟墓,压太多车的时候,你只有两种路可以走:一种是立马抛车,但市场价格都在下行,抛车的结果只有亏本;一种是放着等,控销量、保利润,但是财务成本就上来了。一种是找死,一种是等死。”长久集团运营中心高级经理李洪涛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如此描述行业现状。
事实上,位列2011年度中国汽车经销商排行榜第15位的长久属于大型经销商集团,代理品牌结构和利润率在行业内都属上游水平,旗下的兰博基尼需要预定、路虎库存比只有0.6左右,尽管旗下个别品牌、个别店也曾出现过库存率达到3的时候,但他们的情况绝不是最差的。
6月底到7月初,《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采访的十几家经销商,它们的库存量普遍在2个月左右,高的达到3个月以上,占用资金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一位经销商集团老总说他了解到的极端库存最高达到5个多月,将近半年。
相比大的经销商集团,单店或单一品牌经销商协调消化能力不强,对厂商的影响力较小,库存压力更大。尤其是新店,没有赶上市场爆发的好时光,顾客积累不够,售后服务量小,大部分收入来自新车销售,遇到市场下滑、大量资金被库存占用,基本上只有降价抛车换取资金周转一条路可走。
湖南申湘汽车董事长助理王红旗对本刊记者说,申湘的应对策略按照市场行情和自身状况调整,“4月份之前保利润、保市场,4月之后保市场、放利润。”所谓“保市场、放利润”是指降价提高销量,一来可以周转资金,二来增加市场占有率,争取更多的售后维修保养业务。
经销商放弃利润,甚至亏本销售的结果是汽车价格大幅跳水。天籁降4万元、卡迪拉克降3万元、索纳塔降3万元、凯美瑞降1.5万元、卡罗拉降2万元、迈腾降1.2万元……降价年年有,只是今年格外凶。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经销商2012年上半年进车均价为17.8万元,较2011年的17.5万元上涨3000元。进车均价上涨和市场价格下降同时挤压利润空间。
“新的经销店比较惨,现在很多店不着急开业,跟前几年不一样,前几年恨不得早开业挣钱,现在是能不开业就不开业,因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一位豪华车经销商高管这样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今年的一个新情况是豪华车也加入了亏损阵营。
他说:“奥迪除了A6L基本都赔,奔驰平均卖一台车赔10万,S级优惠近40万。我们旁边一个奔驰店半年赔了将近1亿元,资金流水赔了将近2亿,厂家分担了一部分,他赔了将近1亿。”
部分厂商一方面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抢占市场占有率,一方面为了帮助经销商度过难关推出了单车补贴、库存贴息等支持政策,如一汽丰田为经销商拿出每台车几千元不等的补助,奥迪在广东省推出为A4L车型增加7.5%返利的区域性政策。
遗憾的是,厂商补贴加剧了降价潮,经销商拿到补贴直接追加到降价中以期拉动销量周转资金,消费者成为受益人,经销商没有得到半点好处。
而车市一定程度上也遵循“买涨不买跌”的规律,大规模降价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价格探底,陷入到“越降越卖不动,越卖不动越降”的恶性循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