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杂志专栏 > 《汽车商业评论》

新技术频推出快应用 渐成自主品牌新优势

2012年09月19日09:23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刘宝华

  在一年几百款的上市车型中,2012年8月21日上市的比亚迪F3速锐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员,但从未来回望这个时点,它也许会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分水岭。

  造型设计上摆脱模仿,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动力上采用全球主流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其他配置上集合了ESP车身稳定系统、BOS刹车优先系统、TCS牵引力控制、定速巡航、无钥匙一键启动、电动折叠后视镜具有加热和地面照明功能、右侧后视镜带摄像头、车载蓝牙电话、盲区可视、电动天窗、电子手刹、前排座椅八向电动调节……中级车甚至豪华车的标准配置一一出现在这款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上。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老板(王传福)希望中国制造的产品能够更多的被人享受,用购买合资品牌一半的价钱去买到一样好的车。”

  F3速锐的好配置可不止上面这些,更大的亮点是“遥控驾驶”——在20米可视范围内,驾驶者在车外使用遥控钥匙可以控制车辆进行启动、前进、后退、转向等低速行驶。在空间狭小情况下可以安全移进移出,在天气恶劣时可以将车遥控到身边。

  前述所有配置都不是比亚迪的独创,F3速锐只是将其拉低了门槛,“遥控驾驶”则是真正的中国创造,比亚迪独有,且个性十足,能带来惊喜级的客户体验,这对自主品牌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更具积极性是所有自主品牌共有的特性,也是其与合资品牌竞争的有利因素。

  论汽车技术的研发、储备,各大跨国公司毋庸置疑在自主品牌之上,但历史一再证明,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应用、更新总是谨小慎微,在欧美日发达国家落后甚至淘汰的平台、技术拿到中国来再榨取一遍剩余价值是行业通行的做法。因为中国自主品牌无力与之竞争,跨国厂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默契,相安无事。

  但树欲静,风不止,在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尤其是民营企业以各种途径逐渐掌握这些技术后,平衡必将被打破。

  一位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曾向《汽车商业评论》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在美国拜访同是好车之人的老朋友,对方兴致勃勃地向他介绍新款雷克萨斯的先进功能,他淡淡地回应道:这些功能国内几万元的车上都有了。

  如他所说,ESP车身稳定系统、无钥匙一键启动、座椅加热等功能曾经作为高档配置只出现在中高级以上合资车型中,但短短几年后纷纷成为10万元以下自主品牌车型的标配或选配。

  一方面,一些技术逐渐沦为公知技术让自主品牌无需付出前期研发投入,使用量的增大令成本大幅度下降,降低了使用门槛。另一方面,处于竞争劣势的自主品牌必须提高含金量和性价比赢得市场,无需付出品牌使用费、技术转让费也让它们相比合资品牌利润诉求较低。相比同级别合资车使用更新技术、更高配置成为必然选择。

  这是一种后发优势,最大受益者是中国消费者。就像当年如果没有乐凯,柯达、富士胶卷绝不会在中国卖十几元一卷一样,即使不是自主品牌客户,消费者也会从中受益。近几年来随着竞争加剧,合资品牌在技术更新速度上明显加快,海外同步车型增多就是最好例证。

  研发体系建立和成熟后,自主品牌开始在一些独有甚至创新技术上有所作为,例如比亚迪遥控驾驶、吉利汽车落水自动开窗技术等,这些成果证明自主品牌不一定要完全跟随跨国公司亦步亦趋。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是自主品牌实现超越的机会之一。合资企业有着天然的技术命门,跨国公司忌惮于技术流失风险很难将最新技术拿到中国,榨取剩余价值冲动也会让他们倾向保守,而自主品牌,正好相反。

(责任编辑:金丽媛)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