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汽车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关键字:车企高管 会客室 新车上市场 2009汽车产业 车展 兼并重组

  • 会客室139期:金融风暴会如何影响车市? 会客室139期:金融风暴会如何影响车市?

     金融风暴如何影响消费?

    汽车消费没有想象的那么冷

     

    主持人:先问陈雄亮第一个问题,您觉得这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风暴有没有对您或者对您身边的朋友产生那么一点点影响?

     

    陈雄亮:从炒股这个角度来说,肯定是受影响了,但是从买车的角度,我觉得身边的朋友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上次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朋友就说“限什么限,我再买一辆车不就完了”。对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冲击,对美国可能大一点。

     

    主持人:谈到汽车的金融消费,对于很多听众朋友来讲都是相当陌生的词眼儿,但是因为最近我们都比较关注所谓汽车的金融市场。

     

    吴岩:在整个次贷危机过程当中我们没有持任何次级债券,整个公司没有受到次贷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我们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作为专业的为汽车企业提供融资和消费、贷款的企业来讲,我们的融资渠道在银监会的要求之下只是在国内融资,意味着我们是内资,所以我们没有受到国外的影响,当然我们国家去年开始银根紧缩的状态下,我们融资成本会有所提升,这个会对我们的企业利润有一部分影响,但是作为汽车金融这种新兴企业,我们主要目的是支持经销商。就像刚才我们吴开诚总监讲的,作为我们专业的汽车销售公司就会给自己品牌下的经销商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共度难关。从消费者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国家汽车消费应该还没有形成规模,大概我们看了看,市场整个望下去,大概我们个人贷款占我们购车比例不到10%,全国范围看上去,北京可能更低一点点,可能北京人太有钱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消费还没有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

     

    吴开诚:我接着刚才大众金融的吴总监的发言,我比较支持她的观点,其实汽车消费没有想象得那么冷,房市有它的特点,我觉得中国的楼市一部分是热钱,就是海外的一些热钱在里面。所以说他跟老百姓直接的关系并不大,这样的话,国内就鼓励消费,国家也采取很多政策,来鼓励一些低收入的消费,廉价房这种政策,比如劳动法的修改,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也就是把所谓有钱的这一部分,资本总在市场里转,把钱从有钱的口袋里转到另一个口袋里,在刺激这种消费。楼市现在很多出现了房奴,大部分房奴他受到的影响并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一些中产阶级,他有钱在投,有的甚至好几套房,在出现这个危机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这个房子赶快抛售,没有形成一种恐慌,并不是像平民老百姓全民参与,在国外很多老百姓参与,连我们国内也是这样,老头老太太都是参与到这个股市里面去,这里就存在一种危机了,这个钱被他套住了。

     

    “等着降价”损失生活质量

     

    吴开诚:消费者应该回归到一个理性消费,比如说原先消费,是出于一种高端消费,做生意的要面子,所以他必须要买一个高端车,其实国外很多有钱的人,他们对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甚至开着很普通的车。欧洲的车,停车的时候都是前面碰后面,大家碰一下无所谓的,刮蹭一下都无所谓的,车的用途无非就是一个工具,停车也方便,用的都是微型车。所以消费理念上,消费者也会有一个改变。

     

    另一个是等着汽车厂家降价,什么时候降,降到底了我再买,这其实也是耽误了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十年以后买车也可以,但是你就损失了十年的生活意义。所以说汽车企业他是靠消费者来支持的,他没有一个消费者及时给他提供支持的话,他就不能良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刚才说消费者担心汽车企业会不会倒闭,或者说没有地方修等等。一方面要求汽车企业给消费者很好的服务,一方面又要求消费者给汽车企业一个支持,这样他的售后服务、网络和布点都会比较均匀,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说平的世界,经济要平衡。刚才梁洪讲到一个是汽车企业,一个是消费者,我觉得还有政府这一个层面,政府在调节宏观调控的时候,相对把消费税、汽车方面的税收补充到发展公共交通这个方面来,从综合治理汽车社会来说是比较有效果的,形成一个正负经济的加减学。

     

     

    吴岩:我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一分子,我不得不跟大家自豪的说,大众在今年还是要实现卖100万台车的目标,而且是没有改变的,固然我们在8月份也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但是我们整体趋势还是OK,没有受到很大影响。我要跟我们各种听众朋友说的是,就像我们前面两位嘉宾说的一样,我们中国人买车甚至80%90%的人都是在买第一台车,我们买车的时候是怀着兴奋的心情,什么样的配置和型号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我们知道老外都是两三年、三四年换一台车,就是说我们还是非常年轻的消费者,随着整个全球经济的危机,我们中国的消费者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而且消费业会越来越成熟。

     

    我们想想一台车三个月降5000块钱、8000块钱,你损失的是这几个月的速度和生活的品质。我当时第一次买车的时候也是在想我再等等,会不会降价,最后只降了2000块钱,还是买吧,但是开着车非常舒服。我想跟大家说,包括我们自己炒股应该都赔了钱,我跟二位嘉宾的观点一样,我们国家大的经济形势非常好,上涨趋势还是大家都非常坚信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车市也会有良好的发展,固然竞争会越来越厉害,但是经销商可能不是靠卖车赚钱,而是靠服务、配套这些东西,只有这种非常严重的竞争,才会让我们消费者享受到就像你在五星级酒店受到一样的服务,进门会有人招呼你,到该保养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联系你,或者是保险快到期了,他们也会主动联系你,给你推荐一些品种。这是我们中国消费者最值得得到的一些东西。所以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个栏目,通过我们的聊天,通过我们这种竞争,这种金融危机,真正受益的是我们广大消费者。

     

    金融风暴如何影响车市和企业?

     

    经销商年底前肯定要清库

     

    主持人:现在90%的短信大家都在关注一个问题,7018的短信最有代表性,他说和你们一样,我也在关注这件事儿,我就在琢磨,看别的市场都不灵了,你们都得指望我们中国人了吧,都把车拿到我们这儿来卖吧,我们还就不买了,我们就等着,我在猜汽车的价格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儿在中国变得越来越低,因为别的国家的人不买了,只有咱中国人买,你卖那么贵谁要啊,所有企业都在中国市场上竞争,我猜想今年到明年肯定是车市大跌的时候。这是他的一番总结,还有类似的短信有很多,像6918说你们说的这些事儿离我太遥远,我就关心一件事儿,如果整个汽车市场都不好了,只有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是不是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都要在这儿进行最后的厮杀,因此价格战肯定会势必打响,我不知道我的猜测有没有道理。这是听众提一时间关心的问题。

     

    陈雄亮:我跟那个听众是一样的,也想车价降,因为我想换车了。肯定会降,最近我跟经销商联系比较多,包括去成都车展,他们说年底之前肯定会有大动作,要降,肯定要清库,他们有这个观念,以后靠销售不怎么赚钱了,车价肯定会降到利润非常低了,甚至不赚钱,像国外。但是靠什么呢?靠服务,转到服务,促进你买车,然后你来修车,这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按照这个来说,即使厂家不让降,4S店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明明卖15万,但是我给你配装饰,送保险,还有送保养。

     

    主持人:就跟很多地儿买楼送宝马一样的。

     

    陈雄亮:对,经销商会搞活动,他要生存,要不然他会倒闭。

     

    吴岩:还有通过金融的方式,比如平时买一台车20万,现在拿5万块,剩下的钱拿一些贷款,利率很低低,零利率,0.993.99,我们已经看到金融这种消费方式在大城市已经开始慢慢在渗透,我们也知道,包括我自己,包括我们大众,包括通用这些品牌都有打出399、零利率这种东西,也是和厂家合作,刺激市场,让消费者更轻松的去买车,而不是把几十万就砸在一台车上,就是拿一点点钱放在那边,每个月轻松的供一台车,因为车子跟房子不一样,房子是一个投资的东西,你买了之后只会升值,车子是为了更加享受你的生活,所以我们不是拿很多钱去买房子,而不是拿很多钱去买车子,这就是国人和老外最不一样的。

     

    主持人:次贷危机就是这么引发的。

     

    吴岩:美国的华人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基本上没有受到这个影响,中国人的理念是我买房子要看我一家人或者一个人的收入,我只用我一个人的工资和生活费供一个房,而不是倾其所有,像老外一样零首付,70年去还贷款。

     

    主持人:我们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听众朋友最关注的问题,如果根据我们几位专家的观点,看来大家完全可以乐观的面对这个事儿,因为很多人就说那就等着吧,肯定这个价格会越来越低。

     

    陈雄亮:对,等着吧,我的观点就是说如果着急买车,那就吃点亏现在去买,如果不着急,等到年底之前肯定降价的。

     

     

    民族品牌如何度过“内忧外患”时期

     

     

    主持人:还有一些朋友都在询问类似这样一些问题,7018说我在关注着这样一个金融风暴对于中国的影响,我看到了很多相关的报道,说这次金融风暴有可能反倒是中国的一个机会,因此我想可能目前最难的是中国的民族自主企业,想问一下专家,听说有很多民族自主企业都已经关门倒闭了,那我们买他们车的这些消费者是不是以后的修车、维护都会受到一些影响。他是在关注这些民族品牌会不会在这个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扛不过去,或者说会受到比较重大的影响。

     

    吴开诚: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民族品牌现在指望着出口比较多一些,像吉利、奇瑞都是指望出口,人民币在不断升值,就影响了出口,对出口是一个寒冬。他每次增长一个点,我们企业损失就会非常大,企业内部的成本的增加就非常大。所以说对以出口为主线的这些民营企业,他要么就找到第三方国家,有一个规律,资本是水往低处流这种规律,往更低的地方寻找市场,来释放这个市场。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另外一个,自主品牌在产品竞争和开发上虽然已经下了很大的努力。

     <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8期:召回法规实施4年收获了什么 会客室138期:召回法规实施4年收获了什么

     对于强制召回如何看待 我们应该如何配合?

      主持人 梁洪:北京时间10:04分,这里是FM103.9兆赫北京交通广播正在直播的汽车天下,我们的节目现在已经开始同步在网络进行视频直播,您可以登录我们的合作伙伴搜狐汽车看我们的节目,也可以登录北京广播网。对于喜欢汽车天下节目的朋友来讲,我们每周四的汽车江湖可能是大家最受欢迎,也是最受关注的一档栏目,但是在面临一些投诉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节目当中不能够有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给消费者一个最终的答复,很多时候可能最终的解决完全是凭借厂家或者是经销商道义上的情况来最终解决,今天我们要在星期三会客室当中要和大家探讨的就是汽车召回法规的问题。从今年十一开始算起,应该在我国正好实施是四周年的日子,所以我们今天来探讨这个话题更加有它的实际意义,因为四年的时间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讲,变化非常的巨大。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汽车召回法规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而在过去的四年当中,汽车召回法规又有怎样的意义,同时对于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来讲,我们也会和大家做很多的互动,比如在节目一开始想问问大家,您的车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当然前提是车辆本身的品质造成的,您有没有想到用国家的哪条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您有没有在以往给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汽车召回事件。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都是老朋友了,新华社的资深记者南辰。南辰前几天正好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汽车召回这四年的感想。第二位是来自新京报汽车主编何醒言,先问何老师,如果身边有朋友车辆遇到问题,会想到用哪条法规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何醒言:出现问题,我们很少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跟我们的特殊工作有关系,比如说我们周围有一些朋友有事故车了,直接给厂家就打电话了,如果我们身边不是做这行的朋友或者同事,他们也很少运用法律武器,通常还是走关系,通常是走个熟人,或者是找到厂家把这个事儿就解决了,也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是一个单体现象还是群体现象,都是自扫门前雪。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的这种例子还是比较少的,至少在我周围是比较少的。

      主持人 梁洪: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大家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还是大家认为如果依靠某条法律法规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太可能有个最终的解决结果的。

      何醒言:现在我们中国人还是不太熟悉法律法规,这一点北京可能稍微好一点,市场越发达,或者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运用法律法规手段的次数可能会好一些,归根结底还是大家对这个法律法规不熟悉,可能大家都知道有召回这件事儿,但是国家到底怎么规定召回的,你的产品和召回有没有关系,我知道有一些厂家经常发一些召回通知,但是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种召回通知,或者他听到这个召回通知也不太当回事,真正事情发生以后他才会找经销商或者厂家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拥有者或者使用车的人并没有把这个召回法规作为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法规熟悉它。另外我们国家的召回制度条文还是太粗线条了一些,没有细化,也不是那种服务性很强的,包括对消费者的手册,大家熟悉起来也很困难。

      主持人 梁洪:不管是像何醒言、南辰这样的做汽车媒体的记者,我觉得作为记者本身来说,我们每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熟悉了这些法律法规,对它的条例都很清楚了,我们自己也会打一个问题。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是2004年3月15号发布规定的,同年10月1号开始实施,到今年正好是四周年。据统计,从召回法规公布至今年9月18日,共召回一百二十多次,涉及车辆约154.66万辆。

      回首汽车召回法规实施来的情况,总体可以说成绩巨大。但是大家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做到真正的解决,这些都要打一个问号。

      南辰:我觉得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对这个法规有没有信心,这个很重要,你在国外已经有很多例强制召回的例子,汽车厂家不说罚的倾家荡产,也是巨额的罚款,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相关的责任人,都负了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消费者他可以对汽车召回法规有充足的信心,因为这个就是保护我的权益的一个法律,我只要熟悉它,我运用它就可以保护我的权益,可能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讲,过去这四年多时间里,主动召回不断,就是厂家主动召回上报的数量很多,一百多万辆,强制召回的案例确实没有出现。中间可能出现过几个接近于强制召回的案例,比如雷诺的梅甘娜事件,还有酷派的跑车,这几例问题可能都算比较接近的,但是严格说按照召回法规的定义,并不属于强制召回,可能消费者确实是他就有这个信心不足的问题,他没有看到国家这个法规的强制力的所在。我认为这应该是下一阶段咱们召回法规要继续完善它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 梁洪:所以今天谈到这个问题,我们第一时间看到听众朋友的反馈,大部分人都说不知道,1038说从来没有想到过用什么缺陷法来去解决自己车的问题,解决车的问题就是和经销商死磕到底,0808说从来没有听说过类似这样的法规,如果我的车出现了问题,经销商不给解决,就是投诉汽车江湖。2948的观点是说听说过这样一个召回法规,但是好象和我们的关系不太大。

      南辰:这是很错误的,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大,为什么?因为召回法规它一个是数量大,是群发性的,它用于的对象是某一批次的产品,另外是由于厂家的设计缺陷造成的,第三点是关于行车安全的,这点很重要,每个车主都要注意。另外认为召回跟自己无关这也是一个很错误的观点,因为从9月18日开始,质检总局已经在收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也就是说,要从汽车、儿童玩具这些单一类的产品要扩大到所有的,比如在中国生产销售的产品,也就是说,你对召回的概念不要仅仅局限在汽车或者玩具上,经过一段时间,他会扩大到你身边所有你使用的产品,所以说对召回这个概念,我劝消费者是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主持人 梁洪:但是我特别理解这些听众发来短信他们说的这种感受,说句实在话,我也有这种感觉,因为在我们的汽车天下当中,汽车江湖解决了这么多的投诉,往往如果要去诉诸法律的话,包括我记得南辰也在我们节目中说过,劝他们最好不要走这步,因为漫长的法律的过程,然后费你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还不一定。尽管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规定、法律条例,但是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或者是在落实的过程当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何醒言:现在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有投诉的话到底是谁来解决,比如小的和群发性的东西,这个界限现在经常难以界定。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厂家有主动召回,召回分几种,有一种是设计瑕疵,还有是带来安全隐患的,这是人命关天的,厂家现在有些召回是为了给一个外界的形象,但是他召回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很小的问题,是不伤大雅的问题,甚至有的不叫问题,他也弄一个召回。从申报的角度来讲,国内厂家经常很多次数的召回,但是这种召回并不是解决最实质的问题,另外涉及到安全的召回是跟全球的汽车厂家有关联的,就是这个车在中国有一些进口,他召回涉及到中国市场,这种案例比较多。像强制召回或者在中国本土发生的不在适合中国本土的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发生了以后,怎么样执行,消费者的申诉渠道在哪里,申诉了以后由什么样的机构把它强制执行,说白了一点是强制执行,就是还是要有专门的机构为老百姓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单单是提出这个问题。

      主持人 梁洪:现在厂家不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的话,我们消费者即便是大家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或者是百分之百是车本身质量的问题,可能也不能利用这个法规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南辰:但是现在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好的信号,比如现在质检总局的网站上,汽车召回网上正在搜集一个汽车轮胎的召回信息,这就是最近他们接到了很多的案例投诉有鼓包的,甚至有行驶中爆胎的,这对消费者的安全是非常关键的,轮胎关系到乘车者的性命。现在也有重点厂家怀疑对象,可能要大家协助,自己如果说有这种鼓包、爆胎,有的都是新车,轮胎就出现问题的,一定要积极的把证据、线索向质检总局反映。有助于质检总局掌握这些证据,以便推动下一个程序的启动,所以说大家对召回一定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你比如我了解有的消费者他可能轮胎出了问题,找厂家、找经销商闹一闹,闹了一换,把新车鼓包的轮胎可能就弃掉了,就不要了,实际上你从更多的公众安全的角度,你这个轮胎的样品、照片都可以提交到质检总局,依据这个汽车产品召回法规跟厂家讨一个说法。因为这个确实是关系到公众安全的问题。

        对于强制召回如何看待 我们应该如何配合?

      主持人 梁洪:接下来请二位集中的探讨一下强制召回的问题,强制召回有没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强制召回,需要我们消费者做怎样的配合。

      南辰:制召回他首先是有一定的程序,也就是说,质检总局作为主管机构,他有一个自己的专家库,对于这个故障符合不符合强制召回的技术上的规范,要由专家库来协商、定性,这个专家库是四年一换届,今年可能也是到了该换的时候,除了这个专家库,他还要优先选择国字号的检测机构,就是说对这个汽车产品出现的群发性故障有一定的技术检测、定性,有了这套程序,就能保证你这个厂家在规定的时限内不主动召回,消费者投诉到质检总局这儿,质检总局就可以依托这套程序来判定你这个车要被强制召回了,强制召回可能要罚他几万块钱的款,这几万块钱对厂家来讲实际上是毛毛雨。但是强制召回的这个名声,尤其是第一次强制召回的名声如果落到哪个厂家的身上,对厂家的名声影响非常大。雷诺梅甘娜那个只是一个风险警示,随着雷诺梅甘娜给消费者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向下发展。就是说我们还是有强制召回的手段,但是咱们从最近的一系列奶粉事件也可以看出来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这些部门的定位一定要清晰,我的定位就是要旗帜鲜明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使厂家不敢冒风险侵略消费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定位,这个定位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目前仅仅依靠厂家的诚信,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如果你没有威慑力,厂家不会把你的法律法规放在眼里,不会涉及到巨大金额的召回的时候,他还是会耍花样,我们不能丧失强制召回的能力和勇气。

      主持人 梁洪:何老师你认为强制召回在中国现在汽车工业的现状下能够实施吗?

      何醒言:我们看以前的话,包括像梅甘娜这种事情,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发生强制性召回,说明我们制度上是有一定缺陷的,也就是说在厂家提出和官方监督这一块,实际上目前来说,因为国家为了扶持和保护汽车工业,尤其是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因为这对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提高就业和提高GDP的重要的企业,因为汽车企业的体积非常庞大,产值非常庞大。国家在某一部分的保护,导致强制召回没有特别多的发生或者特别频繁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不记得我们以前有多少起强制召回,可能一起都没有。

      南辰:三菱那次事件,但是当时咱们国家还没出台召回法规,你也谈不上符合强制召回的条件,但是他确实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何醒言:那次也是跟全球在一起的,其他我们确确实实没有看到有针对中国市场的,实际上西方市场法规更加完善,他的产品更加符合各种标准性能的要求,我们看到在西方国家每年都会有强制召回的案例,或大或小都会有,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还有一点就是说,除了合资品牌和相关的部门,我觉得他未来寻求一种短期的经济增长,他必须要保护这些汽车企业,这是一个相互之间达成默契以外,另外还有一个是自主品牌这一块,自主品牌也会有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设计上面的缺陷,但是国家有意识、无意识忽略掉了这一点,这是为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对消费者的安全性或者是平时驾驶车辆的人身安全的威胁。以前我们可以说是国家汽车工业尚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忽略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这个机构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你必须要替老百姓、消费者来考虑,毕竟我们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已经几千万辆了,北京已经400万辆私家车保有量了,已经不是刚刚开始的阶段了。

    对于汽车质量问题 我们如何解决?

          对于汽车质量问题 我们如何解决?

      主持人 梁洪:我们也看到一些听众朋友发来短信。像3904谈的特别到位,他说你们今天说的这个我觉得离我们太过遥远,质量三包的政策都说了好几年都没有任何动静,我们更不期待召回了,不知道根本原因在哪儿,为什么我们的车出了问题就这么难解决。还有朋友提到用什么样的方法向什么样的机构反映,反映问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说自己都完全不太了解。这些问题我们一会儿会请专家一一和大家互动。

      这四年的时间,我们看到这项法律法规确实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飞速的发展,这个法律法规的实施以及进一步能不能落到实处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此刻在我们短信平台上,基本大家的短信回馈,可以非常的悲伤的告诉二位,大家基本上一是持怀疑态度,二是觉得没什么太大用,三是觉得我们投诉起来太麻烦了,而且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途径能够和国家质检总局搭上关系,2839说国家质检总局离我太遥远了,我就顶多到4S店去静坐,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怎么才能找到他们。这个东西离我们太远了。

      南辰:首先消费者的信心问题,我在一开始就谈到了,现在消费者对这个法规信心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再有一个是认知不足,这跟我们实现召回法规才仅仅四年,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已经很深入人心了,这个也是要用过程论的眼光看待这个事物。

      主持人 梁洪:大家的反映你觉得完全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南辰:对,随着下一步召回制度要扩展到所有的产品,咱们说不局限在哪个是玩具或者是汽车,他要扩展到你所有的产品。

      主持人 梁洪:吃住行,从牛奶、面包什么的。

      南辰:对。所有在咱们国家生产的。这个可能会有利于各个领域的消费者去掌握这个法规。再有一个,现在感觉到有一个难点,也是有窍门去解决的,比如质检总局下面的召回管理公司有一个中国汽车召回网,你可以在网站上和容易就搜索到它的官方网站,上面有电子邮件投诉、传真投诉各种渠道,这是一个方面,再有一个,比如说你的车出现了故障,首先你可以上上车友会了解一下相同类型的车是不是群发性的故障,如果是群发性的故障,我觉得你可以联络一下同样故障的车友,向交通台或者向质检总局的渠道反映,由专家再来界定它有没有安全性的隐患,该采取召回还是该采取经过官方首肯的市场活动,这个我觉得也是有一定的窍门的。

      主持人 梁洪:就像刚才说打算静坐的那个听众,何醒言,我觉得可能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弱了。

      何醒言:几次车站都发生了静坐或者示威时间,从最早的04年的北京吉普在北京车展门口。

      主持人 梁洪:今年好象有一次宝马的。

      何醒言:还有一次凯越,单个维权成本是比较高的,利用车友会的相关信息,如果这个问题是群发性的,尽量联络一些和你有相同问题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有一个事发前和事发后的问题,从企业来说,现在他最关心的是自己在这个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度,如果这个事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轰动效应,事发以后,厂家通常的解决手段是把它给摁住,如果之前你利用一个群体跟厂家沟通,特别是群体,再结合相关的法规,拿着法律武器跟厂家沟通,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厂家会担心一旦这个事情酿成社会轰动性的群发性的事情,会对他整个产品和品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导致他的销量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国际上这种现象屡次发生,一个产品的缺陷由于瞒报或者不报有可能导致一个汽车公司的破产,汽车厂家是非常顾虑的,现在我们有网络武器,信息的扩散度和传播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建议大家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谈以后的理想状况,在目前情况下,如果在这方面有问题,你特别要注意是不是群发性的事件,跟这个群体一起拿着法律武器跟厂家交涉,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南辰:我补充一点,我看刚才大家发来的短信,可能还有一个概念上的,就是汽车三包和汽车召回有什么不同,这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汽车召回是解决设计公共安全问题的,三包解决对象是一个一个的个案,你比如说我买完了车,就我这一台车的发动机可能不好,这是三包的,但是有一批车的发动机都不好,这就是召回法规,从效率上来讲,召回法规起到的效率应该说是面更广,力度更大,也更重要。因为你如果是一批车都会出现这个安全性的问题,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会更大。

      主持人 梁洪:刚才南辰又把两个不同的法规给我们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总结一下刚才二位老师的观点,回复这么多朋友问的这个问题就是一句话,团结起来力量大,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我们的这个思路,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还有一点时间请两位专家给我们这期节目做一个总结,尽管这个话题,我相信如果再给我们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还能和大家谈很多,而且面对着听众感觉到这么多困惑、不满或者是无奈的一条条短信,我相信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听到了,可能也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最后请南辰和何醒言从我们听众朋友的角度,我觉得给大家一些提示或者是好的建议,在未来无论是汽车还是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出现了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而且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我们作为一个媒体的成员,我们有哪些好的意见。

      南辰:我感觉每个消费者一定要重视“召回”这两个字,而且一定要把它的概念搞懂,把国家相关法规读懂,可能以后你生活中涉及的每一件商品都要笼罩在这个召回的保护下,你的切身利益、身家性命都跟这个法规相关。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奶粉事件,如果厂家按照食品相关召回的法规,遵守法规召回了,可能确实就能保护住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主管部门能够早一点发现,强制召回了,也会起到这种作用。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个召回一定要把它搞清楚,而且一定要把它读懂,用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主持人 梁洪:就像南辰一开始在节目当中说的,大家要有信心。

      何醒言:除了南辰说的信心以外,另外一个,大家一定要注重采取一些可操作的技术性的手段,因为我们现在毕竟社会发展到这种阶段,是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包括各种法规,包括申诉部门、执行部门,处在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我现在看到我们很多消费者也是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多的需要讲究一些策略,不是单个的单打独斗,因为相对这些厂家来讲,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如果你有相关的相同案例的群体,团结起来力量大,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再补充一点,我们今天谈的虽然是召回,但是我们谈的召回一般是指上市的产品在上市一两年之后会发现一种隐患,这是一种类型,但是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废旧车辆的回收和召回,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废旧车辆的回收和召回制度,他有相关的法规,但是这个法规非常的不明确,不细致,这对所谓的安全隐患来说更有直接的威胁,我们知道从02年、03年汽车时代的井喷开始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已经到汽车寿命的末端了,这样的车有没有一个回收制度或者报废车辆的处理制度,现在还不是很明确,因为现在很多废旧车辆直接就倒到二级市场、三级市场,镇里面、乡里面、村里面,这种车现在也没有人去管,厂家也没有相关的回收制度,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我们国家没有。因为它的使用年限过长,必定会造成安全隐患,这种隐患可能比我们正在谈的召回制度,它对安全的威胁更大。我们要加快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 梁洪: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再专门探讨一下这个话题。今天关于汽车召回制度实施四周年之后给我们的一些思考暂时告一个段落,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可以登录合作伙伴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查到搜狐汽车。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7期:奥运后北京交通限行猜想二 会客室137期:奥运后北京交通限行猜想二

     限行对改善交通有切实的意义吗?

      主持人 梁洪:北京时间10:07分,这里是来自FM103.9兆赫北京交通广播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我们的节目现在正在同步在北京广播网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进行同步直播。熟悉我们节目的朋友应该了解今天这期的星期三会客室仍然是奥运会过后北京交通限行大猜想的日子。数数看,离9月20号恢复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日子也没几天了,今天来畅谈这个题目就更加有意义了。我们可以和朋友们进行一个短信的互动,对于9月20号北京的交通您的预期是什么,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北京20号之后的交通状况,最好在短信中说明您为什么会这样预测。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来自《财经时报.汽车新财经》资深记者沈小雨、新华社资深记者张毅。

      刚才和我们的观众互动了一个题目,就是9月20号之后,北京交通会是什么样的情况。0527说开闸了,放水了,说的特别形象。我也想请二位老师想象一下和描述一下,9月20号之后你们对于北京的交通状况是一种什么样的预计。

      张毅:我刚看了一下日历,9月20号那天是星期六,21号是星期天,可能对北京市限行以后的考验应该是9月22号,那天是星期一,因为星期一是上班的时间。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9月20号单双号限行取消以后会堵的一塌糊涂。

      沈小雨:我不这么看,我刚才来之前给你们看了我的一卡通,我也算是有车一族的,但是我也不知道哪天限行,哪天不限行,干脆尽量坐公共汽车,现在已经感觉到公交的魅力了,我想有我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可能大家都觉得21号确实是最堵的那一天,干脆我不开车了,没准就有一半的人像我这样的,所以我乐观一点,我估计可能是会堵一些,但是由于这么长时间的奥运,有些是习惯了,有些是不自觉的接受这种现状了,同时也体验到公交的魅力了以后,可能会缓解一些。

      主持人 梁洪:这方面我可能跟沈老师有一些共同之处,就是在这期间我体会到了地铁的魅力,非常的快,而且新的这几条线路,空调也很好,车也非常舒服,也很干净,让我体验到了地铁的好处,我相信可能在听我们节目的朋友们在整个奥运会单双号实施过程当中,对大家的交通习惯都有更多的改变,但是还有更多的人盼望着20号的到来,终于可以不用顾忌的用车了。北京的交通到底何去何从,这是大家都在关心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奥运会期间如此美好的北京城,我们能不能天天都享受这样的生活,所以要和我们的听众和两位专家一起出出招儿,提提建议,到底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让北京持续的保持这样一种畅通的状态。在上周9月14号,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北京市政府发的通告,就是对公务车的管理。对于这个通告的作用,以及它是否能够对北京的交通有所缓解,我不知道二位老师怎么看,你们觉得这个通告有意义吗?

          限行对改善交通有切实的意义吗?

      张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是全国所有的公务车都要每周少开一天,不仅仅是北京,上海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北京又比较特殊,因为北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外驻京机构包括各省市驻京机构特别多,它的公务车在全国是最多的,现在有一个数,北京目前汽车保有量是超过330万辆,私家车的数量大概是一百多万辆,肯定是没有公务车的数量大,这个公务车里边也包括一部分商用车,因为我们说的汽车是大概念,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都在内。但是现在真正对北京城区的交通拥堵占比最大的,带来拥堵量最大的应该讲私家车的作用不是那么太大,因为私家车占路的时间短,一般上班从家里到单位,下班从单位到家里。几年前我和北京市一个领导聊起这个事情,他总结两条原因,一个就是北京的公车、专车太多,他说连派出所所长都有一个专车,专车占路的时间比一般的私家车多好几倍,因为他老在路上不停的走,占路的时间长。还有一个,他提了一点,我们出租车空驶的太多,大量的出租车在路上跑来跑去,把路面就占掉了。出租车一般每天要开200到300公里,而一辆私家车有时候一天就开十几公里、几十公里撑死了。所以如果要从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恐怕要在公务车,还有减少出租车的行驶上要下下工夫,这样会有比较明显的成效。

      主持人 梁洪:这次14号出台的关于公务车限行的规定,我也看到很多的评论,大家都是一致称好,最起码这表明了一种态度,这种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确确实实要从限行,而且要从公务车开始,首先开刀。但是怎么样能够把这样的一个规定落实到实处,也是接下来很多人都要提出的疑问。比如公务车他没有一个明显的标志,谁也不知道这是公务车还是私家车,从车牌上也看不出来,怎么样才能把有效的所谓的限行实施到实处,是接下来恐怕很多人都要提出的疑问。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一条限行措施,我们认为它非常的有意义,而且我们的很多听众,以及我们前期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进行的调查,网友们都是一致称好的。所以说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再说回来我们的私家车,上周我们在大猜想当中就说,如果私家车按照公务车的这种方式,或者干脆就单双号了,大家是同意还是反对。因为我在猜听我们汽车天下节目的多半可能是有车的朋友或者是准备买车,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的。从我们的短信调查上来看,大家几乎都是反对意见。但是面对着北京这样一种交通状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每一个交通的参与者到底应该怎么样科学用车,怎么给政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我看到听众朋友发来短信,0474说,我真的已经习惯限行了,上班去的时候可以坐地铁,如果实在有事儿,可以安排到我有车的那天时间集中办理,没有什么太多要紧的事儿,那天我就地铁上下班,现在看起来完全可以,真的没必要天天开车。2123说我预计20号以后肯定爆堵,因为这几天我下班回来,苏州街、月坛已经把我给堵傻了。8883说我觉得可能会比以前有所好转,因为这两个月像我和我周边的很多朋友已经习惯了乘坐公共交通,还有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比如在单双号恢复之后,我还是会按照现在的感觉,能坐地铁就坐地铁。

      张毅:其实这次奥运期间北京的限行措施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公务用车,公务用车封存了50%,剩下的50%按照单双号来执行。大体上来算,公务车减少了75%左右,如果按这个比例来算的话。上次北京公交委的发言人也讲了,北京在奥运期间限行的车,不上路的车每天减少了180—200万辆,按照私家车一半来算没有这么多,绝大多数是公务车减少上路。所以国务院办公厅发这个文件要求公务车每周要减少一天的出行,这是从中央国家机关给老百姓带一个好头,从节能减排,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来出发。再有一个,大家以前一直讲的比较多的一个,就是公车私用的问题比较严重。这次公车减少封存了以后,上周我打电话问了一个国务院事务管理局的一个同志,我就问他,限行了一半,又有一半单双号,有没有影响工作,他说好象没有听到有什么反映,另外我也问了一个部委的同志,他们说他们用公车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动不动就要车,要车送他们去。现在车少了,也就乘公交车去了,或者打车,或者乘公交车去办公务,这也是一个方向我觉得。

      主持人 梁洪:所以我们很高兴看到起到这样一个带头作用。接下来请二位老师说一说对私家车的使用上有没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议论着未来北京会不会对私家车进行限制,而且广大的有车一族也都是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者于情于法,合不合法,今天咱们就听听二位专家有没有好的建设性的建议。

      沈小雨:实际上我觉得出现拥堵也好,出现什么也好,包括单双号限行也好,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大家应该清楚,就是这是车和车之间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和你之间的矛盾,因为从路权这个角度,你也交了养路费,我也交了养路费,我跟行人没什么关系,行人不会到马路中间去,因为那是咱们的路权。可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拥堵可能第一是车多了,第二就是人车的矛盾,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北京交委也好,包括全国大力的要发展各种各样的交通,包括交通设施建设,但是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你在长线投资的过程中,短线是什么,就是软件,就是服务,我对公共汽车已经感受到它的魅力了,但是有什么情况呢?你等车的时候,这辆过来了,是区间,不到你要去的目的地,按那个节奏,下辆应该可以到了,再来又是区间,可能三五辆都是,让你白站半天,一上来,大家都挤在一起,不方便,这是一个。第二个,有一些问题实在是让你没有办法,想爱你不容易,比如快轨,大家认为轨道交通是最方便,最快捷的,因为他没有什么障碍,他的路权,你汽车都开不过去,结果那天赶飞机,告诉说耐心等待,你不能这么广播,因为要赶飞机,你要告诉我什么原因,或者说我们不能走了,我们换其他的。最后他接受我们的意见了,说您可以选乘其他交通工具,可以退票,因为块规是25块钱,退票退卡,等上来以后上马路对面打车,结果还得下去,就是不方便。如果你把硬件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投资,修几号地铁,增加几条公交线,这是长期的。但是短期的,目前我们能解决的就是软件,你怎么提高你的服务质量。昨天我要参加一个活动,昨天是双号,我就看看电子地图,结果发现很不方便,就是说我要去的地方找不着,甚至看了一个电子地图是06年的。如果我们把软件的服务措施做好的话,会很大程度的弥补硬件的一些不足,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主持人 梁洪:沈老师的观点就是说我们现在全都是在大力呼吁着我们要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资和建设,但是在这个长线的计划当中我们现有的这些交通设施,我们的交通工具,交通服务方式是不是已经做到真正的到位了,非常人性化,已经很好了,如果把现有的部分做到淋漓尽致,也能解决最眼前的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沈小雨:会使得魅力更增加了,因为你觉得很方便,很快捷,有些地方是不可能的,有些地方没有车,你还是需要私家车和其他的辅助交通工具的补充,如果已有的你要是把它做好了,我想这个问题会使得至少能增加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人加入这个行列。

      主持人 梁洪:比如沈老师就彻底不开车了。

      沈小雨:也不是,比如有些地方我不认识,或者地图查不到的我还得开车去。但是你想,如果很多人能像我这样的话,不是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我甚至一个月我能有半个多月不开车,比单双号限制我还要自觉。

      主持人 梁洪:这是在公共交通上沈老师不是特别满意的情况下,要让您百分之百的满意了,您估计一个月28天都不开车了。北京时间10:25分,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们也可以继续通过短信的方式把您的想法跟我们分享,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我们看一下很多听众朋友发来的短信,8760说要想解决北京交通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一定要把北京的企事业单位从城里进行外迁,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问题。7886说我的意见是分段实行单双号,比如二环以里就长期实行单双号,四环或者五环以外可以不限制。1443说,我认为可以分时段的来进行限行,或者是按照地区来收费,比如说你要是走长安街沿线,你要比别人多交钱,或者进入非常拥堵的地区,比如金融街一带就要加收一些费用,这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了,我认为是合理的,要把北京划出多个区域,拥堵的地方要收拥堵进城费。8446说,公交车真的很不方便,我同意刚才那位老师的观点,有些地方还不如走路快,如果公交车真的变得又方便,又快捷,谁还愿意自己买车呢。1581说如果想继续限行,必须画一个道,比如从一个日期开始以后新买的车限制单双号,由国家法律出台一个规定,以前像我们已经有车的这些人该怎么开还怎么开,如果您也想实行单双号,就跟国家签一个合同,国家可以发您一个特殊的牌照,而且减免一半的费用。9556说我希望能在地铁上见到北京的局长、科长、处长。5555说一定要从源头上控制车辆落户,仿照上海,严格控制车辆上牌。

      我们刚才听到了很多听众朋友的短信,我觉得很多人都说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和二位老师和听众们一起继续提咱们的意见,张毅老师您看刚才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招儿,有说要把企事业机关迁出去的,有的说要分段实行的,分区域实行的,等等这些方法,您怎么看?

      张毅:我觉得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比如说新买的车单双号,以前的不单双号,就有点公共汽车心理,我上来了你就别上来了,在下边等着吧。

      主持人 梁洪:咱们打个比方,2009年的我给你减一半或者是减三分之二。

      张毅:北京市这次也采取了措施,比如说限行期间他退你三个月的养路费,另外这三个月的车船使用费也退你,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以后如果真的要长期实行单双号限行的话,我觉得还有一些,像刚才的税费问题,养路费怎么减免的问题,汽车车船使用费怎么减免的问题,这个问题都要有立法来通过,因为这个事情牵扯面比较大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我赞成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这个文章里有一个基本观点,因为单双号限行目前看是最简单也是最见效的办法,你说怎么改善公共交通,怎么把企事业单位迁到城外去,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而现在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旦单双号一限开,北京马上堵成一锅粥,这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奥运会这两个月这么好的蓝天,这么畅通的道路,这是多少年来都没有见到的,我在北京开了十几年车了,从来没见到。

      主持人 梁洪:但是这么好的效果,单双号仅仅是众多因素中的其中一条。

      张毅:但是从目前北京的情况来看,你想短时间内改变交通状况,增加道路,不现实,需要一个过程。北京现在确实有车多路少的矛盾,那只能减车了,你现在路修的没那么快。我的观点是单双号限行不仅仅是私家车,公务车也要单双号限行,我刚才讲了,这次能够交通畅通,奥运会期间,应该说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公务车。

      主持人 梁洪:必须要一视同仁,所有的车辆。

      张毅:另外就是节假日和周末不要限行,另外早上六点以前和晚上十点以后也不限行,五环以外也不限行,在局部区域,局部路段进行限行,如果把节假日和双休日除外的话,这些日子都不限行,我们每年大概有125天限行,就是说你的一个私家车,你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可以开的,早上七点以前、晚上十点以后也可以开,五环以外也可以开,大家相对好接受一点,对公务车也是这样的要求。但是真的要常态化实施的话,北京市要立法,通过人大常委会作出一个法律的规定,因为这个常态化仅仅凭政府的一个规定是不够的,没有法律依据。

      主持人 梁洪:这是张老师的一个看法,我们可以再问问沈老师,比如5555的观点说要从源头开始控制,比如控制车辆上牌量。还有人说燃油费。

      沈小雨:第一,我是不太同意张老师的这个看法的,为什么呢?因为本月的一开始提出单双号是权宜之计,所以他从立法没有走程序,大家认为暂时先这么做,有车一族也好,政府也好,政府机关也好,都响应这个号召,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奥运的话,恐怕还得讨论很长时间,因为奥运迫在眉睫,所以大家都用各种各样的心情接受了这个现实,现在我们要把它常态化,首先就是要引导大家去理性思考,不是感性思考。感性思考的概念是什么?就是说车多了所以才堵,所以天才污染什么什么的。但是理性思考,我们从法的原则上讲,比如物权法,他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一致的,我曾经听到过一个专家讲说也没有没收你的车,但这就跟我这个房子一百米,你觉得太大了,只让我住50米,那50米不让我住,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我既然买了这个车,使用权就附在这个所有权上了。我们出现问题以后不是理性引导大家,是感性,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的建议就是说,第一,公车改革要加快,带个头。为什么呢?北京很特殊,有中央机关,有党的机关,有政府机关,有市级机关,也有党的一套一套的。再加上双重身份的,像什么带有国字号的,国投、国电,原来是政府,现在是公司,是企业,但是实际上他还带有政府职能的中央国企,情况很复杂,车非常多。而且政府也一直在试图进行公车改革,包括说给一些司局长,给你一些费用,不给你配车了,你愿意自己买个私家车也行,你是愿意打车也行,反正这个钱够你上下班用了。但是由于利益驱动,从中央到地方,很少有能把公车改革推动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是个契机,既然大家都看到减少车辆的行驶,对于解决交通拥堵,对我们给北京,给全国一个蓝天,有这么大的好处。公车不涉及到物权法,是不是,如果政府下决心做两资社会,现在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所以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要把公车改革带头。至于说刚才张老师讲国务院出台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但仅仅是一个信号,因为它实行起来有很多难处。你怎么知道它是国务院的车?你怎么知道他是哪个机关的车?

      主持人 梁洪:这就是一开始我在节目开始说的那样。

      沈小雨:我也很质疑他这个特殊公务车,你不知道,你看着奥迪不错,一看是私家车,一看那个奥迪来了,是首长的车,你敢拦吗?除非像小区保安那样把车号背的滚瓜烂熟。

      主持人 梁洪:刚才沈老师谈的这点我很认可,是一个好的时机,可能借这样一个东风,我们正好可以进行公务车的改革。您的第二点建议呢?

      沈小雨:第二个,还是从法律这个问题,法制,我发现交通拥堵,有很多是在观念上,比如说我们现在开车的人有点牛气,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从国外回来都说,国外的交通秩序真好,行人一过来,他有路权,这个车自动减速停下来。车让人现象。

      张毅:国外是车让人。

      沈小雨:但是在中国呢,你只要让他,会络绎不绝,你会发现我不能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大家都能从法制上,比如德国这个地方不限速,但是他把首都搬到一个小城去。有些机关能精简就精简,这当然是一个大环境,不是我们现在能解决的。但是如果我们从法律,比如说刚才讲到单双号常态化,你开始是一个权宜之计,大家已经接受了,现在大家开始讨论了已经。如果我们把它法制化,一开始对于汽车的使用或者什么,我们有比较相对完备的法律,比如分段限速或者什么执行的非常严格,比如我们的警察不是扎堆在岗楼里,像国外一样,骑着摩托车去路上疏导,教育为主,而不是罚款为主。整个体系弄下来以后会极大的改善,这其实也是软件的一部分。

      主持人 梁洪:但是这个恐怕需要的时间就更漫长了,这也是我们都非常期待的一种比较好的整体的大范围。

    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有可能从根上来拯救北京交通?

         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有可能从根上来拯救北京交通?

      节目已经到了尾声,最后还有一点时间,因为很多听众发来短信,大家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我觉得这些建议将来有机会我们也可以通过各位专家,包括我们的媒体,向有关部门进行一个反馈。最后还有一点儿时间,也要请我们的沈小雨老师和张毅老师做一下我们这期节目的总结。把二位的观点最后再来表达一下。张老师先来,我知道您是支持单双号的,但是我遗憾的通知您,短信平台已经有一群板砖向您拍去。

      张毅:我觉得作为每一个北京市民来讲,有一个新鲜的空气,有一个畅通的交通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责任,哪怕是牺牲掉自己的一点点方便,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另外,我觉得要彻底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首先要在公务车的改革上下工夫,要减少公务车。现在看来,好多人都讲了,这次封存了一半公务车,又限行了一半,既然没有影响,说明你的公车是不是太多了。

      主持人 梁洪:是不是可以把它拍卖了。

      张毅:另外一个方面还要解决出租车空驶率过高的问题,减少出租车的占路,这两个问题如果能解决了以后,对交通能起到很大的减轻的作用。

      主持人 梁洪:非常感谢张毅老师,我们的沈老师可以再总结一下。

      沈小雨:刚才我的观点已经说了,第一,我觉得不管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一定要与我们国家的大法,包括物权法精神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法律可不是儿戏的,他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包括交通的治理和对大气改善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还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比如造成人车矛盾,我们开车的牺牲一点,绕一绕,你在路的方便上,你更大的方便行人。你比如我们在国外,连野生动物的通道都有。

      主持人 梁洪:还是要强调您一开始讲到的细致的人性化的管理。

      沈小雨:人性化的都是,包括一些路口,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它为什么堵,怎么样通过其他的辅助手段,先缓解,根本解决不一定,我们先缓解,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长远的,比如说硬件投入要有,我们软件措施也要跟上。

      主持人 梁洪:今天张老师和沈老师谈了很多二位的观点,都会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看到。相信这个问题大家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关注,9月20号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一起看看下周北京的交通状况到底怎么样。如果您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可以登录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6期:奥运后北京交通限行大猜想 会客室136期:奥运后北京交通限行大猜想

     北京长期实行单双号政策是否是合理合法合情的?

      主持人 梁洪:北京时间10:07分,现在开始的节目是汽车天下,每周三的《星期三会客室》,我是梁洪,我们节目正在同步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您可以登录北京广播网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搜狐汽车同步看到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一段时间以来所有北京市民都在关注的问题,我们汽车天下会在连续几期的星期三会客室当中和大家集中探讨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奥运会以后北京交通限行的大猜想,相信提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有话要说,希望大家通过短信的形式跟我们进行沟通。我们来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是来自中国工业报资深记者管学军,管老师。

      管学军:听众朋友们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 梁洪:还有来自国际商报汽车版执行主编张宇星,张老师,欢迎二位老师来到我们的直播间,首先第一个问题想问问二位,因为我知道奥运会期间你们都在北京,在奥运会期间,让我们所有人都心旷神怡的那样的交通环境让我们所有人都印象深刻,我们充分了解到了奥运会期间由于方方面面的措施到位,使北京,无论是蓝天,还有我们的交通,都非常的畅通,但是现在我们马上已经进入了奥运后时代了,所有人都在说,北京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而对于我们汽车天下来讲,我们就格外关注的是北京的交通,格外关注的是开车的朋友是不是以后就要面临着限行的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所以今天要和二位老师一起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单刀直入,直接问二位,如果北京长期实行单双号了,二位对这样一个政策是否认为是合理合法合情的?

      管学军:我觉得不合理。

      主持人 梁洪:北京奥运会之后交通限行措施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如果真的实行了这种单双号的限行是不是合理合法的,也请听众朋友通过短信方式和我们互动,谈一谈交通限行您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张宇星:我来谈一谈我的看法,我觉得作为一个政府出台任何方面的措施,都要有的放矢,要基于大量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再针对到底出现哪些问题,针对主要环节制定一定的措施,如果要是出台这样一个所谓单双号的措施,至少要想这样几个方面,我就想有几个问题要想清楚,在环境污染当中,我们现在看汽车的分担率到底有多少,因为这个分担率一直在强调,这次好象由于实行单双号,好象都在汽车方面了,这个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从北京市的这些机构里得到一些汽车的分担率,比如单双号之前和单双号之后到底差别在哪儿,比如说里边还有这么多因素,比如说工地施工,我们奥运会之前是大批的工地在施工,这些扬尘怎么算,还有北部的风沙,还有工业污染,我们停了很多工厂,还有这种大型货运物流,尤其是在晚上,如果我们记得的话,在奥运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都是晚上呼呼的各种卡车,不知道是几号排放的,达到什么标准的,都进城来了。还有气候的影响,我们很快11月份就要进入冬季采暖了,可能到处都是取暖,烟尘也很大。还有出租车,出租车运行和私家车单双号运行里边也是都要计算出来的。这方面好象管老师有一些数据,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要澄清汽车分担率是多少,管老师好象有一些数据,跟大家探讨一下。

      主持人 梁洪:也就是说环境的质量的改变和交通整体的环境的改变,私家车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管学军:我车展期间参加了一个论坛,其中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的罗毅副司长提供了一些数据,2007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是逐步下降的,优良天数的比例为88.7%,比2001年提高了13.5%,与2007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下降了20%,二氧化硫下降了9%,氮氧化物下降了2%,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汽车保有量在增长,2002年、2003年汽车井喷式的增长,但是污染怎么下降了,所以说环境和汽车不是正相关的关系,现在说汽车是主要污染源,我觉得汽车被妖魔化了。还有一个报告,提供了北京市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担率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北京可吸入颗粒物是第一位的污染物,扬尘是39.2%,电厂占是11.1%,工业占了26.6%,民用,可能也就是家庭那些燃气的那些东西,占了4.1%,交通只占到8.1%,在这五个污染源里边,交通是排第四个。所以现在如果我们不谈污染,我们不谈环境的扬尘,我们不谈那些建筑工地,我们不说电厂,我们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藏起来,只说汽车,我认为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能说在享受汽车把我们全社会的效率提高,改变了我们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的情况下,我们不谈这些优点,我们光谈它的缺点,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不科学的,汽车被妖魔化了。尤其是我们一些政府部门,不说前边那些污染,专门说汽车,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作风。

      主持人 梁洪:听了两位老师的观点和看法以后,我们也看短信平台也是特别热闹,因为这个话题是所有北京市民特别关注的,我们挑几条代表性的,2268说我支持单双号,出门多方便,天空多蓝啊,而且我建议以后周末不要限行,一至五可以限行,这样能够改变大家的一种出行方式。3328说,我支持单双号,我觉得单双号实行之后,北京的道路终于能够走了,而且在实行单双号之后,我突然发现坐地铁也挺好的,为什么就不行呢。3066说坚决反对单双号,我只想问一句,单双号实行之后,公车是不是也严格的按照这个要求出行,另外就是一些特别有钱的人会不会买两辆车,最后的结果只是限制了我们这些好不容易凑钱买了一部车的人。7161说奥运会后要限行的话一定要限制公车,因为北京市大部分的公车很多时候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3034的观点是说如果北京的地铁能够像奥运会期间那样,开得那么晚,而且车出发的次数那么多,我愿意坐地铁,但是如果达成不了这样的话,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不能使用,一周停好几天,实在是太麻烦了,特别是现在孩子上学之后,我就想如果让我二四六都不能开车,可怎么办啊,想想就头疼的不得了。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些短信,最重要的是我想听听大家的一些好的建议,如果大家觉得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这些开车的朋友最能够接受,从我们媒体的专家的角度上来讲,又是最科学的,又是最合理的、合法的,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招儿,都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和我们互动,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发短信到106695881039。

      刚才两位专家是从数据上和以往的调查研究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环境的改变,机动车是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探讨一下,如果实行了单双号的限行,你们认为效果会和奥运会期间那样那么好吗,特别是我们的交通出行,包括刚才2268说了,奥运会期间单双号多好啊,从来不堵车,你们认为如果长期这样实现了,北京会不堵车吗,效果会这么好吗?

      张宇星:刚才我们谈的第一个就是分担率,第二个,我听到两位网友提到公车,限制公务用车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是把公务用车和私家车的分担搞清楚,中国在全世界是最特殊的,我们的部队机关、部委机关太庞大了,真正停驶的话,能够停驶多少。如果实行单双号,这些车能限制多少辆,私车往往是早晨和晚上上班下班,平时是放下的。日常用的大部分不仅仅是机关用车,还有很多机构、单位,北京办事机构也非常多,甚至驻京办,以前我们探讨过,驻京办都是X5这样的大排量的车在北京运转,这个分担率也要算清楚,如果这些不解决,在奥运会期间,国家也是封存了很多机关用车,最近大家都感觉到9月1号开始堵车了。

      主持人 梁洪:是不是应该通过媒体做一个发布,比如北京到底有多少辆公车,到底有多少辆私车,这个比例是多少。

      管学军:刚才有一个网友提到,大款可以买第二辆车,他是从自己兜里掏钱,如果政府用车根本不用从自己兜里掏钱,再买一辆就行了,反正是公款,他有办法,他可以再买一辆车。

      主持人 梁洪:或者有一个特殊的车证。

      管学军:对,政府根本限制不了这个。还有机动车,机动车里包含什么呢,我还是从刚才罗司长的那个数据里,上牌照的摩托车是8170万辆,里边还没有包括未上牌照的3000万辆,我们讲机动车的时候,私家车是这里边最干净的,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也是从2002年、2003年之后井喷增长的,这些车至少是欧2标准的车,比起那些车不知道干净了多少。我们现在等于是私家车为那些高污染的车背了黑锅了,如果说北京蓝天变蓝了,我们应该首先看看五环路上有多少超载的大型车,现在还有多少,是因为限制了这些车,是因为限制了很多高污染的工厂。很多工厂是分担率很高的,我们不谈它,我们现在把这些工厂停了,然后回过头来我们说是因为限制了汽车,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主持人 梁洪:就是还是要像你们二位说的,要把分担率这个工作做细。

      管学军:你解决的是环境问题,你就应该把最污染的东西消除掉,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简单的说汽车是最坏的,我就干你,我就弄你。还有一个汽车拥堵的问题,拥堵的问题,我们限制了汽车,比如说我们限制单双号了,限制完单双号以后,刚才我们讲的政府会不会买车,私人会不会继续买第二辆车,我买不了贵的,我买一辆小奥拓凑合开,也是两辆车,停车位占用成倍增长,现在北京市停车位这么紧张,一到晚上道路两边都停的是汽车。以前北京市试图限制机动车增长,使用了停车证的政策,没有任何意义。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就是要增长的。

      主持人 梁洪:看来今天我们的二位老师一致的对单双号如果长期的使用或者是限行,基本上你们俩是一致的持反对的意见。但是我们在合作伙伴上搜狐汽车上做了这样一个网络调查这个调查结果是,我们第一题目是你是否赞同北京长期实行机动车限行,一天当中参与投票的是9616人,赞同的达到38.02%,反对的占到58.81%,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赞同北京长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总票数是9593,赞同是31.28%,反对的是65.39%。第三个问题就是是否赞同北京长期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总票数是9478,赞同达到47.37%,反对占到45.29%。综合以上这三项调查,我们发现支持实行限行,支持实行单双号,或者是赞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也不在少数,也有很多朋友支持这样的政策,包括很多我们这些网友在网上跟贴说,如果北京的公交车也好,或者是地铁也好,能够达到在奥运会期间,包括刚才那个短信是一样的,我们觉得完全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非要买机动车呢,对于这样的,也持很多赞同意见的这些观点,你们怎么看?

      管学军:我赞成程远老师讲的一个观点“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是文明的倒退”,如果这样做的话,实际上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一种倒退。从法律角度来讲,单双号实际上是剥夺了这些有车人的物权。我们原来有一个规定是十年报废,你单双号的话,我等于五年时间不能用,那就是说我这五年等于白待着,我这个物权应该是十年有效期,我变成五念了。即便没有的话,随着我们环保规定的不断加严,等到十年以后我这个车已经变成黄标车了。这个期间是物质的一个巨大的浪费,如果说我在十年之内尽量使用它,我把它使报废了,制造这个车使用的钢材、所有的物料都已经使用废了,这才叫物尽其用。如果十年只用了五年,这个东西放在那儿,我们炼钢,排着废气,是不是工业污染,我们制塑料,那个东西是不是污染,我们表面看我们尾气没有排放,实际上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工业污染已经弥补了。我们会带来更多的污染。

    解决交通问题 怎样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主持人 梁洪:这是管老师的一个观点,我也想请支持实行单双号,包括支持限行的这些朋友们可以继续发来短信和二位老师探讨,把你们的观点说出来,看看二位老师怎么和大家一起来聊这个话题,同时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我们这个节目能不能出一些好的建设性的建议,大家认为什么样的方法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每天一出门拥抱蓝天,然后开车上路,特别的痛快,这都是我们每个人非常渴望的,怎么才能够实行这样一种生活的状态,大家有没有好的方法,都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和我们互动,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很多听众朋友发来短信,1688说如果分单双号,我建议一周四天单双号,三天不分,周一至周四分单双号,周五、周六、周日不分,这样的方法比较科学合理。5037说我同意实行单双号,但是必须公交系统要加大运力,而且地铁一定要24小时运营,不要早早的就没有了地铁,这样太不方便了,如果实行单双号应该分区域,比如说三环以里。0636说,我建议最好的方法提高油价,把所有的使用费用全部打在油里,车开的里程越多,花钱越多,让开车越多的人为这个社会多花钱。7103说建议学习一下欧洲,实行分时号牌制度,有的使用率不高的车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节。0894说本市的公用车就应该像山东省那样,按照每周至少停驶两个号的车。1700说建议二环以内中心地区单位和二环以外的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2211说我支持实行单双号,因为我已经决定勒紧裤腰带买第二辆车了。

      我们一会儿会听听二位专家和大家怎么探讨这些好的方式和方法,到底哪些方式和方法是最科学合理的。

      我们继续关注一下听众朋友的很多短信,大家都是有话要说,3432说我想问一个问题到底是圆心大,还是圆周大,如果北京的车都开到圆心,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一定要实行区域限行,必须要做到人人都要限行,不分什么样的车,不分什么样的人,括弧,包括公车和军车。4821说大力赞同机动车单双号上路,我是亦庄的一位专车司机,每天进城办事都堵怕了,不仅单双号,还要控制车辆增多。想问一下二位能不能通过控制车辆上牌控制一下车辆的总数,比如每天就上多少牌子,过了这个数就不上了。或者像上海那样拍号。2415说完善的公共交通便利了,开车的自然就会少。另外燃油税也是很好的办法,应该是被很多国家和很多人都验证了的最有效的方法。

        什么样方法对解决交通问题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今天节目的下半时段和二位老师一起探讨一下,咱们也给咱们的政府支支招儿,二位观点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最有效的。管老师先说说。

      管学军:政府现在可能有多种考虑,一个政策是不是好政策,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是不是增加了老百姓守法的成本,如果增加了老百姓守法的成本,那就等于降低了违法的成本,这个政策一定就是坏政策。我们站在这个观点考虑单双号的政策就一目了然了。另外一个,我觉得有四点可以做的事情,第一个叫做管理到位,第二个是设施一定完备,第三个是限制区域,第四个是经济杠杆。所谓管理到位,我们现在很多交通事故出现了以后,不处理交通事故当事人,双方上保险公司办手续就完了,谁主要责任,谁次要责任,没有处理。我超速了,拍下来要罚款,但是出了事故不罚款,不处理,也不扣分。这个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个法律怎么解释。还有一个,你比如五环路限速90,限速40,有的人就开着车60在那儿扭,后边一大串车在那儿堵着,这是不是违法行为。再有,有出口的地方是不是一定堵车,堵车的原因一部分是出口排队,一部分是加塞,非在那儿堵着,三车道的车道一下就堵了两个车道,第二条车道堵的就是那些加塞的,这些加塞的是不是也应该属于管理的对象。我的意思是我们的管理没有到位,我们的法律没有真正用起来。

      主持人 梁洪:就是还有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

      管学军:还可以完善,我们现行法律不用加任何政策的情况下就可以提高公路的利用率。这些手段我们用上了没有,如果我们这些政策还没有用完,这些法规还没有用完的情况下,我们就出台新的政策,是不是要增加全社会的运营成本。

      主持人 梁洪:就是执法要严,要到位,要细致。

      管学军:对,要到位,该用的法你得用,有人违章撞了车,撞完以后你居然对他没有一个处罚,这些对被撞的人是巨大的不公平。这样就增加了这些守法人的成本。还有一个设施完备,我们现在看乱的地方,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全混到一起,我们能不能像国外一样,我们也栽点儿那个墩儿,不是全部隔离开,但是自行车一看这是我的墩儿,我得在里面走,出了事故,非常容易分。我在国外的时候,我看他们自行车道走的是曲里拐弯的,后来人家说你要躲开自行车道,人家是路权优先,咱们是强者、弱者。机动车、行人、自行车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把高速的和慢速的放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第二个是限制区域,像刚才网友说的,有些区域特别拥堵,你比如金融街,你是不是可以限制车辆进入,有些车有号牌可以进入,有些车没有号牌你进入可能要付费。我在意大利看到一个街道非常有意思,前面竖着几个桶,边上有一个不锈钢的桶,边上有一个小车,往那个不锈钢的桶一刷,前面几个桶就降到地底下了,他开过去以后,这几个桶又起来了,我们也可以做。重点区域限行和收费,你比如政府用车,三里屯那块政府用车非常多,我不能影响政府的正常工作,你可以发一个卡,可以进来,我需要办事去,那我需要交费我再进去,也可以。

      主持人 梁洪:区域限行方法。

      管学军:还有一个经济杠杆,那就是燃油税是不是可以,如果你用车多你就要多付费,这样鼓励人们少用车。这样用车量自然就下来了。

      主持人 梁洪:燃油税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呼声非常高的。

      管学军:还有一个是中心区域高停车费,他现在没有必要限行,但是它又是一个交通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最好大家少在这儿停留,我把停车费给涨上去。

      张宇星:我们开奥运会都讲是百年不遇,在全世界人的关注下来参加一个大Party,在这期间我们采取了很多很多措施保证了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蓝天和出行环境,作为常态来讲,为什么不施行单双号,我有几个理由。如果采取其他办法会不会更好,我也可以谈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可不可以借此机会,这是一个机遇,借这样一个机遇搞什么呢,推进办公的现代化,我们在这个城市里过去都是靠人和人见面,政府办公所有都是要通过人见面才能办事,或者通过大量的流动,现在可不可以推进所谓E时代的办公,在中非论坛的时候也是单双号,也是停驶了30%还是多少车,几十万辆公车都停掉了,也没有说影响到政府的政令不畅通,这是一个契机,推进办公的现代化,很多事情在网上就可以办了。第二个契机我就想可不可以推进公务车的改革,如果在一段时间停驶30%、50%不影响办公,为什么不可以推进公务车的改革呢。第三个问题,推进社会用车概念的进步,不要都是大排量的,可能会更切合实际,小排量就能满足,我就用了,更环保了。我们公务车这么多年规定是3.0升以上,什么什么级别的人坐什么什么级别的车。节能减排是国务院提倡的,号召全民族、全社会实行的。过几年我们可不可以3.0降到2.5,2.5再降到2.0,以前大概五六年前,甚至更多年前,1.6的捷达还是公务车,现在谁还用捷达做公务车,都是非常好的车了。第四个契机,对北京市进行跟更合理的规划,你看北京市地铁的分布图,地铁的网络区域,南方,尤其西南边是没有的,只不过五号线、十号线通了才有几个站,西南边是没有的,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是号称亚洲最大的两个火车站,底下没有轨道交通,这是管理单位的失职啊。应该借此机会把北京市的规划做的更好。

      主持人 梁洪:非常感谢二位老师一共说了八点建议,和我们今天这么多的短信,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是格外的关注,也是现在最热点的一个话题,非常感谢二位老师今天的畅所欲言,也谢谢这么多朋友通过短信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在下期节目当中会继续和大家探讨奥运会过后北京交通限行的一个大猜想,可能到下周,又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也会就下周的一些新的变化请更多的老师和更多的听众朋友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再次感谢二位老师,如果您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你可以登录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查到星期三会客室。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5期:反垄断法究竟意味着什么? 会客室135期:反垄断法究竟意味着什么?

     反垄断法实施以来 市场上都有怎样的变化?

      主持人 梁洪:北京时间10:04欢迎大家准时来到MF103.9兆赫北京交通广播关注我们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今天是周三会客室,我们通过合作伙伴搜狐汽车还有北京广播网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关注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今天和大家探讨的话题从今天来讲绝对不是新闻了,因为这个新的措施在8月1号有已经正式开始实施了,但是我们在8月份没有做这个选题,我们就想等一段时间过后来看一看这个在8月1号开始实施之前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媒体所有关注的这样一个重大事件在一个月过后它的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反垄断法》,当然我们的重点放在汽车行业,先来听一段背景短片,让我们对这样一个政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8月1号我国酝酿14年之久的《反垄断法》终于正式实施,工商总局、商务部、发改委三部门将联合执法,反垄断委员会从中协调。首当其冲的是铁路、电信、石油、汽车和软件等国内公认的垄断嫌疑最大的五大行业,《反垄断法》针对不法垄断企业,反对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中国包括电力、电信、铁路等国有企业已经纳入了反垄断法管理范畴,其自身改革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同时也将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由于《反垄断法》确定了禁止垄断协议,(R)禁止利用市场地位和经营者地位三大绝杀招。不久之前广州丰田放开对于经销商的价格限制,并支持经销商面向用户的优惠酬宾行动,成为汽车业界率先以实际行动配合新法规实施的企业。紧接着凯美瑞、雅力士逐渐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除了广丰之外,目前大多数厂商还没有明显的举动。《反垄断法》究竟有些什么条款,将对今后的汽车行业产生影响,请您走进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可能影响车市的细则。

         反垄断法实施以来 市场上都有怎样的变化?

      主持人 梁洪:直播间的二位嘉宾都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经济观察报》主编张耀东,亚市商务中心部长郭勇。先来说几句《反垄断法》在实施之前大家觉得《反垄断法》能够解决经销商与厂家之间以往存在不平等的情况。第二点,《反垄断法》在正式实施之后价格真正的市场化,受益的是消费者。第三点,很多消费者都可能会爱这样一种想法,比如某地的一辆车在过去某地价格很低,但是不能跨地销售。《反垄断法》实施之后,成都的某家经销商清库存,20万块钱卖一辆宝马,北京的听众可以跑过去买,《反垄断法》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多的实惠。从厂家的角度来讲,对于《反垄断法》一直是讳莫如深,我们前期采访了很多厂家,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不愿意轻易表态,想看市场的发展,表示尊重国家的法律法规。一个月过去了,我们想和二位专家,一位是市场一线的专家,一位是汽车的媒体专家,一个月过去了,这个《反垄断法》到底有没有在市场上起到什么效果,能不能像当初政策出台的时候那么多的媒体关注热炒,它的效果到底如何,对于厂家,对于经销商,对于消费者,对于市场,我们分这几个层次来讨论。

      郭部长,《反垄断法》在北京市的市场上有没有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有没有什么样的反应?经销商的价格上据你观察有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郭勇:应该说《反垄断法》执行一个月以来,整个北京的汽车市场应该说看不到任何的变化。应该说从整个市场表现包括从汽车价格、经销商基本上见不到任何触动和变化。

      主持人 梁洪:没有任何的变化?

      郭勇:应该说没有任何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看不到任何的影响。

      主持人 梁洪:耀东听了郭勇给我们说了市场上的表现,你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感觉稍微有点惊讶,毕竟我听说了像在四川那儿已经有经销商开始自己定价了,这个价格不用再得到厂家的认可了等等,北京没有这样的经销商?

      郭勇:所谓最低限价问题,汽车价格这么多年来我们老说厂家有最低限价,实际市场销售的价格从来基本上厂家最低限价的限制是有限的。比如说我们说该加价的时候也加,厂家也有处罚措施但是力度很弱,因为是利益共同体。很多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发票上开价,跟实际的拿车价格有很大的差别。厂商无非查价格查发票开的销售价格是不是违反厂家的价格,经销商从竞争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市场最重要调整价格,有很多方式。比如销售价格不变可以送你各种装饰,我送你保险,我送你费税,实际这些都是变相的价格调整。无非说《反垄断法》出台之后对于汽车厂家最低限价,把原来暗地表现成明面上,真正表现出市场的调节而不是厂家的调节。

      张耀东:我同意郭部长的观点,我觉得七八月份本来就是市场的淡季,在这个时候打折促销本来每年都是很频繁的一个季节,这个时候可能《反垄断法》更多还是在厂商之间内部管理上一些法律文本上的变化,反映在消费者身上很小很小。

      主持人 梁洪:我们如果从刚才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如果市场上就北京来讲波澜不惊没有任何的动静没有任何的反映,我们再来一层一层分析,《反垄断法》刚出来之后恐怕大家的活力都是集中在经销商身上,好像一时间都解的经销商特别苦大仇深,现在可算一缕阳光照进来了,大家了解的不太有利于经销商的营运方式厂家对于经销商苛刻的情况都会变得非常公平合理,你们从经销商的角度考虑《反垄断法》对于他们的意义真的有这么大吗?

      张耀东:我觉得经销商和厂家之间其实是两个法人主体,在车市好的时候,所谓的一些苦大仇深也是周瑜打黄盖,很多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为了经济行为,这个时候厂家的管理各方面可能有一些特别过分的地方,但是在现在车市不好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反过头要求着实力强的经销商,他们更怕这些经销商不愿意再代理他们的品牌。这是第一。

      第二,《反垄断法》更多的作用我觉得厂商原来那些霸王合同,比如加价或者降价就罚你的钱,现在不可以了。跨地区销售就罚你的钱,但是很快企业找到一些对应的办法,比如有的企业说允许跨区域销售了,表面上来讲不再罚跨区域销售经销商的钱,实际给不跨区域销售的经销商补充五千块钱,这是折中的办法。现在有非性检查第三方代理公司,如果发现一个经销商的车价降得很厉害就不会再给你供货了,所谓产品最终的支配权还是在企业那里。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厂家永远是强势。

      主持人 梁洪:我跟经销商聊天,他对《反垄断法》的实施拍手称快,他所代理的产品有很多的产品是卖不动的,这个厂家可能只有一款车卖得动,以往这个厂家说你要是要一辆好卖的得搭两辆不好卖的,他说这个《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唯一的一点他觉得是对他有利的,你有没有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说法?所谓以往背后的这些故事,好卖的车和不好卖的车得搭着,不想要也得要。

      张耀东:现在还是这样。

      郭勇:以前有人说《反垄断法》出台之后是不是可以调节厂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觉得《反垄断法》出台以后如果政府没有作为,如果靠经上自主的因为《反垄断法》的问题跟厂商有所抗争,我想这种状况只有极端的状况下,无非经销商不想干了,就依照《反垄断法》告你厂商要得到补偿。但是这种行为已经是极端行为了,这种行为之下大部分的厂商关系实际上还达不到《反垄断法》的程度,说白了《反垄断法》只是给了一些经销商一个法律的支持,在现有程度下厂商毕竟是相互依存的,厂商在现在的强势地位和主导地位下,经销商想靠《反垄断法》马上调节这种地位或者对话权或者相互的平等,应该说现实来看还是不现实的,毕竟厂商主导地位。从政府角度如果不认识到垄断行为,不通过法律主动调整,想靠弱势的经销商抗争的话还是比较难的,这也是为什么看《反垄断法》出台一个多月整个市场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影响。因为很多经销商日子很难过,但是现在还没到他拿《反垄断法》和厂家叫板,暂时没有,可能长期会有一些这样的影响。

      张耀东:我听说很多企业跟经销商重新签订代理合同,其实在法律手续上已经在规避这些东西。换句话说,将来有一天某个经销商告企业违背《反垄断法》未必能够告得了,因为大的汽车企业之间有专门的法律部门,已经有很成熟的制度,从现在修改的合同文本不会让你钻空子。你说的搭售现象,这是行规,这个月还听说有这样的现象。

      主持人 梁洪:看来我这个朋友是过度乐观了。

      张耀东: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企业生产十款车型可能只有一款好卖。

      郭勇:如果厂家说这个好车卖了必须搭两辆其他的车,恐怕这个朋友还是得接受,不可能通过《反垄断法》要告这个厂家我就只卖好卖的车,不好卖的车就不卖了。他的腰杆硬的话必须有第三方帮他说话才行,比如行业组织。很多单一的商务你无法跟厂家抗衡,只有第三方才能真正落实反垄断的行为。《反垄断法》实施必须有人操作执行,否则都是纸面上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主持人 梁洪:仅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二位专家的观点是没用,是不是可以总结出这么一个词?

      郭勇:《反垄断法》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模式可能今后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其实真正厂家垄断说的应该说不仅仅是对经销商而是对消费者。实际垄断行为最终可能伤害的是消费者,而不是厂商。厂商和经销商毕竟还是利益一体的,中间的有些矛盾可以调和的,《反垄断法》更多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现在我们刚才说的行为是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不是厂商之间的利益。

      张耀东:从长期来看最起码把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都会改变,短期来看不会那么快的显现出来。

      主持人 梁洪:但是最起码起到一个信号的作用,稍候我们会联线广州丰田一位经销商的代表,请他跟我们说说在《反垄断法》实施之后有没有什么真正切实的改变。

      现在我们就来联线广汽丰田博锐店的总经理孟祥振。今天和大家聊《反垄断法》在汽车行业的影响,一个月过去了,从年这家店来说有影响吗?

      孟祥振:影响还是挺大的。《反垄断法》一出来之后从广汽丰田这块也算率先响应,把跨区域销售和零售指导价的控制完全放开了,对于市场价格和跨区域销售,现在北京一共有11家店了,也都可以卖到外地了,同时对于价格也可以各店自己去根据市场的情况确定价格。所以现在目前的价格比没有实施《反垄断法》的时候下降得有一万多将近两万块钱,这都是经销商自己根据市场的情况自己来决定的价格,因为现在厂商对这个价格也不做限制了。

      主持人 梁洪:刚才也提到一个细节问题,现在外地可以到北京来买车,北京的车也可以卖到外地去,能不能介绍一下一个月来这方面的情况。

      孟祥振:作为广州丰田作为主机厂方面对于这方面没有限制了,允许卖到外地,实际上这样也相当于给消费者一个更大的选择空间。原来外地的消费者到北京来根本不能在北京买车,现在可以买了,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他到北京来买车肯定有他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比当地的价格便宜点儿他到北京来买车,另外当地可能没有经销店他到北京来买车。

      主持人 梁洪:异地的买卖在你们店已经开始进行了?

      孟祥振:应该说有,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因为我们也是考虑到,作为经销商特别作为我们修理公司这样的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是比较重视,你卖到外地一个车之后你只是单独的买卖成功了,但是后面的后期服务是完全没有办法提供的。对于消费者来讲,后面在维修方面也没办法再得到你的服务。虽然放开了禁止跨区域销售的政策,但是作为经销商来讲,我们也是尽量不往外地销。

      主持人 梁洪:孟总,还有一个问题,《反垄断法》反映在汽车行业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售后服务,刚才你也谈到了,实际上零配件的价格还有零配件的供应问题一直是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应该说是很重要也是很隐蔽的情况一种关系,非常微妙。我也想听听,在这一个月《反垄断法》实施的过程当中,在零配件的供应方面有什么变化?

      孟祥振:这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这方面是不是跟《反垄断法》相抵触,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反垄断法》的实施细则。作为厂家也好,作为消费者也好,作为经销商也好,控制这方面的零件,比如零件的外卖,实际上也是在想法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让消费者不到其它店、非品牌店去做维修,从技术角度上讲还是到品牌店来做这种维修可能更有保证,具体到底怎么做更好现在厂家也没有明确的政策出来。

      主持人 梁洪:感谢孟总,之前我们联系到上海大众的经销商就说到,目前整个车市在低迷期,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等等。这一个月《反垄断法》的实施作用不会很明显,可能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反垄断法》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到时候可以再来看一看过几个月之后的情况怎么样。

      《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孟总谈到他的这家北京经销商的情况,凯美瑞的价格在北京地区出现了松动,出现了下降。零配件的问题我也想请二位说说,《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对于零配件这个部分的关注似乎不是特别得大,我恰恰觉得这里面的水挺深的,不知道耀东怎么看?

      张耀东:你刚才讲过《反垄断法》是对消费者有利还是对厂商有利的问题,我觉得零配件这个问题是对消费者有利,如果不实施《反垄断法》对厂家和经销商都有利。所谓4S店必须要采购原厂件,必须到4S店维修,这种办法保证了4S店最大的利润,也保证了厂家配件体系最大的利润,但是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这部分刚才孟经理也讲到了,没有实施细则,很难去界定。但是这个事情我印象中消协每年推出的所谓霸王条款中每次都说,不光是《反垄断法》,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印象当中七八年来没有什么效果,没有真正实质性的推进。如果真能打破的话,对于车主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 梁洪:刚才孟经理谈到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如果不是在我这个4S店的话,品质无法保证。

      张耀东:消费者最大的权利是自由选择权,我愿意选择不被保证质量的件,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不能用你的标准限制我的选择权,这是没有道理的。

      郭勇:实际上刚才我们说到的垄断行为,这个是厂家最大的垄断行为,它是技术垄断和所谓资源和品牌垄断。厂家之所以垄断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他所谓的技术和品牌垄断,我授权的店才给它技术。我们老说4S店有垄断嫌疑,它所谓的同质化,这种同质化靠厂家和技术垄断形成的,逼迫消费者不得不在我4S店维修保养,你出了任何问题我不认,这就是生产厂家自我保护的技术壁垒。这次《反垄断法》我不认为价格放开、跨区域销售,实际上真正它的零配件、维修保养放开对于经销商的冲击更大,这些是厂家极力避免或者不说或者非常淫秽的藏起来。经销商、厂家之所以维持高成本的运营模式,有人说4S店模式《反垄断法》出台之后可能会崩溃,很大原因如果一旦把零配件维修市场放开以后对于现有的经营模式造成大的冲击,现有的利润无法维持这种经营模式,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 梁洪:郭部长说的非常到位,在此之前我们试图采访过一些厂家,《反垄断法》实施之后零配件的供应问题等等,基本上他们都表示不方便谈这个事,会继续观察。在一个场合当中我们采访到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的副总经理张晓军,他的观点认为4S店还是要存在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听听张总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张晓军:奥迪历来都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建4S店实际上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向用户提供规范标准的服务,提供用户满意度。尽管我想《反垄断法》公布了,我相信4S店在中国当然可能要做一些调整,比如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4S店之间的关系和客户的关系做一些调整,但是我相信它还有存在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我相信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在欧洲、美国这些国家《反垄断法》法律法规出台比我们早得多,实际上到现在他们的4S店依然存在。因此我相信4S店在中国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 梁洪:郭勇认为4S店这种模式到底是不是最科学的最有利于我们消费者的一种模式?

      郭勇:4S店模式是最有利于生产厂家的模式,便于厂家的管理,便于品牌的形成,便于资金上的运作。这种模式从现阶段中国的市场来看,应该说它唯一强调的模式应该走到尽头了,现在很多厂家在调整,很多厂家推出121。一个4S店可以设两个二级点,设一个维修厂,通过市场手段已经在调节。之所以维持前期的4S店模式是因为汽车的高额利润,能够维持高成本的模式。《反垄断法》出台以后包括市场现在的竞争激烈,这种模式已经受到挑战,现在厂家已经考虑其它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怎么能够更好地卖车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主持人 梁洪:耀东,4S店的模式会像前期我们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很多网友认为终究有一天这个模式会消失,很多人质疑4S店实际这种方式就是一种伟大的垄断。

      张耀东:彻底消失也不一定,一些高档品牌比如奥迪在城市展厅投资上百亿,修的像别墅。低端品牌特别自主品牌,一些新兴品牌进来的时候不是非得强调标准的4S店。关键是取决于用户对于服务的重视程度,高端品牌愿意多花钱享受最好的服务,跟五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都有存在的必要,看你怎么选择。中国汽车企业里面一刀切的4S店模式可能过于极端了,可能慢慢像一些老亚市那种卖场式的或者原来更灵活的销售方式可能会越来越回归,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强势了

      主持人 梁洪:耀东的意思根据市场,市场要什么样的就可以针对这个产品去设计什么样的一种模式。

      听过二位的观点之后稍候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反垄断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福音。

    反垄断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反垄断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刚才我们已经从经销商的角度、厂家的角度以及整个市场的角度分析过了,现在我们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反垄断法》。记得在8月1号实施之前媒体的狂轰滥炸的宣传之后看到很多消费者都说这个《反垄断法》好肯定能给我们带来福音,能买到特别便宜的车,想在哪儿买车就能在哪儿买车,以后不仅仅在4S能修车了,在以后厂家认可的地方都可以修车,价格能力便宜下来。针对消费者的期许期待,耀东觉得《反垄断法》实施之后能不能给我们的消费者带来这么多的好处,能落到实处吗?

      张耀东:消费者不要把期望值调的太高,如果一个特别好卖的车估计还要涨价,大家要做好这个准备,不要只看到降价的时候。因为既然是弹性价格,肯定有涨有跌。厂家和经销商都会有一个底线。以前没有实施《反垄断法》之前很多经销商已经让利很大了,已经让到底线了,如果实施之后价格还是这样。跨区域销售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最近经销商不能拿出足够的理由说不卖给你了。

      主持人 梁洪:在修车方面大家所期待的价格便宜下来,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张耀东:这个很难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确实是目前还没有这个迹象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去走。

      主持人 梁洪:耀东给我们带来的是悲观的消息,郭勇觉得呢?

      郭勇:《反垄断法》出来应该说从整体意义上对于消费者还是有好处的,多多少少我们消费者都会受益。但是可能短期内是不是有很大的受益,可能这个还没看得出来。区域放开对于原来售价比较高的地区的消费者可能应该说还是有利好的,因为毕竟这个区域放开以后,消费者到北京相对价格比较低的地方来买车。放开价格,区域竞争让地区的经销商在原来区域垄断的基础上价格比较高,现在区域竞争多了,那么它的价格自然而然就要让利调整,在价格方面多多少少还是对消费者有一些好处的。

      维修保养这块现在确实是消费者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像我们现在修一个车也对人工费应该说是非常头疼的,而且专卖店这种垄断给你算人工费的时候没有道理可讲,换一个件才半个小时,算四个人工,财务会计一堆。只有《反垄断法》打破厂家的技术和零配件垄断行为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服务和又有技术保障的消费环境。

      张耀东:现在很多实施细则没有,其实很多时候要看某一个个人或者某一个维权组织有没有判定出来,比如有一个汽车方面的《反垄断法》的第一个案例出来,这个出来的话将来的执行方法就会往那个方向偏转。我了解到很多汽车企业的高层从去年《反垄断法》这件事情他们就非常非常在意,密切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他们有N多套方案,其实是把球踢回了有关部门,看你怎么裁决这件事情,他们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郭勇:当年消法出来的时候有打假英雄,希望《反垄断法》实施之后有这样的英雄和案例,只有案例出来才能真正能够促进《反垄断法》的落实和促进汽车行业的不规范或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消失。

      主持人 梁洪:今天通过和包括前期网上的调查,今天和二位专家共同探讨了一下《反垄断法》,我们发现在实施一个月之后确确实实总体的感觉是波澜不惊的,《反垄断法》确实缺少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从乐观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看政府的信号是非常明确了,有这样一个《反垄断法》,毕竟比没有要强很多,而且毕竟在随着以后时间以及市场的发展,我相信《反垄断法》还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我们也期待着这个实施细则能够实施,也期待着能够《反垄断法》真正的在具体的操作当中发挥它应有的威力,我们也会观察关注市场上对于《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实施的观察。比如半年之后、一年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具体的事宜让我们对于《反垄断法》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感谢二位专家作客《星期三会客室》,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可以点击搜狐汽车精品坊查找《星期三会客室》。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4期:消费税对车市到底影响几何 会客室134期:消费税对车市到底影响几何

     消费税出台背景和作用是什么

      主持人 梁洪:这里是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要同步问候一下此刻在网络上看网络视频直播的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您也可以登录北京广播网来看我们的节目。在奥运会期间消费税出台的政策引起非常多的人关注,在奥运结束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从9月1号开始实施关于汽车一新的消费税,新的消费税是怎样出台的背景,它会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消费者来讲是不是意味着近期的车价会出现比较大的幅度的改变,而且对汽车整个车型的产业规划又会形成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介绍一下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是我们节目老朋友,来自新华社资深记者南辰,还有《财经时报·汽车新财经》资深记者沈小雨沈老师好,首先先和听众朋友一起关注第一个问题,请二位老师介绍一下新的消费税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消费税出台背景

      南辰:消费税有一个背景,虽然是部委出台的政策调整,但是在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已经透露了,与政策调整一起透露的还有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精神,我们看消费税的调整并不单单是部委层面的政策调整,而是整个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战略的重要一步棋,也可以追溯到大概两年多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个部委的文件,就是为小排量汽车解限的文件,在性质上带有相同的意味,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一步。

      主持人 梁洪:听完南辰的介绍之后,在政策出台之前,我们节目做过很长时间的关注,面对现在整个的节能减排的大背景,面对着能源在不断地消失,面对着油价不断上涨,面对环保问题越来越严峻,这样众多的大背景情况下,消费税的出台应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出来之后,有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比如消费税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能够真正起到所谓的抑大扬小的作用,而这是不是合理。问一下沈老师,您看到消费税调整的具体条例之后,您的感觉是什么,您觉得这样消费税的调整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能够真正起到抑制大排量,鼓励小排量的作用。

         消费税出台的作用是什么

      沈小雨:从政府提出来的政策,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我们都知道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经常的手段,第一是货币政策,这个比较慢。第二财税政策,通过税收和收费鼓励或者抑制产品的结构。第三是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最快,但是杀伤力也最大。所以政府通过对税的征收,来表现出它对能源,对石油不断涨价和整个汽车排量的抑制,表现出抑制作用,它的作用是起到了。但是究竟有多大,我个人的感觉还是从技术方面去考虑。

      主持人 梁洪:可以从技术方面去考虑。至于消费税它的调整是不是合理,能不能起到我们所希望的作用,我们也想听听广大听众朋友的观点,您在看到这样的消费税之后,最近有朋友打电话问我,在买SUV是不是多花很多钱,趁着9月1号到来之前,赶紧买。还有人关心车价,小排量车是不是会降价,这些大家都可以通过短信跟我们联动。移动、联通、小灵通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前期在搜狐进行网络调查,我们题目是消费税新的政策是否使小排量车型摆脱尴尬境地,正方观点是能,国家政策再次为小排量车型减负减税,有助于小排量车型的提升,这对小排量车型确实是利好消息,支持正方观点只有73人,反方的观点是不能,小排量车仍然缺乏高品质的精品车型,消费者对小排量车都存在粗制滥造的固有看法,能买得起大排量的车对20%或者40%的税率并不特别在意,因此小排量车仍然难以改变受冷遇的尴尬境地,这个受支持率达到210。网络调查,大家对这样的消费税是拍手叫好,是在大背景情况下出台非常有利的声音,这种声音代表了我们向更加环保,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但是它的作用有多少?南辰你觉得?

      南辰:在调控方面的作用远远小于在信号方面的作用,消费税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导向和调解,要发出国家希望节能减排的信号,这种信号有可能意味着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手段。比如说现在有的专家提议,不光汽车有消费税,在成品油上也有消费税,但是很低,汽油每升是2毛钱,柴油是1毛钱,有的专家建议在燃油税迟迟不出台的情况下,能不能适当利用燃油的消费税调节,抑制一下成品油消耗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思路。现在很多朋友说我要买大排量车,该不该抢着买,我还得建议他,还得想想以后在使用环节,国家有可能政策的变化,比如说一旦现在把养路费,几个费并到一起出台柴油税,大排量车成本支出非常大,有过一个测算,如果燃油税率暂定在50%,最起码大概就会有百分之十几人的放弃购车,很多人会倾向于更小排量的或者更节能的柴油车。这个可能都是国家的信号,你要去体味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手段。(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再考虑)

      主持人 梁洪:如果真得是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非常好的效果,恐怕它是一系列的政策,共同来完成的,而不仅仅是靠消费税的调整。看第一时间听众的反馈。

      1028:这次的调整恐怕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大排量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政策出台,它的车型会涨,但是小排量的车,老百姓能买得起那些车,降价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涨的那点税率能买得起大排量的人也不在乎,据我观察,这个政策没有太大的效果。

      3260:大排量尾气排量一定比档次非常低的排量要低很多。从这个层面来讲,这个政策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因为造成污染并不一定大排量就比小排量多,很多小排量本身技术不过关,它的排量相当高。

      2034:目前出台的政策,对于我们要买2.0左右排量的车型的人好像没有形成任何的影响,我认为现在基本上是1.8、2.0之类,这种排量是最大消费群体,这个政策恐怕只是掐两头,对中间最大一部分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因此这个政策影响有限。

      主持人 梁洪:沈老师可以点评一下刚才这几条短信。

      沈小雨:判断市场,大家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因为消费税是一次性负担,它的优点就是信号意义,足够明确了。缺点就是没有办法对消费者形成进行持续的制约,刚才提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将来一旦我们燃油税出现了,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这当然也是对一些人,认为我们的燃油价格是比较低的,不对,因为人家是含了各种费的,在国外只要买了汽油,从哪走不用交税。在中国把那些都算上,测算一下,分三种,基本在城里跑,一半是经常走高速路,经常走高速路加上高速路费整体每升油的钱仅次于英国,比美国、日本都高,但是我们好像不算这个帐,觉得买汽油的时候就按今天的排价买,但是你要把过路的钱和平时养路的钱加在一起,是很惊人的。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只不过这些听众们是从自己,比如想买小排量车的,认为降3%、1%,一两百元意义不大,对大排量讲,加40%,因为我需要这款车,也许是我身份地位的象征,也许我家里有了这个跑,我就开着SUV需要,他也不是天天开这个车。对油的价格敏感是常用的,我们强调要持续性的,这个限制是持续性,我也不能告诉他油价涨了,后天又出台什么。这就是一开始讨论的南辰老师讲的道理,综合配套,让大家知道,今天会怎么样,明天会怎么样,因为能源和土地都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将来这个问题会很严重的,政府看到这一点,从现在抑大扬小的初衷是对的,会起作用。至少让企业不必去追大排量,想方设法提高技术水平。

    消费税出台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造车的影响?

         消费税出台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造车的影响?

        厂家反应---

      主持人 梁洪:接下来要连线一些企业,包括我们也前期采访到一些企业,要听听企业对这样的消费税调整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听听广大听众的观点。

      据说现在消费税出台之后,一些大排量车都不卖了,等着9月1号之后涨价上市,还有人说小排量车真得环保吗,技术真得靠谱吗,首先我们听听记者对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军的访谈。

      记者:9月1号新的汽车消费税要颁布了,汽车消费税对大排量车来说必定带来一些影响,这样的影响对奥迪的进口车会不会有冲击?

      张晓军:国家颁布这样新的法律法规这是好事情,要鼓励人们使用小排量车,这样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作为厂家,作为奥迪品牌,一定会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另外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对奥迪品牌,对所有的汽车高端品牌,有大排量车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这是确定的。问题是我们作为奥迪品牌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开发出来燃油经济性更好,排量尽管低,经济性更好的车型来。奥迪这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在汽油、直喷技术、发动机方面,可以做得排量不是很大,但是马力确实很高。还有奥迪的柴油技术,比如奥迪PDI发动机,还有新的技术,可供我们考虑,一方面降低排量,同时提高动力性。我相信作为厂家,我们一定会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以高的,更好的产品,一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珍贵的服务,让用户还是能够享受到高档车应该有的尊贵体验。

      主持人 梁洪:刚才听到是我们对张总的采访,南辰和沈老师也可以谈一谈你们在听过这段采访后你们的感受,张总重点强调一点,会在技术上进行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南辰:不光是奥迪有这种打算,宝马的高效动力、奔驰这些厂家都有一系列的打算。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我们引导的尺度标尺的问题,现在以排量为标尺,将来有没有可能以百公里耗油量为标尺,这个可能更科学一点,比如说雷克萨斯大排量混合动力,在这次政策死角的问题,本身的油耗并不是太高,排放跟同等排量比也比较低。如果以百公里油耗把档次拉开或者在类似的其他税种上拉开,可能更科学,更促使厂家在节油减排技术上加大投入。

      主持人 梁洪:就像很多听众发短信,小排量车可能污染物排放很高。

      南辰:我们国家政策提到小排量的时候一定会加一个定语叫节能环保小排量,这是两年多以前给小排量解限的时候,国家政策文件有这个定语,也是限定我们要鼓励要发展的小排量并不是落后的小排量,而是又节能又环保的。

        连线东风日产销售总部长 陈斌波-----

      主持人 梁洪:接下来要连线是东风日产销售副总部长陈冰波,陈总您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消费税的出台会不会对汽车企业的销量会不会有影响,请您谈一谈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有东风日产生产3.5排量以上的价格,会不会在近期有没有变化?

      陈斌波:消费税出台以后,对消费者在选择不同排量过程中,会产生影响。对整体车市来讲,总体的影响应该还是正面的,从整个车市构成里,大排量仍然占的比重不是太大,中小排量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作为东风日产来说,消费税结合出台,特别是3.5车型,一直是作为我们最高级的产品推向市场,未来3.5消费税出台以后,我们价格是有变化的。

      主持人 梁洪:价格有所变化这是肯定的。

      陈斌波:对。

      主持人 梁洪:这样的产业政策出台以后,对东风日产未来的产品规划会形成什么影响?

      陈斌波:东风日产一直是比较积极主动应对的,首先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整个发动机功率、排放方面的改善一直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比方说现在的T发动机里,包括2.0发动机方面,大多数采用都是新技术,这种技术有效提高了燃油效率,降低了排放。加工工艺在投入上是比较高的。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保证了1.6排量的发动机燃油效率和排放都是比较好的。

        怎样的配套措施 能更加科学和合理?

      主持人 梁洪:非常感谢陈部长接受我们的电话采访。谢谢!东风日产销售副总部长陈斌波也谈到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话题,另外肯定给了我们一个答复,就是东风日产3.5排量车型的价格一定会出现变化。在前期采访奥迪的张总的时候,问这个问题,他说不便回答。在9月1号之后,奥迪旗下大排量车的价格一定会出现变化,而且肯定会涨,面临车价的变化问题,大家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来谈谈你的看法。移动、联通、小灵通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还是想回到刚才探讨的问题,就是抑什么样的大,扬什么样的小。我们消费税出台的强烈信号,在未来一整套配套措施当中,能不能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您有没有什么非常好的建议?

      沈小雨:大家是做汽车的,对这个也应该说感受比较深。比起专家来,我们是略知皮毛。从配套角度,有一个部门出台叫燃油限制标准,这个很少被人提及,可能厂家一些专业很注意这个,百公里油耗是多少。我们从记者的角度看,其他国家,像美国已经颁布了能源法,欧洲把近期制造汽车的目标界定为减排。减排的标准,三月份去日内瓦车展回来才知道很多车的标准是百公里的排放是多少多少克,我记不清楚这个单位。这个跟我们百公里耗油多少升,排放的污染物颗粒物、悬浮物这个标准又不一样。从技术的角度,我认为抑这个大主要是考虑从科学角度谈大排量肯定排放就多,小排量就排放少,从科学角度来看,小排量车不意味着技术含量低,技术含量低的车还是受限制。我们这个配套措施也要跟着国际比较先进去标准。比如在提高技术上的要求,过去日本小车,政府是非常保护的,弄一些大公司跟政府提意见,你那个时候日本人穷,战后百废待兴,所以保护小排量小车是可以的,现在完全进入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政府说不行,我还是要保护,但是我要提高它的技术水平。去年的东京车展小车当道,大公司也有小车,占了30%几,40%几的量。现在国内的要求,50千瓦小时已经不错了,人家一般是75到100,但是价格比较贵的,因为也是让它发挥这么大的技术能量,这个实施有技术投入在里面。按照市场来讲,我们看市场的时候,角度不一样,一大了,他就说SUV耗油,结果增长47%,小排量反而遭遇尴尬,下降了百分之十几。我们要看基数,如果基数是10万,下降10%,就是9万多,如果SUV一共5万的量,涨了5%才7万5。这个信号的作用使得大家涨价为什么?不是想涨价,价格也是抑制市场很有利的办法。

      主持人 梁洪:通过专家的分析和厂家反馈的消息,能够让我们对新的消费税出台之后,确确实实能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个信号当中,也可以分析出来,为了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可以让它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看一下听众朋友的观点。

      7132:我认为这样的消费税限制的程度以及效果并不会太大,购车排量的档次跟个人收入呈正比,这个政策唯一可能会形成一点影响的就是对进口车的限制可能会有一点。

      8885:目前小排量车发动机在我看来真得先进的很少,希望通过调整消费税促进各个厂商更新小排量车型,我听说像丰田和本田都有0.6的精品小车,到中国之后,合资生产的就是1.3和1.5了,如果我们的零点几点的小车做成精品,像我这样每天开车上下班就是很好的选择。现在没得选。

      5019:我觉得买大排量车的用处不是特别大,大车使用率也比较低,基本上像我平常一个人开的比例比较大,买小排量车一是感觉太没面子,二产品质量真得不过关,三未必小排量车排量就会低,希望新的消费税出台之后,能够鼓励高端厂家生产小排量车。

      主持人 梁洪:南辰看完以后,感觉如何?

      南辰:网友发的短信点评很多,为什么著名的汽车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没有把小排量看家的精品拿进来,这是值得大家的思考。首先汽车社会的法律体系没有做到逼着他拿进来或者使他拿进来有一定的利益。在国外为什么拿进来,比如美国会向厂家按照排量征收一些很高的费用,他为了使综合产品的排量计算拉下来,就要把精品小排量拿进来。在我们国家还缺少政策体系的杠杆或者压力。如果有类似的像汽车发达国家的政策力量,促使它把精品小车拿进来,消费者可能就会如愿以偿。

      主持人 梁洪:所以真得是觉得我们越来越琢磨消费税出台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方面让我们的政策更加完善。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短信平台上,大家都是觉得力度还是不够,能买得起大排量的车还是不在乎,很多人都是在质疑小排量的车我们没法买或者我们不敢买,这也暴露出刚才探讨的问题,如何通过政策让所有的厂家生产出精品的小排量车型,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通过我们的节目和听众沟通,消费税仅仅是我们一系列政策当中的一个,并不是靠它完全能够调节所有的抑大扬小,消费税毕竟是一把结了就完了,车在使用过程中,很长年限,是不是未来还会出台很多相应的政策,我想也是我和听众最关心的,想听听二位老师掐算一下,说一说未来比如燃油税,买车的时候车船使用税等等,你们觉得在给了消费税这样强有力的信号之后,那些政策会不会很快地出台,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未来汽车社会的税种和消费观念会有怎样的变化?

          未来汽车社会的税种和消费观念会有怎样的变化?

      南辰:我同意梁洪说的,现在大家感觉有些失望,觉得力度不够,大家把对政策体系给予的希望压在消费税上,可能这种失落感觉很明显。现实是确实消费税独木难桥,很难挑起整个大梁。说燃油税,看国际上的情况,美国燃油税是最低,30%的税率,英国是73%,日本是120%,德国是260%、法国是300%,如果按93号北京是6.2元,如果300%,太可怕了。我们也有过一个商业的测算,大概30%是平衡点,你感觉跟过去交养路费,把费的钱加起来,可能跟你按一般频率使用税率,增加的钱差不多。可能你的购车不会做出很大的调整。当税率加到40%的时候,6元多乘以140%,这个概念很多人主动地说买一个小排量或者相对小一点的,属于税率达到50%,现在的油价乘1.5的话,很多人会放弃购车,每年按照正常用车每年的支出费用会很高,高出一大块。比如现在很想购买大排量3.5、4.0的,他的经济实力可能不会让他对燃油税产生畏惧,财力很雄厚。在那种情况下,大家要考虑看待大排量汽车不是羡慕或者很佩服的正面的眼光了,说这个家伙开了一个大排量,排的二氧化氮是我车的十几辆。为什么西方很多名人或者演艺界出席一些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定会开一个普力斯,这就是环保标签或者整个社会道德评价体系,将来也会随着燃油税的推行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也是影响车市结构很重要的力量。

      沈小雨:我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忽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燃油税叫一视同仁,但是还有一部分车不是乘用车,是商用车,这里排量大的话,如果我们真得很快出台燃油税,可能解决了谁占路,谁跑路,谁多用油,多花钱的原则,很公平。对生产成本的提高,特别对少数民族地区火车和其他交通工具不是很方便的情况,只能靠汽车,会极大提高使用成本,这是不公平的。政府有政府的难处,不是不想出台,出台很公正,你跑多少里,拉多少货,就完了。但是很多靠运输生活的人会增加成本,使我们比较高的CPI还下不来。你要想顾这个问题,又要使能源问题有妥善的解决,还是在不断地修正,一下子太过了,不大容易,慢一点出台一些从技术标准或者是单项限定,比如说对乘用车方面,你真得出台燃油税,从政府来讲,跑了多少年,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把燃油税弄进去,全国不能统一起来,这是很难看的事情,但是如果真得这么做的话,你想还会有更难看的事情,就是很多不用车的人或者靠用车吃饭的这些人他的生活或者生产成本提起来,他会很难受。要不是你们开小车,我运输粮食的价格不会高出很多。这个对他们来讲很重要。

      主持人 梁洪:我们看问题全都是站自己的角度上或者顶多站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来看这个问题。放眼全国,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南辰:解决方法,比如说每次针对弱势的群体或者出租车司机肯定有专项的财政补贴,从长远看,比如说燃油税对CPI涨幅的影响,这个需要宏观层面认真地均衡考虑,我们另外一头是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已经把你逼到没有退路的地步了,有些勇气是必须要拿出来。

      主持人 梁洪:我们通过今天这期节目的探讨一方面让我们对新的汽车消费税有了全面的了解,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是通过节目,来呼吁我们汽车生产厂家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得到市场认可的小排量精品车,也通过我们的专家以及汽车厂家的探讨,也给未来出台的政策提供我们一些小小的意见和建议,就是怎么能够让未来即将出台的政策更加科学,更加有底有的放矢,更加希望达到我们希望的目的。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登录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查找星期三会客室。这期关于汽车消费税的探讨即将结束,在9月1号汽车消费税即将开始实施,一些汽车价格发生调整以后,我们继续和大家关注,看看到底会对市场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再次感谢二位老师。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3期:文明驾驶 减轻奥运交通压力 会客室133期:文明驾驶 减轻奥运交通压力

     文明驾驶对于我们汽车的影响?

      主持人梁洪:北京时间10点07分,这里是来自FM103.9,北京交通广播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我是梁洪。首先问候一下我们的合作伙伴搜狐汽车的各位网友,大家正在通过网络收看我们的视频直播,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的特别节目,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行奥运绿色出行。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两位嘉宾,新华社资深记者的张毅老师,今天早上怎么来的?

      张毅:今天早上走来的,大概走了一刻钟。

      主持人梁洪:感觉怎么样?

      张毅:感觉挺好的。

      主持人梁洪:从什么开始走的?

      张毅:从单双号实行的时候,因为我的车是单号,双号的时候不能开,我觉得坐坐地铁、走走路,现在还省了油钱,车从20号涨价以来加过一次油。

      主持人梁洪:我觉得今天见您气色特好,肯定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身轻如雁了,第二位嘉宾是《汽车知识》杂志总编的陈新亚老师,您是怎么来的?

      陈新亚:我是先骑自行车到地铁,然后坐5号线过来的。

        北京单双号实施过后的感受

      主持人梁洪:我们采访了大家对我们新地铁的印象,大家觉得特别方便,而且从车以及到车行方式,通过单双号实行之后,都给很多人带来了改变,因此我们在今天的绿色出行、迎接奥运的特别节目当中,大家就要探讨两个话题,其实重点的话题还是围绕着我们的汽车中心来谈,单双号实行之后是不是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问题,真的不必每天做每件事只要出门就必须开车,是否通过单双号实行之后让大家认识到了不必每天都用车。我们天天都跟大家聊环保,环保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对每个司机、每位开车的朋友来讲,如何从每天的驾驶当中真正做到环保,您知道吗您的驾驶习惯不仅影响到您和他人的安全,还确切的影响到环保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两大主题。

      首先也要请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特别是看单号车的司机朋友,这会儿肯定没在开车,您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我,这些日子您在没车开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对您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将来。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刚才和我们两位老师交流过之后,大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锻炼身体了,感觉不错,坐了新的北京地铁,真的感觉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从这个角度来谈,我们就要和大家分享科学用车的问题,我记得曾经在我们节目当中请到过一个交通问题的专家,他提到过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你可以计算一下你从A地到B地的公里数,在多少公里以内,计算一下成本,你就会发现,什么样的方式是最节约成本、最环保、最省钱的。如果用他的公式去推算的话,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意识到,我们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开车,从科学用车的角度,两位老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包括你们经常到国外采访、工作,你们所看到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如何科学用车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你们的感受。张老师是不是给我们先说说。

      张毅:我先说说从北京实行单双号限行以后我的感受,因为比较巧,实行单双号那天我在外地出差,我是7月23日回到北京的,回到北京已经刚好前几天机场快轨通车了,我那天试了一下,从机车快轨坐到三元桥,再转到10号线地铁,然后到双井,离我家不到2公里了,我就打了一个车,因为我当时拿的行李比较多,算了一下从机场到家里花了37块,如果打车一般情况下将近100块,省了60多块,另外时间也和坐出租车差不多。前两天我又到南京出差,来去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还走到地铁站,从双井坐到三元桥,再倒机场快轨,大概时间花了50分钟,回来以后还是这种方式。也省了钱,再一个,也体会了一下我们现在地铁,包括机场快轨都很舒服,这几天单双号限行以后,我的双号日子都是坐地铁,以前一年坐过一两次,现在这两天几乎两天就坐几次地铁。

      奥运之前,我们的1号线、2号线、10号线、机场快轨都有空调,很舒服,只要你不是在高峰时间经常都能有坐,我觉得挺好的。

      主持人梁洪:而且无论是从时间上,还给了你一个充分的保障,如果你真的打车或者开车的话,这个时间是不好说的,但是你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能够给你肯定的保障。

      张毅:现在到机场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了,因为肯定50分钟能到。

      主持人梁洪:陈老师,您的感受呢?

      陈新亚:自从单双号限行之后,我的车是单号,所以在单号的时候还开车,双号的时候骑自行车,后来发现骑自行车很舒服,因为我上班,家里离单位7公里,我骑自行车半小时完全可以到了,而且路上可以看到一些风景,而且办事、买东西都非常非常方便,后来就干脆每天都骑自行车上班了。

      主持人梁洪:现在车彻底停那儿不开了。

      陈新亚:对,已经停在家里有一个礼拜多了。

      主持人梁洪:所以我们在跟两位老师交流过单双号之后对我们用车观点的改变,我相信对于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很多观众都会有很多感受。

      2710说,我是单号车,不开车的时候就骑自行车,我们家离单位大约5公里,骑自行车真的非常方便,而且这些年我们一家三口全骑自行车上班,全家一起骑自行车还挺好玩的。

      2028说,我们家虽然没有直接的地铁,但是坐3站公交车再倒地铁,比我开车至少快15到20分钟,所以我觉得公交车还是很方便的。

      3034说,上下班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双号车的情况,我就采用地铁的方式,虽然上下班地铁人非常多,但是能够保证时间,现在我觉得也可以接受。

      文明驾驶对于我们汽车的影响?

      也请大家继续通过短信的方式和我们探讨一下科学用车的问题,科学用车事实单双号之后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采取其他的出行方式进行更加便捷的出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大家分享的一个科学用车的,就是我们开车到底应该怎么开。这个问题可能提出来大家觉得有点奇怪,既然拿了驾照谁不会开车,但是真的有人不会开车,我们在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进行了这样一个网络调查,在这项网络调查当中,通过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我们发现了至少有19种普遍存在的不科学的、不文明的这样一些驾驶的现象,在这儿可以给大家念一下。这19种现象包括,第一,起步、拐弯、并线、停车不打转向灯,第二,同速并行,第三,随意乱停车,第四,雨后行车不减速,第五,有的司机向窗外抛杂物、吐痰,第六,乱鸣笛,第七,乱闪大光,第八,与 行人和非机动车抢道,第九,随意变道乱并线乱插队,第十,打转向灯但仍直行,第十一,市区开远光灯行车,第十二,开车打电话,第十三,长期占用超、快车道,第十四,直行车占用转弯车道,第十五,不遵守让行规定,第十六,超速行驶,第十七,停车场不规范停车,第十八,加油站里不开到位,第十九,洗车时随心所欲。我们今天可以从环保的角度看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大家都希望自己开车的时候能够经济、能够实用,但是您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和环保是息息相关的。前些天在我们节目当中曾经做过这样的节目,某一汽车厂家做的调查,说一脚急刹车相当于一毛钱,当时算的时候油价还没涨到今天这个份上,所以如果大家想做一个经济、实用的出行,实际上是和我们的驾驶习惯息息相关的

      陈新亚:我觉得文明驾驶不光是保证安全的问题或者节能的问题,实际上应该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能培养你的性格,或者说能够修身养性,我是以一个老司机的体会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说开车可以锻炼你的信心,刚才说的好多驾驶习惯交通法规上都是有的,实际上好多都是违法的行为。比如开车之后,要看到前后左右的情况,这个打转向灯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别人你的一些行为,可以锻炼你的信心,这样你能保证安全。还有一个,能锻炼你的耐心,比如现在城市里边堵车很严重,前面排一条长队的时候,好多人加塞,像这样的行为很让人讨厌,但是如果锻炼你的耐心,你就去排队,按照顺序去走,不紧不慢的跟着走,有可能你的时间更快,或者让整个车队行程很快。文明驾驶还能锻炼你的爱心,刚刚说现在下雨之后溅到行人身上水或者鸣笛,实际上这个行为在十年前就已经禁止了,就是在城区禁止鸣笛的,但是现在在长安街上、在咱们楼下刚才我还听到有鸣笛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就是能锻炼你的爱心。如果一个人通过开车,你的爱心提高了,你的细心提高了,你的耐心提高了,你一定是受别人欢迎的人,你的成功机会可能就比较大,别人就愿意和你合作,你的事业、你的工作或者你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有时候咱看开车,有时候觉得是一个很疲劳、很劳累的一件事,但是反过来看,堵车的时候,这时候是锻炼耐心的机会来了,我就要排队,因为这个是我亲身体会,原来我是开一个小车,也是爱加塞,一看主路出口这边排着对,小车嘛,仗着自己比较灵活、开车技术比较好就挤进去。有的时候还闹过悬事,终于过去了,实际上不如规规矩矩的排队。后来我的车换成一辆SUV,就不好挤了,过去排队,过去之后非常坦然,这样可能对你的性格、对你的心情都是一种很好的修炼。

      主持人梁洪:我们陈总编是从比较感性的角度讲了讲文明驾驶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对每个驾驶者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包括他个性的一种比较好德修养的形成都有很好的帮助。

      陈新亚:其次,刚刚说对油耗的问题,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你如果是没有耐性,驾驶很猛的比较粗糙的驾驶方式,起步的时候绿灯一亮,一脚油踩上去了,前面已经红灯了,你还在那儿加油呢,到跟前一脚踩住,这个某种程度讲是一种不太文明的驾驶方式,因为如果车上坐的有人的话会感觉非常不舒服,对周围的车或者行人也造成一定的不安全,同时你这个油耗会明显的增加。因为油耗上有一个省油的原理,尽量减少你的加速度。为什么说理论油耗比较低呢,就是在没有加速度的情况下,就是匀速的情况下行驶的一种理想状态,所以油耗是最低的,平常要尽量减少加速,你就会减少刹车。实际上省油原来总说减少分量,实际上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尽量减少你的刹车,就是在行车当中,如果你的行车状态人你很少踩刹车,那么你的油耗会比较低。

      主持人梁洪:所以文明的驾驶习惯和省油绝对是息息相关的,像刚才您所谈到的,比如说像加塞,比如说抢行等等这种情况,不仅给自己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对他人的安全造成了影响,实际上你还是对环保也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我们再来听听张毅老师的观点。

      张毅:从良好的驾驶习惯与尾气的排放关系讲一下,目前我们中国所有的大城市中间,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空气污染最主要的一个来源,北京也不例外,所以这一次北京实行单双号以后,减少了大概有200万辆车的上路,各项排放物北京环保局发布了一个消息,减少超过20%以上,所以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间,起步、停车和在怠速状态下,是废气排放最高的,这个时候燃烧不充分。特别刚才讲到的,一脚急刹车下去以后耗油1毛、2毛,这个时候也是排放最严重的时候,急刹车、猛踩油门的提速,这时候也是废气排放最多的时候。所以良好的驾驶习惯,与空气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你开车的时候,尽量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起步的时候不要猛踩油门,缓慢的踩油门,让它慢慢的上来。快要刹车,早早的就可以松油门了。

      另外,还有怠速状态下,怠速状态下是停车的时候,那时候尾气排放是最严重的,因为车在开着车子不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个路线,有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去走很拥堵的路段,尽量能够绕开这个路段,有时候说绕路的话虽然多走了一些,路程上真的多走了,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多耗油,你怠速的状态也废油,而且排放也很严重。所以有的时候行车路线的选择,尽量避开那些拥堵路段,这也是很好的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办法。

    如何科学用车保障行车安全?

      如何科学用车 保障行车安全?

      主持人梁洪:好,我们在听过了两位老师的听过之后,也要听听广大听众朋友大家的观点,就是对于科学出行和科学用车的探讨,大家可以继续发来短信,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主持人梁洪:我们继续和广大听众朋友,包括我们的两位嘉宾一起来探讨星期三会客室的话题,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是,我们如何能够做到科学用车和科学开车,直播间两位嘉宾是来自《汽车知识》杂志总编的陈新亚和新华社资深记者的张毅。我们之前做了调查,良好的驾驶习惯对节油是否有帮助,正方的观点是有,良好的驾驶习惯可以让一个合理的油耗内正常行驶,反方是没有,驾车习惯好坏和驾驶节油没有关系,通过网络调查我们发现正方的意见占到了90%以上。我们怎么做到拥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一些不良好的驾驶习惯,又能够对目前的交通造成怎样的影响,也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比如我们的19种不良的驾驶行为,我们就说一下起步、拐弯、并线、停车不打转向灯,不打转向灯的情况我们是经常看到的。以前我们节目做过这样的调查,开车在起步、并线、拐弯的时候打转向灯,您认为什么样的司机是不愿意打转向灯的?当时很多人说出租车司机,比如一看到路边有打车的就赶紧并线,就导致后面的一脚急刹车,很可能造成交通的隐患,通过我们调查也发现很多司机朋友也没有打转向灯的习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张毅:我在路上观察过,有一次为了写一篇稿子专门写过,大概有超过50%以上的并线不打转向灯,让人很恼火有一次一个美国亲戚坐在我车上,就非常恐怖,说北京的司机怎么这样。他到美国大概20年了,在美国也是老司机了,说北京的道路我不敢开车,说驾驶习惯太差了,特别不打转向灯,经常让后边的人吓出一身冷汗,一下就插进去了。

      主持人梁洪:所以不打转向灯绝对不仅是环保的问题,也给自己和别人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陈新亚:确实是,实际上我们去国外看到,尤其是欧洲,行车有一个原则,比如说你从辅路进主路,或者并线或者拐弯,有一个原则,你的行驶、你的动作不能影响别人,比如别人在正常行驶你不能让别人减速。实际上咱们性线、拐弯打转向灯的还比较多,比较少的是,你在路边停起步这个打转向灯的很少,几乎是零。实际上交通法规上规定,起步一定要打转向灯,因为你马上要进主路了,这个很容易造成一些事故。

      主持人梁洪:因为我们经常有机会到国外试车,在国外开车的时候为什么速度能够开那么快,比如在德国很多高速公路上我们试车的时候开到200,为什么那样快的速度下还能够保证安全,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人都守规矩,人人都守规矩了,这个路才能越来越通畅,大家的速度才能够提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张毅:有一次我在匈牙利,对面的车给你打双灯,闪一闪,后来我问那个司机怎么回事,他说告诉你前面有警察。

      主持人梁洪:我们在德国试车的时候,也一次也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本来大家都在正常行使,突然间看到前面的车在双闪,实际上就是提醒你前面有一辆车出了事故让你减速,这样小的细节就能够充分的让你感受到文明驾驶、安全行车实际上就是从每个人每天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实际上我们节目也不只一次的呼吁,大家在起步、转弯的时候最最起码的就是打转向灯,您想像一下,如果您前面的车没有打转向灯突然并线或者突然从停止到起步,会不会给你造成影响。

      再探讨一下其他的问题,比如19种不文明驾驶行为我们也看到,通过搜狐网的调查,很多人都谈到停车的问题,就是说很多人停车不太守规矩,比如说占用了停车道,或者停的不是地方,把您的门堵住了,还有随意乱停车,这样的情况可能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比较普遍存在的。

      张毅:因为现在北京车多了以后,现在把自行车道都划的比较窄,有些自行车道也就2米,结果经常有一些车停到了自行车上,就逼着自行车走到快车道,非常危险,因为自行车和汽车混线以后非常容易发生车祸,因为自行车的速度比较慢、稳定性也比较差,再一个,这个车停了以后搞的人很恼火,有的暂时停下来,有的停下人就走了,等于把整个自行车道都占住了。我们现在很多有车的人,随着单双号也得骑自行车了,这样实际上也是给自己提供方便,所以我们怎么在鼓励环保节能的情况下,还有绿色出行的情况下,怎么让自行车不再行车难,这也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梁洪:所以单双号的实施对各位开车的朋友讲也是一个换位思考的好机会,比如我已经好多年没骑自行车了,在自己骑自行车的时候就很恐怖,所以我觉得现在骑自行车的人,真的在每天骑自行车上路的过程当中可能要比开车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张毅:本身骑自行车的是一个弱势群体。

      陈新亚:我刚刚说到修身养性或者个人素质有关的,就是说你开车本身和自行车比、和行人比你是一种强势,但是好像咱们订合同一样,你是甲方,你不妨把你当成一个乙方来做,你是为行人或者为他人提供方便,实际上最后合同里边得到实惠的还是乙方。

      张毅:你换位思考一下,角色转换一下,自己去骑骑自行车,那会儿你会痛恨开霸王车的人。

      主持人梁洪:所以单双号实行之后,能够让大家对是不是科学环保出行都有一个思考,也请广大听众朋友继续通过短信的方式一起和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3072说,过完春节我就走路上班,每天8公里,现在我做到了每周只开一天车,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方便了他人,我自己都为自己感到骄傲。

      0667说,我以前上下班的时候都是开车,但是实行单双号之后,单位允许我在一周时间里大多数的时间可以在办公,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方式,因为现在网络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在办公室里干的事情在家也可以干,我觉得这也是换位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8388说,我觉得10公里以内的路程真的不必要开车,可以骑车,坐公交是方便环保的,如果可以避开上下班高峰公车是最好的,避不开骑车是最好的。

      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继续通过短信的方式来告诉我们。

         奥运期间,我们该怎样文明驾驶缓解交通压力?

      主持人梁洪:我是梁洪,应大家继续关注星期三会客室奥运期间的特别节目,我们的奥运绿色出行。直播间的嘉宾是来自《汽车知识》杂志总编陈新亚和新华社资深记者张毅。我们前期在搜狐汽车上进行了网络,北京开车族文明行车的网络调查,有60%的车主认为,对缓解交通的压力有两项措施,政策引导和提高文明意识,39%的人认为,每个人自我做起创造文明环境。最重要的是,这次调查表明,有超过九成的北京开车族表示,愿意从我自我做起保证和谐畅行的和谐交通环境。

      奥运就要来了,我相信每个北京人都希望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开车人以怎样的行车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在此期间我们也通过我们的节目来进行这样的一些提醒以及和大家的一些交流,就是看看我们怎么样能够做到文明出行,能够树立北京司机在世人面前的良好形象。

      刚刚我们聊到一些开车不文明的行为,是影响自身,影响别人安全,也是不环保的。刚刚陈老师也说到,这些不文明不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在每天的行车过程中还会频频的这样去做。

      陈新亚:可能与个人的素养有关,就像一开始我提的修身养性,要把开车当成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来去做,可能就会做的更好。比如说不好的习惯里边有一个灯光的问题,有人是到晚上不开灯,有的人开远光灯,我相信这些司机、这些驾驶员不一定是有意的,可能就存在细心的问题,有的人一开可能就开到远光灯上了,有的人可能忘了,因为现在路灯比较亮,能看见对面,就忘了,这可能是细心的问题,所以开车一定要细心,细心才能安全,这是前提,不妨把开车当成一种锻炼细心的一个手段或者一个方式。

      主持人梁洪: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像5040的观点说,我也曾经思考过,为什么现在在路面上开车的人总是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我觉得根本在驾校,说在驾校的驾驶学习当中根本不教车德,说我15年前学的车,那个时候的教练就教了我很多开车的规矩,现在的驾校好像都不教。2039的观点,说要想把这些不文明的驾驶行为真正的杜绝,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重罚,说目前的交通管理上惩罚上还不够狠。

      这是两个观点,张毅老师您觉得呢?

      张毅:我觉得应该重罚,我同意这个观点,我举个很小的例子,北京开始超薄禁塑料袋以后,我们家附近有一个菜市场照样在用,结果昨天又去了,我发现全部都不给了,我说怎么回事?说现在你要给一个塑料袋罚一百块呢,卖菜的全部都不给了。所以我觉得经济手段还是管用的,问题是说那么多太多太碎的小毛病怎么去执法是个问题,警察哪管得了那么多,都管起来的话非堵死了。

      主持人梁洪:而且重罚我觉得毕竟不是一种听上去让大家觉得很好的这样一种很舒服的方式,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要靠自觉。

      张毅:应该是自觉,教育和惩罚并重。

      主持人梁洪:所以刚刚5040说的驾校问题说的很到位,可能开车之前有很多人就缺了一课,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段时间以来交通广博的各档节目在节目当中的这样一种宣传和介绍,包括和听众朋友的沟通,能够让大家充分的意识到这样的开车习惯是不好的、是不文明的、是不安全的、是不环保的。因此也是想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做到安全和环保出行,包括像刚才陈老师也反复提到的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对你个人的一种修养的形成、性格的锤炼,其实也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陈新亚:是这样,刚才说追跟追到驾校那儿去了,实际上驾校对车德的问题,驾校实际上不应该承担这种责任,关系到个人道德的问题,驾校只能教你的驾驶技术或者你的交通法规遵守,但是对你个人的素养,好多是个人素养问题,比如说鸣喇叭问题是个人素养的问题,驾校承担不了这种责任和义务。但是开车习惯于驾校的师傅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师傅的开车习惯怎么样徒弟就那样,而且一辈子难改。有的教练开车很猛,换档很快,路口还没过去呢4档已经加上去了,刹车比较急,徒弟一般也是这样,而且很难改。

      主持人梁洪:所以我们探讨这样一个如何能够环保出行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一系列得特别节目,能够让大家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

      3075说,多年开车体重增加了30多斤,改骑自行车之后现在已经减肥了几公斤,车长期不开放在那儿也挺心疼的,但是看到自己日益苗条就舒服多了。对我来讲,最讨厌的就是很多人在快车道那儿开车磨磨蹭蹭,不知道他在干吗,超过他之后发现前面什么问题也没有,所以我建议大家按照路线的时速要求行车,这样大家才能够快起来。他提的这点也对,很多人占快车道慢速行驶。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仅仅是拉开了序幕,后几天的行奥运绿色出行也会继续和大家怎么样环保的车行、怎么样科学的用车,非常感谢两位直播间的嘉宾,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可以登录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查到星期三会客室,也感谢大家下周继续关注我们的行奥运绿色出行。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2期:国外环保政策扶持对华意义 会客室132期:国外环保政策扶持对华意义

     新能源车经过奥运的实践 在日后很否有产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主持人 梁洪:大家好,我是梁洪。在上期节目当中,已经跟大家做过介绍,在奥运会即将到来之时以及在奥运期间,星期三会客室都将推出一系列特别节目喜迎奥运,绿色出行。在一系列特别节目当中,将从新能源汽车应用,从环保政策的推广以及从每个司机朋友的日常驾驶习惯点点滴滴和大家一起来关注环保,聊话题。我们节目正在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进行同步的网络视频广播。

      在上周星期三会客室特别节目当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新能源汽车,在那期节目当中,我们两位嘉宾把目前已经推向市场的以及未来可能推向市场的很多新能源车给大家做了全面的介绍,记得在当天节目结束的时候,有很多听众朋友都觉得这些新的科技,这些新的技术能够给未来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以及给我们的环保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是放眼今天,放眼现在,似乎离我们有些遥远。今天在节目里重点探讨一下新能源汽车在奥运期间是否真正已经开始使用了,在北京市有哪些新能源车正在使用,他们的情况又怎么样。新能源车的普及离不开政府大力的推广,在政府政策的扶植上,今天要请两位专家以及听众朋友和我们做一下互动,看看大家都可以建言献策,看有没有好的方法,我有没有好的建议,都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一起互动,我们一起探讨中国需不需要出台我们自己的环保政策,这个政策又应该鼓励什么样的东西,又怎么能够才具备真正的可行性。移动、联通、小灵通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先来介绍一下直播间二位嘉宾,来自合作伙伴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也是汽车界资深专家贾新光贾老师好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马凡华马教授好,欢迎二位嘉宾。在星期三会客室当中,要做长达一个月的环保特别节目。但是第一期节目播出之后,给我的感觉,广大听众人人都支持环保,都希望每天生活在蓝天下,这当然是好,但似乎节能减排新能源车离我们太远,在奥运期间有环保车型已经开始使用了,请二位嘉宾在节目开始,无论奥运前还是奥运期间,有哪些新能源车真正在北京地区使用了,它的使用意义何在?

      马凡华:各位听众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听众分享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信息或者体会。在许多年前,北京的公交车目前有几千辆用天然气燃料的汽车,在这之前,有出租车用LPG,目前LPG使用量和早期有所减少,每个听众对新能源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知道的天然气包括液化石油气和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等等,一般都可以理解,不使用传统的汽油柴油,加上新的技术,简单也可以称为新能源汽车。我个人体会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包括在中国其他地方,离老百姓的生活不仅是近应该说跟许多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地密切。

      主持人 梁洪:新能源车已经很早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在奥运会期间有新的车型上市,贾老师可以给我们介绍这样的情况,包括上期节目也想请出租车司机和我们做互动,我们了解奇瑞有弱混合动力的出租车已经在北京试运行,有开着这些车的司机师傅,可以发短信告诉我们开这个车怎么样,环保不环保,省油不省油。其他方面的环保车型,贾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可以介绍的。

      贾新光:在奥运期间,使用的新能源车主要集中在奥运区域里,特别是核心区。有一些属于世界上比较尖端的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还有电池的,这些车应该是代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的尖端的部分。比如天然气改变比较小,这些基本上它的发动机原理跟原来都不一样了,这个变动比较大。这次因为是绿色奥运,从各方面体现环保,当初就提出一些零排放的车,这个最典型的就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氢和氧化之后出来的水,这个水都可以喝。有一次通用汽车在中国演示撞机,工程师就在接气管接了喝了,说排出一点热量和干净的水。现在大家重新开始对电池动力又发生一些兴趣,因为电池动力可以利用多种一次能源或者二次能源,受来源的限制更少,所以这次也有电池动力的车。这次主要还是在大型车上,就是公交,循环使用的车辆,摆渡车,而且很多是我们自己国内企业提供的,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都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说明企业在这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主持人 梁洪:马教授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注意到在前几天新闻里有一条好像在奥运中心区使用一批电动车,就是由清华大学研制的。

      马凡华:可能有些听众关注这个新闻,7月11号刘淇市委书记跟科技部部长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一起主持了北京奥运会清洁车辆的交车仪式,在仪式上,有总共500辆都是自主研发的各种类型的氢能源或者新能源汽车交付奥组委使用。这些车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纯电动的车辆,这些纯电动车辆包括国内主要企业。第二类是混合动力的,这里有大客车,也有一部分小车,大客车多一些。大客车用在奥运期间不同的场合使用。第三类就是燃料电池,就是各位听众越来越多的了解,这里包括燃料电池的混合动力包括清华跟北汽福田做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大客车,在北京奥运期间使用。还有同济大学与汽、海汽提供的燃料电池小轿车,总数在五百辆左右,这个规模在奥运会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批车的交付使用,凝聚了国内的科研工作者,还有机构、政府等等合作伙伴大量的心血,不敢说十年,但是确是八到十年的成果展示,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新能源汽车是阶段性的成果,今后的路不管研发、示范、产业化,包括将来的政策,到大规模的推广示范使用,应该说这里还有相当的路甚至比较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车经过奥运的实践 在日后很否有产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主持人 梁洪:这也是我和马教授包括贾老师要分享的问题,我们只说这五百辆目前也是集中了像马老师很多这方面技术专家,很多年的心血的技术结晶,在奥运会期间拿出来,这些产品的实际意义怎么样,包括500辆车,在奥运会之后用什么用途,新能源车在奥运会期间作为实验用车,还是具备了能够产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马凡华: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很多听众包括我们本身也一直在关注,也在参与这方面的事情。从目前来看,目前的纯电动的车,它有各种用途,小一点的,在场馆或者在相对运行区域比较小的范围纯电动的车,我个人理解,已经做到了可以商业化的程度,现在所谓商业化,可以成千上万的有需求,就可以提供这个产品,随着量的扩大,它的成本、可靠性有不断改进的动力。我个人理解,作为比较少的,小的纯电动车,在中国目前到了产业化的阶段,相当一部分,不光是奥运会期间使用,在这之前有相当的规模出口到海外、欧美的市场去。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工作不用再做了,这里有很多技术提高的空间在里面。我指得是小的车,跟老百姓比较密切的大的公交车,在过去这些年,合作单位和企业一起,还有国内很多大的企业都参与,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像北京公交车示范做了好几年,成绩还是不错。对混合动力而言,现在国内主要汽车厂商已经或者将要推出混合动力的车,大客车像东风一汽推出比较早,这是目前全世界汽车产业或者汽车工业,大家在一起,推出产品或者正在激烈竞争的领地,中国在这块,在政府、科研机构,包括产业界,还有公众,我个人认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接下来我希望有更多的支持,使得可喜的势头能够更好地保持下去。

      主持人 梁洪:对贾老师来讲是真正了解到汽车行业包括在汽车一线销售过程中,整个市场的情况您也是最了解的,和我们分享一下,不管是电动车也好还是混合动力也好,据您了解,(新能源车)目前真正的能够投入批量生产的,能够形成产业化规模的多吗?

      贾新光:现在各个企业都有样车或者是准备投产的,上的公告的都有。现在销售量比较大的是丰田的普锐斯,但是也是一年几千辆,主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26万,大家觉得26万是高档车了,但是是一点几升的车,价格限制了。

        奥运会500辆车的意义是什么?以前在汕头有一个试验区是科研实验或者中试,这次使用了,不能出问题,因为要保证奥运会使用的,从使用条件对车是很大的挑战。在那个试验区允许出问题,这次不能拿奥运会做试验,而是实战。如果这次能够比较满意地运行下来,我觉得是非常大的进步,就说明它技术上成熟了,能够应付实际应用当中的使用的各种考验。这个意义很大。我对这个有信心,因为这都试验很长时间了。

      第二,这次500辆车的使用,对新能源市场有新的启示,过去都盯着老百姓,让老百姓买,但是老百姓考虑价格考虑得比较多,考虑使用成本也比较多,我想今后新能源车首先在公交和出租上,还有部分在固定范围内行驶的车,因为新能源车最显著特点就是排放,混合动力,其实省油并不是很多,但是排放非常好。氢燃料电池几乎是零排放。电池车也是在行驶当中没有废烟排出来,对城市的环境保护非常有好处。为什么在公交和出租上先用呢?因为公交和出租每天行驶强度非常高,比如出租车,北京六万辆出租车,三百万辆车里它大概占五十分之一,但是在任何一个路口停车看到出租车,就是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是老在路面,真正污染量大是这些车,这些车使用新能源,对北京市改变大气污染的现状也是非常有利的。

      主持人 梁洪:而且是长时间的运营恐怕对产品的耐用度、可靠度最好的检验。

      贾新光:私人坏了没有办法,比如公交车队或者出租车队厂家、研究单位的维护,都比较好做。另外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助,政府给私人补助很难,但是给公交性质的车队补助,那名正言顺,而且这是环境补贴,而不是像油价,油价越补,照样还是污染,这个给了补助以后,越补,它的污染越小,是一个良性的。

      主持人 梁洪:贾老师今天提出非常好的思路,也是今天节目当中要和大家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排放污染物少甚至为零的这些车是好车,我们都希望生活的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好,但是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刚才所谈到的在市场上一直表现不佳的丰田普锐斯,根本的原因在哪,除了价格以外,很多人认为我掏26万块能买很多好车,排量3.0以上,看上去很大气的,谁要去为环保买单,谁要多掏这么多钱买环保的车型,这要打一个问号,这是在节目当中探讨第二个核心问题,如何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能不能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

      贾新光:混合动力还是可以接受的。

      主持人 梁洪:如果是电池车的话,现在没有私家电动车在销售吧?

      贾新光:燃料电池车据说美国是租赁有租。

      马凡华:租给特定的试验和用户。

      主持人 梁洪:它的价格是不是比混合动力大概能贵多少?

      贾新光:据说在美国是几百万美元一辆。

      主持人 梁洪:排量也是很小吗?

      贾新光:不是排量的问题。就是普通的轿车,贵到什么汽车?通用有一个汽车都没有敢撞,做安全试验没做过,太昂贵了。

      马凡华:接着贾老师,说一下我个人的信息和观点。第一,非常赞同,不管是目前的中国还是将来,包括国外借鉴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新能源的或者环保的汽车,因为早期肯定整个研发和成本在量比较少的时候肯定比较贵的,从过去来看,在这个阶段,应该说是政府、制造商、用户,应该形成大家合作的分担机制,任何一个新的产品出来,早期有言语投入,包括早期用户的数量比较少,在这个时候,每个单位分摊的成本比较高。

      主持人 梁洪:形成不了规模化,所以生产价值要高。应该跟大家探讨,怎么样真正的切实把新能源车在中国做一个普及,无论对政府也好还是对消费者本人也好,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和我们互动。

      4872:只有政府出来政策搭台,企业才拿产品唱戏,老百姓才能从中得到好处,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8388:我月的非常必要的是政府要出台一个新的政策,可以给买新能源的车一些费用上的补助,比如养路费,过路过桥的费,来鼓励大家买新能源的车。

      0288:如果买混合动力的车,就应该减免一年的养路费还有附加费等等,如果不在这方面进行减免的话,让老百姓多掏那么多钱买这部车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3093:难道不能生产既环保又便宜的车,我听说用风力发动机的电动汽车比较靠谱,能不能采用风力发动机,把电存着,把电瓶用在车上,就能够非常节约。我可能是异想天开。

      主持人 梁洪:没关系,所有新的科技发明是异想天开开始的。我鼓励你试试,如果技术上有什么难题,找马教授。下半段主题和两位嘉宾和听众朋友一起探讨一下能不能有好的建议,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帮助政府支支招,听一段背景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国家怎么做的。

      背景短片:能源问题成为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中国家能源制度改变也是举步维艰,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着眼于短期的政策固然重要,却受到种种内外环境的制约,旧问题的解决又有新的问题 解决,促进环保的体制才是治本之策。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是发达国家近年来非常关注的重要领域,出台一系列鼓励节能的法规。英国向豪华车征收高额环保车,而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快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应用。发达国家对节能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以后,今年不断攀升的高油价促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节能问题,由于这些国家政府采取了鼓励政策措施,因而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这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了发展中国家除了政府转变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观念之外,还应该努力使能源价格市场化,通过价格表现能源的稀缺程度,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鼓励节约能源,促进民众和企业节约环保的概念,同时明确企业是新技术开发的主体,鼓励企业积极投身环保和新能源的开发产业,并通过合理的补贴和扶持,通过稳定政策,使其能够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才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问题的治本之策。发达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对中国即将铺开的绿色环保之路又有什么指导意义,欢迎走进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一起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主持人 梁洪:听过刚才这段背景短片之后,对美国、欧洲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政策有简单的了解,接下来想听听二位专家你们的观点,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刚才贾老师说的那招挺棒的。

      贾新光:网友讲的风力发电,我觉得靠谱。比如在偏远地区配太阳能电池板,或者配小风力发电机,沙漠里能开车了,没地方加油去,但是自己发电,省下的有钱,又比发电站的成本低。

         借鉴国外的环保扶持政策 中国该有怎样的环保政策方法?

      主持人 梁洪:很多听众发短信提到一致的问题,让我买这么贵的环保车,能不能减点税,您觉得这个通俗,最简单,最直接的问题。

      贾新光:现在国外对研发有补贴的,可以补贴新技术研发,这个政府应该大力补贴,因为这个研发成本很高。第二,可以对新产品,因为现在高科技新产品有一个减税,本身厂家有一个减税。第三,在购买的时候,给消费者一定的减税,甚至免税。在使用的时候,给予过路过桥费,停车费,世界上都有,在法国要是开等级的环保车,停车是免费的。

      主持人 梁洪:既然有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做法,我们适合用拿来主义,您觉得中国适合这种方法吗?

      贾新光:现在中国政府思路不对。现在一想就说我加税的办法,这个思路不对。这个对新能源的政策不能鼓励作用,在这方面有想法,但是没有实际的政策,主要制定政策,对研发的支持,对生产的支持,对消费的支持。

      主持人 梁洪:刚才贾老师谈到的思路问题,您的意思是2006年出台的消费税,由于力度不够,不仅没有抑制大排量车的销售,反倒对小排量车的销售,小排量车在这两年的销售一直下滑,就是上面没有堵住,下面反倒越来越不好,因此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刚才提到各种各样税费的减免,成套的系列。马教授不仅在技术上做研究,也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经常探讨这个问题,据您了解,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动态?

      马凡华: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听众,各位朋友一起分享想法、心得还有信息,应该说从我本人来讲,这些年一直在直接参与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项目研发,这个在政府、企业和合作伙伴支持下,这方面还是有比较新的体会。这方面在我们国家天然气在公交车比如LPG的车,在相当规模的应用方面,应该说政府还是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比方说很多老百姓在北京天然气的公交车,几千辆,还有其他的目前有天然气比较丰富的地区,虽然我们国家天然气的车辆已经到了几十万辆的规模,大概三十万辆左右,不到1%的车的保有量,替代了大概2.5%到3%的石油产品,排放的环保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从2002年开始,我们国家启动了十五期间的专项,那个时候叫电动汽车,十一五到2006年底到2007年初,就是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大项目,这个是科技部众多重大项目之一,还有其他的企业、各个机构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这五六年,七八年的投入,跟以前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增加。坦率地说,任何一个新的技术,比如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确实需要很多的投入,关于政策和政府方面,在节能与新能源其方面,一直在探讨,也在鼓励,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支持这方面不仅是研发,包括示范,比说清华大学团队跟合作伙伴一起,包括北汽福田和北京公交燃料电池综合动力的大客车,在示范过程中,在加汽站选址,安全法规,从政府政策,不光是研发,从市领导到环保、科委等等,这些年给了很多的支持,这些支持,在其他技术领域也是类似的。从研发到示范,我们已经深切地体会到它的政府推动作用。如果从样车到示范,下一步到产业化,这个阶段确实还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具体到产品来讲,我个人的体会应该有几点。第一,政府采取一些合适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购置税的鼓励,另外从消费者来讲,对普通消费者来讲,更多看重价格,同样的价格,希望买辆新车,比你更好的。但是我也鼓励有经济条件能力的,也许是26万,我有能力就买普锐斯,对少部分人可以倡导。节能环保既是政策,同时也是一种理念,比方在可能情况下,我骑自行车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散散步,我把这个可以延伸拓展到不光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甚至是观念和素质的层面。除此以外,在目前据我所知,我们国家的发改委会同有关的科研机构、汽车厂商,一直在拟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政策,哪些先行,哪些技术示范的时候,已经有阶段性的成果,可能会逐步地颁布。经过讨论,比较成熟的颁布出来

      主持人 梁洪:非常感谢马教授从技术的层面以及从政策的层面又给我们做了一下分析,我看到很多听众朋友都在发表各自的观点。

      5208:我和所有的专家一样,都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够越来越好,我也希望将来我能够有实力购买一部混合动力车,谁不想既省钱又为环境做一定的贡献,前提条件是希望能再便宜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等大家都买得起,这部分钱还能着补回去。

      主持人 梁洪:这个说法非常朴素,道理讲得很清楚,这是几位嘉宾聊的问题,在初期产品保有量很低的情况下,确实需要有这样的扶持,才能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我们相信未来这一天一定能够到来,而且通过所有的媒体包括政府,都是在一直关注,一直在探讨着一种最可行的方法,我们也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尽快出台,同时像刚才马老师讲到的一点,我们的环保意识也相当地重要。

      贾新光:消费者也要做出一点奉献。

      主持人 梁洪:比如在多少公里以内,完全可以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而不开私家车等等。这是在下期喜迎奥运,绿色出行节目当中要和大家探讨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的环保意识,非常感谢今天节目二位嘉宾,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请登录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查找星期三会客室。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1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会客室131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车离中国市场真的很远吗?目前中国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

      主持人 梁洪:我们的节目正在合作伙伴搜狐汽车进行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从本周《星期三会客室》开始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特别节目,主题就是“迎接北京奥运 绿色出行”。在这一系列的《星期三会客室》节目当中我们将会围绕环保这个大主题请到各方专家来到直播间进行深入的探讨,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第一期关于环保的主题要说一说新能源车。节目一开始和听众朋友做一个互动,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讲我们在汽车天下里面聊到过很多次新能源车,听众朋友给我的反映是这些车离我太遥远了,似乎你们说的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但是现在我们放眼看一看2008年的油价我们发现真的已经进入一个高油价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情况下,今天会有更多的听众朋友特别要关注一下新能源车的采用,而且前不久在北京也刚刚有一批新能源的出租车已经上路了,目前还在试运行当中,如果由此正在驾驶着这一批出租车的司机师傅能够听到我们节目的朋友方便发短信,您开上混合动力的出租车之后平均油耗怎么样,对这个车的评价怎么样?这些新能源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请大家密切关注我们和搜狐汽车联合推出的在奥运期间的《星期三会客室》特别节目“迎接奥运 绿色出行”。

      对于新能源车的引进又会给北京车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业内人士说法不一,但无论是环保的氢动力、现实的甲醛燃料或者是电力驱动,在显示了自身优势的同时也都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但新能源车处在研发阶段,对于我们的能源紧张问题都具有着积极意义。

      主持人 梁洪:介绍一下直播间的两位嘉宾都是汽车天下的老朋友,来自《国际商报》汽车版主编何仑;《财富时报》汽车版主编张炤虎

      9304:梁洪,别扯离我们太远的,说说油什么时候降价?

      主持人 梁洪:一开始请两位专业的老师给我们说一下真是新能源车离我们这么遥远吗?何老师怎么看?

           新能源车离中国市场真的很远吗?目前中国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

      何仑:这里面有一个概念上的问题,什么叫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如果是指汽油和柴油之外的所有的使用这些能源的车叫新能源车之外,是远一点儿。但是乙醇车很近了,基本就是烧玉米的,这个已经被否定了,因为确实与人在争夺粮食。有一些其实并不利用一种新能源,而是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这个是节能环保技术的车,像这些技术离我们是非常近的,比如说欧洲引进包括奔驰宝马都在使用的自动起停系统,当你刹车刹住了以后,发动机自动熄火了,当你一踩油门想启动的时候,一踩油门就起来,等于基本上没有怠速的油耗,至少省油5%,没有使用新能源但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而且这个技术成本应该说非常低。

      主持人 梁洪:第二种新技术的采用会不会离我们很近?

      张炤虎:去年国家出台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当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包括两种,一种就是刚才说的可能会稍微遥远一些的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还有一种就是虽然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但是采用了新型的或者经过改进的动力装置,产生更高的效率,也可以起到节油环保的作用,这个就离大家非常接近了。只要我再花一点钱就可以把我现在的车改造得更好,让它更节油环保,这个实际意义恐怕会更强一些。

      主持人 梁洪:我们现在就回到更现实的问题,目前我们总结或者规划一下在中国到底哪些是新能源车,这些新能源车真的已经开始上市销售或者很短时间内就能买到吗?这些新能源车在第一次购买时的价格可能比同级别的车稍微贵一点,二位专家可以给我们算算这个帐。贵的买车的这笔钱会不会在日后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省油或者节省费用把这笔钱贴补过来

      6208:看看普瑞斯一年卖几辆就知道这种事离老百姓多遥远了,最关键的还是从油价说起。

      主持人 梁洪:我们在前几期探讨油价的问题当中说到了,短期内油价回到三五块钱不太可能了,我们还是说说目前在中国新能源车整体的情况。

      张炤虎:我这儿有一个数字,的确像听众朋友所说的,普瑞斯使用非常规的方式解决油电混合,这个车的价格可能还是现在稍微高一点,它的接受程度在中国来讲不是很好。从批发量来讲前五个月,六月份的数字没有拿到,全国266台,这是批发到经销商的数字,这个数字比去年还多了一点,去年同期前五个月只有一百多台,如果汽车的发动机或者变速箱或者其它的一些动力装置经过改造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能环保作用的话,这个东西其实离我们就不是那么遥远了。如果说我们把新能源汽车的范围限定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烧乙醇的,那么这个车的确从量上讲也不大,离我们也的确是稍微遥远了一些。随着油价的攀升,大家会感到新能源车离我们越来越近。

      主持人 梁洪:有没有实实在在让听众看到买到能够试试的这种车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上?

      何仑:又得回到普瑞斯这款车上,普瑞斯是混合动力车最成熟的而且在全球业绩最好的,已经在全球销售突破一百万辆了。如果这款成熟的车不能被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的话,实际上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它的车是不是能被接受。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普瑞斯这种混合动力车到底节油多少,消费者在日常使用当中通过购买这辆车把它的所有为此支付的一次性购车成本在日后用车节油中都能够收回来的话,即使以目前的油价也是不行的。假如我每百公里节省3个油驾驶普瑞斯的话,这3个油差不多20块钱,一千公里就是200块钱,一万公里2000块钱,十万公里也就两万多块钱。普瑞斯的价格高出差不多得有七八万,比同样的1.5排量的车要高出这么多钱。这是一种算法,问题是人们都愿意这种算法,这个恰恰也是丰田那边最开始推广普瑞斯时犯的一个错误,它总把它定位于1.5排量,实际上丰田包括奔驰,我前不久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事,奔驰把它的ML350这款SUV做了混合动力,这个混合动力改成ML450相当于是一个有六缸机变成八缸机,动力性能达到八缸机,对于用户来讲买的不是六缸机而是八缸机,把这个折合起来再算就有说服力了。丰田实际上在普瑞斯上犯了错误在雷克萨斯上改了,600X实际是八缸发动机,还有GS还有RX350现在改成RX400H相当于八缸发动机,当然奔驰有点学雷克萨斯。实际上这个也是一个营销的手段,普瑞斯的问题不简单是开始市场营销时犯的错误,还有车本身太小,实际上它提供的动力不是1.5而相当于2.3或者2.4,应该是一款足够大的B级车需要这么大的动力,你的销售可能跟现在就不一样了,人们感觉它总是一个小车。这里面还有一些观念的问题,包括涡轮增压的问题,小排量大功率人们不能接受,中国人要面子这么点的排量不能接受。混合动力也存在这个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还有厂家营销方式的问题。

      张炤虎:而且大家过去认为环保车、混合动力车牺牲了很多东西,因为它为了节能环保可能动力不足,实际上这个东西也在改进当中。比如普瑞斯在当初的时候97年刚出第一代,那时候它的电动机只有33千瓦,但是现在到了LSH600的时候动力性不断提高,多花的那部分钱可以明确再算一下经济帐,我能够享受到的驾驶动力驾驶乐趣,而且里面的配置也比原来要增加。这个时候这个钱就可以平衡来计算到底值不值。

      主持人 梁洪:今天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谈话,能够把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我们传统概念当中好几期节目当中谈到这个问题都没有今天谈的这么透,换一个角度就能够看到实际上我们在最初买这部车所支付的那笔费用是日后享受到它的驾驶乐趣,享受到它的环保的同时能够大体上能够抵平,尽管这个说法有些人接受,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接受。比如对于环保车型在政策上的鼓励,很多国家都做法,买环保车税收减少或者未来使用当中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也是今天想通过这期节目来探讨的,二位认为中国会不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或者你们二位认为应不应该出台这样的政策鼓励消费者来买这些环保车型?

    在国家政策上是否有新的鼓励措施?

          在国家政策上是否有新的鼓励措施?

      何仑:我认为太应该出了,从日本从美国都有这样的先例,对混合动力的车给予补贴,无论是减免税收还是补贴的。日本对补贴条件是非常多的,就怕你钻空子偷税漏税。目前欧洲我所知的情况还没有,但是欧洲已经有一个一百位专家对欧洲的预测,到2025年欧洲所有的车都要成为混合动力车,因为混合动力确实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它适用于所有能源,无论你是氢能还是柴油还是汽油还是乙醇或者是其它的替代能源,它实际上都可以跟混合动力技术相结合。假如要补贴的话,那么我认为对混合动力这个技术进行补贴是应该的,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混合动力技术才能达到标准,我在这个标准下给你这个车,以丰田的标准应该说比较成熟的标准,因为它不光是你能节能多少,还有一个可靠性,另外包括你的电池寿命是不是跟整车的寿命一样。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自主品牌厂家他们推出的混合动力,但是这些东西我们目前还没有获得市场检验,到底寿命怎么样,是不是能够像车一样12年、10年至少这样的寿命。丰田第一代混合动力就是普瑞斯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它实际上等于电池不行了但是偷偷给换了,但是是自己补贴了。第二代混合动力就是电池技术才达到了跟整车寿命一样,这是非常难得的,就差这么一点,真正的技术核心就是说电池组各个电池电量、发电量还有不同的温度、不同的路况条件下是不是能够保持稳定,这是最关键的。不是这个东西生产出来能节省30%、25%这就行了,而是有一个综合的考虑,这个标准到底根据谁的?根据丰田的自主企业该叫唤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如果采取第一标准对于消费者是最大的伤害,因为电池使了两年坏了,更换一个电池丰田的混合动力电池大概将近两万多人民币,太贵了。丰田是免费给你换的,保证跟车的使用寿命是一样的。

      主持人 梁洪:听了何老师的介绍以后,我们也能体谅为什么支持环保消费的政策在中国是很难出台,觉得尽管难,但是大家认为它一定应该有。

      张炤虎:昨天还有人在MSN上问我,听说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还有减购置税,这两天我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中国的财税政策跟其它国家不一样。不说给你减税给你免掉之后30多万的车我减三五万块钱,你是不是真的去买?我都不说减了,给你免掉会不会去买?不会。还要政府去补贴,以现在政府的财政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要说补贴,就是说减免都是非常困难的事,这就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消费者能够接受这样车的价位或者所需要的补贴和政府能够给你的政策有很大的落差,这个政策什么时候出,多大的幅度,都是一个问题。期望值很高,恐怕最后得到的没有那么多。

      何仑:实际这也是政府在多种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而这个恰恰是最难的。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包括甚至作为记者的话,我们可能看很多问题有点想当然觉得这个事这么简单,但是对于政府来讲确实难。尤其是财政问题,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得平衡多方面的利益。

      主持人 梁洪:所以复杂性通过今天二位老师的分析让我们大家觉得更加明确了,对于他们俩刚才的说法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继续通过短信方式来和我们互动。

      9787:我看到有奇瑞、A520还有长安汽车好像都生产了这种混合动力,而且外表长的还真是不错,我想问一下专家你们认为民族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车能买吗

      主持人 梁洪:这个问题太尖锐了。

      何仑:当然能买,但是你要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正像当初普瑞斯一样,普瑞斯1997年上年,它出来的时候买的人承担了风险,当然政府给了补贴,但是承担的风险是它的电池后来坏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坏了。但是丰田财大气粗,为了推广混合动力可以承担这个损失,铁了心要做混合动力车,就给你免费更换电池,让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保证你电池的正常使用,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成本,对于厂家来说。

      主持人 梁洪:换了别的企业能不能有这样的实力做到这一点?

      何仑:更何况还没有证明你的混合动力技术是非常可靠的可以保证的。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车的特点?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车的特点?

      主持人 梁洪:对于这位听众提的问题,我们可以关注北京地区已经试用的一批奇瑞混合动力的出租车,这是对这个产品非常好的检测,对于汽车天下的栏目来讲可以格外关注这批混合动力出租车的表现到底怎么样。

      4425:前两天听说日本开发出水燃料电池车,用什么水都可以当燃料驱动,听起来觉得特神乎又无比憧憬,如果能够拿水灌在车里车就跑,那真是美好的世界。

      主持人 梁洪:我个人认为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路。

      8388:混合动力车很省油环保同时带来大问题,旧电池坏了怎么办,以后怎么回收?厂家回收还是自行处理,电池的污染相当大,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一个普通电池如果扔到地里面就会让这一片地绝收多少多少亩,当时把我吓坏了。

      主持人 梁洪:除了产品技术是不是成熟之外,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拿成熟的丰田来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何仑:这方面我没有得到相关的信息,我印象当中模模糊糊他们有这样的措施,具体的情况不太了解。

      主持人 梁洪:应该还是厂家回收,绝对不能说消费者自己去处理,那这个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更大。

      何仑:我们应该承认在日本、欧洲他们的环保相关政策法规要比中国严格得多,他们肯定有这方面的相关措施,对混合动力电池有他们的解决方案,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不太清楚,我相信肯定是会有的。

      1719:正网上看我们的视频直播,我前两天看到日本发明了用水的车,一升水能跑80公里,用的是电解水,河水、海水电解之后都能当能源车使用,太神了。

      何仑:没听说过这个事。

      张炤虎::我听说过跟这个差不多神的,也是丰田用5号干碱电池就能让车跑,跟玩具一样。这些车距离商业化肯定是有很长的一段路,包括你的蓄航历程,还有冷起动的问题,电池突破很大的难点,低于零度能不能起动,过去不能起动,现在零下30度也能起动。这个车是能跑起来,但是一般的车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还能起动它就走不了了。

      何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2000年我也一直在关注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等等这些技术,我曾经三次采访过国家在汕头南澳岛的清洁汽车实验基地,那里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节能环保车型。当时很多自主品牌企业的车,电池经常爆炸,或者使一段时间就完蛋了,甚至通用的电动汽车EV1也是使一段时间就不行了,电池就必须换掉。当初很多自主品牌企业包括我们当时科技部的某些官员也在忽悠,我们的电池技术已经达到跟国外同等水平甚至性能比国外还高,但是又承认问题就在于我们现在电池组的一致性和性能的稳定性还有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温度和不同湿度环境下电池的表现就在这方面还差点儿。什么叫在这方面差点儿?这是最大最难的问题,问题就在这方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需要无数次的实验,这是最要命的事情。现在我觉得可能我们很多问题都是属于这类问题。

      主持人 梁洪:新能源车真是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个普及,它需要的客观条件包括厂家怎么样在产品上努力改进一大堆的条件都在我们面前摆着,我们看看一些普瑞斯车主是怎么说的。

      1617:我是普瑞斯的车主正在听你们的节目,我觉得我买这个车非常骄傲,我的车很省油,一年跑的公里数很多,划算。平时的保养费用也不高,一年跑四万公里,油钱和保养费用算下来是1万1千块钱。

      0556:普瑞斯在中国卖得不好,不是因为它的性能而是因为它的外观。这种车型中国人看着就别扭,就没办法接受。

      2298:普瑞斯虽然是好车但是真的不适合我们家庭使用,要是有A级混合动力车就好了。

      8297:思域不是也出混合动力吗?据说也能够买到,看到宣传说据说省油能够达到70%,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0294:说说混合动力思域那个车怎么样?据说那个车的价格没有像普瑞斯那么黑。

      张炤虎:20多万。

      主持人 梁洪:普瑞斯好像稍微降了一点儿。

      张炤虎:那也比思域要贵,整个是一个全新车型。思域的电池我问过东本和普瑞斯是一样的,也是松下的,他拿到的电池比丰田拿到的要贵一点。丰田和松下是战略合作伙伴,量产车不一样,量产车比普瑞斯这种重新开发的车要好一点。

      何仑:有点合资生产的意思。

      主持人 梁洪:这个车你们评价一下思域混合动力技术成熟不成熟,节油70%真的假的?

      主持人 梁洪:下半时段一开始先和听众朋友做一下互动,告诉我们的二位老师这位普瑞斯车主今天激动了发来三条短信。

      1617:我的普瑞斯14个月的平均油耗是每百公里4.2,我有全部的加油记录,如果贵台需要的话我可以无偿提供。希望大家为我们生存的地球做一些贡献。

      1617:我现在盼着征收燃油税,一旦开征燃油税我的小普普将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利益。

      1617:我的小普普是重混合,CIVIC是轻混合,跟我不是一个水平线,如果价格相近CIVIC跟我的小普普差远了。

      主持人 梁洪:我们请两位老师再把这个常识给我们普及一下,包括有人提到长安杰勋1.5排量电力辅助的那款,这个车巨肉无比,不像厂家宣传的那样百公里平均油耗有的时候能够达到10个。混合动力里面分轻混、重混包括思域和普瑞斯的差别,可以把产品上的特点再跟我们说一下。

        CIVIC和普瑞斯两个产品的差别?

      何仑:CIVIC和普瑞斯哪个是轻混哪个是重混我觉得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完全混合动力,但是它的方式不太一样。最新一代的我不清楚,至少上一代采用并联的方式,丰田是完全混合既有并联又有串联的混合动力方式,节能效果都差不多。我们实际上从美国最节油的车型评比当中CIVIC和普瑞斯的节油效果差不多都是排在一二名的位置。确实有轻混和重混或者完全混合的区别,轻混包括奇瑞在北京试用的出租车就是属于轻混。轻混这里面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我只想说一点,轻混的车不能依靠电力来驱动一款车,只能说这个电力给空调还有其它的电子设备简单支撑一下。

      主持人 梁洪:只能作为一个辅助?

      何仑:对,作为一个辅助,不增加额外的动力性或者靠它可以起动车,而重混可以完全凭着电力驱动一款车当然速度有限。现在一般进入所谓第二代混合动力技术,实际采用锂电池而不是镍氢电池,锂电池的功率更大,大到足以驱动一款车行驶一百多公里,没有油的情况可以行驶一百公里,可以插电。在家先充足了电先跑一二百公里,等耗电没了再用混合动力用汽油或者柴油驱动,走的过程当中刹车能量再回收,这属于第二代混合动力用锂电池技术,还有双模比较复杂。现在成熟的技术是这个技术,所谓的重混。轻混应该说也比较成熟,但是轻混目前的效果应该说是非常有限的,重混刚才那位听众谈到普瑞斯节能,我曾经试驾过RX400H雷克萨斯这款车,从北京到西安在城里高速公路都跑,发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无论在城里路况多堵,它都跟高速公路跑的几乎是一样的,都在10个左右,中大型的SUV两吨多重,百公里在城市那么堵的路况在西安都在10个左右的油,确实应该说它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主持人 梁洪:节目时间的关系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请二位专家说一下。

      5058:正在看我们的视频直播,想问一下专家我看到过一篇报道,有点混合动力车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于人体有害,二位专家有没有这么一个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

      张炤虎:因为丰田普瑞斯这个车从97年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实验改进,丰田也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目前为止还没有集中性的报告说因为普瑞斯的驾驶导致了电磁辐射,我没有了解到类似的情况。

      主持人 梁洪:我们要结束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了,通过今天节目我们聊新能源车能够让广大听众朋友对于什么是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分成哪些品种,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这些新能源车特色是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想在全社会或者中国范围内进行政府的有效补助新能源车的使用还需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后几期的“迎接奥运 绿色出行”节目当中会继续和大家探讨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大家关注我们的环保话题可以关注《星期三会客室》,如果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本期节目请点击搜狐汽车查找精品坊。

    2 

    查看全文
  • 会客室130期:C-NCAP该不该信?该不该要? 会客室130期:C-NCAP该不该信?该不该要?

     C-NCAP该不该信?

      主持人 梁洪:您现在收听收看的节目是《汽车天下》,我是梁洪,问候一下合作伙伴搜狐汽车的各位网友,您可以通过北京广播网和搜狐汽车收看本次节目的直播。今天节目的一开始问候一下2098、3074特别是7028,7028说梁洪昨天跑了三个书摊没有看到你们的书,着急。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请此刻正在关注我们节目关注《汽车天下》丛书的节目可以拨打84488899,我们为大家提供送书上门的服务,一分钱不收您的,您也可以登陆网站WWW.JINGHUA.COM进行网购。谢谢这么多的好朋友支持《汽车天下》的系列丛书,今年我们的书继续出版,包括《星期三会客室》也会集结成书,请大家留意。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谈论的话题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是事关每一位买车人和每一位对于汽车感兴趣的听众朋友,这真的不是一个小事情。曾经我们在节目当中和大家探讨过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样的车最安全,而且大家在买车的过程当中看到种种来自汽车厂家的各种关于碰撞测试成绩的宣传,我们到底该不该信?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将此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关注一下C—NCAP,到底什么是C—NCAP,我们先听一段背景短片,让大家对C—NCAP有一个最初的了解。

      通过刚才的新闻背景短片让我们大家对于今天讨论的主题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我们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和嘉宾以及听众朋友共同来探讨三个问题,我们到底信不信C—NCAP,我们到底需不需要C—NCAP,我们如何完善C—NCAP。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新华社资深记者南辰还有来自《名车志》执行主编许群,这三大问题首先请二位专家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你们俩信不信C—NCAP

        C-NCAP该不该信?

      南辰:作为一个业内人士一直很有限度地去信,为什么这么说?确实通过刚才资料片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它的一些问题,包含着的一些问题,包括C—NCAP进行的组织性质,它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由国家拨款的测试机构。U—NCAP美国类似的机构是完全由国家的资金来支持的,完全中立很超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对C—NCAP投以完全的信任。刚才那个短片当中讲到了操作过程当中受到大家质疑和批评的一些地方,这个我也是赞同的。对比国外的类似机构这种操作,C—NCAP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另外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国情,那就是说现在厂家比较会钻空子,因为你制订的游戏规则不是很规范,厂家很自然的会拿一个高配的车型碰了五星,我集中很多的财力去打广告,打我整体的所有车型都是有五星碰撞的概念,在销售上肯定会得利,对于公众来讲信息部对称可能造成有欺骗的嫌疑。C—NCAP应该说我一直对它抱有限度的信任。

      主持人 梁洪:第一时间听众发来短信。

      2039:我在买车的时候特别关注所谓的碰撞实验,但是前不久某个媒体把这个事情曝光之后我有上当的感觉。

      9867:我不相信C—NCAP,因为它们是靠企业资助来买车的,所以他们的测试结果一定不可信。

      4737:C—NCAP很好,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只考量被动安全没有考量主动安全,所以我觉得不够完善。

      主持人 梁洪:刚才南辰的观点认为可以有保留地去相信C—NCAP。

      南辰:因为它的一些技术操作还是比较严格的,在这方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确实积累了很多碰撞测试经验,由他们进行监控和监测,技术环节可以信任,但是确实整个操作流程需要规范。

      主持人 梁洪:我们再来问问许群的观点,许群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国外的很多做碰撞实验的机构包括他们如何去做碰撞实验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从你的角度来讲,你看了国外的碰撞之后再来看我们自己的碰撞你信吗?

      许群: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国外最成熟的碰撞实验体系也不能作为百分之百相信的东西来看待,不管是哪个国家的NCAP,对于专业媒体来说对于要买车的消费者来说,我个人认为都是一个参考。特别是目前从C—NCAP产生,我个人是比较欣喜的,中国自己标准的撞击实验,但是我一直谨慎来看待这个事情,而且它的这么多次撞击的成绩对于我来说其实仅仅是一个参考。当这个事情被某些媒体说出来之后一些问题,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惊讶的事情,我们也有这方面的一些关注。我们不能把虚假这两个字盖在C—NCAP上面,我们只能说它的确在不管是发起单位还是运作过程包括撞击车辆的厂家对于数据的运用方面都存在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不能说这个东西就是完全是假的是骗人的,我从一个专业媒体人的角度不可能认可这一点。所以大家都要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个新的事物在我们这种新兴汽车市场里面产生是不是应该一棍子打死或者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怀着对安全行车的诉求而更多去呵护它培养它或者去纠正它,把它变成一个好的东西,这是我对我们中国自己的撞击测试的一个态度。

      主持人 梁洪:看来无论是新华社的资深记者还是《名车志》的主编对于C—NCAP到底该不该信你们俩的观点是一致的,有保留地相信,看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得完善更加科学合理,而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我们看看听众朋友的反应,期待大家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你到底信还是不信。

      8365:C—NCAP我从来就不信,日系车居然比所有的欧洲车得分都高,这简直是胡说。

      8388:我不信,如果按照10分来算,这个C—NCAP得分顶多在我心目当中占0.5分。

      听众:完全看个人,我从来就是参考根本不信赖,之前看过一些相关的测试介绍我就觉得肯定有问题,因为有一些车的星级评定太高了,觉得特别不真实,因为这些车就在我们旁边我们能够看得到,所以我觉得C—NCAP不过就是这个机构和厂家之间玩的一个游戏。

      主持人 梁洪:我们介绍一下到底是什么机构做这样一个碰撞实验,刚才两位专家谈到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独立性的综合性的汽车科研机构,是政府授权组织制订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和参与国际协调的核心技术机构,应该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外的汽车业界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既然我们对于C—NCAP持有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做这些事的人是这样的一批人,我想问问许群,在欧洲也好在美国也好做碰撞实验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机构和什么样的人?

        国外的NCAP是怎样的?

      许群:在西方比较成熟的汽车国家,他们的碰撞实验主持和操作的机构首先具有第三方的资质,某种程度上它其实不是和厂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是和消费者包括和保险公司,比如说在美国有两个机构来做这个碰撞实验,一个是全美高速公路协会,这个高速公路协会是全美车主为背景的协会,另外一个是全美保险业协会,由汽车保险业的巨头来做的一个协会。这两个协会性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特点都是游离于企业之外,跟企业没有很多直接的关系,他们背后站的是消费者,这种态度导致他们撞击测试的出发点不一样,不是说测试出来的数据提供给厂家进行参考,你们改进你们的车型,这只是一个副作用,但是他们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全美国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人的安全和对于全美汽车保险从业者如何评估一个车的该投保多少钱提供一些参考。

      主持人 梁洪:这样一个机构它的资金来源是怎么样的?

      许群:都是会员交费的。相当于一个俱乐部的组织交年费,最好的是德国的ADAC叫全德汽车俱乐部,我当年在德国也是它的会员,在德国有几千万的会员,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俱乐部,在德国的话语权非常大,它主持的撞击测试在德国非常受到关注,包括我们以前的路风和华晨都是ADAC来做的实验。我们暂不讨论他们去撞我们自主品牌的车处于什么样的保护自己市场的目的,我只是想说他们的背后完全是德国成千上万的汽车驾驶员,而没有任何厂家的背景,他们也没有跟厂家在撞击测试之后有任何利益的来往。所以这种公正性是从事撞击测试的机构应该有的,这种特性是民间的组织,完全第三方。

      主持人 梁洪:完全客观的第三方和汽车企业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我们做C—NCAP的过程当中,比如它的资金来源、买车的费用实际上很多都是厂家来掏的。

      南辰:每年不超过总数量三分之一数量的车型由厂家提出意愿,我请你来碰我的车,这个费用是由我厂家来出,这个混在一起确实是有问题的,都是C—NCAP发布的五星结果,消费者可能不会去看那么细,哪个是厂家主动掏钱去撞的,他也会宣称对全程监测保证它的客观性,毕竟谁出的钱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 梁洪:拿了人家的钱手就得软,这是一个很通俗的道理。

      许群:就算手不软,这个事让消费者知道也肯定会多想,整个流程模式必须有公信力,没有暗箱操作消费者怎么信任你?

      南辰:中国市场不成熟,大家现在有这种趋势,消费者把C—NCAP的星级等同于汽车的安全性这是一个误区,这种信任过于放大了。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日本的J—NCAP会测刹车的时候百公里刹车距离干路面、湿路面,还会测左侧干路面、左侧湿路面,这是一个汽车安全性能的综合体验。碰撞测试只是体现被动安全性很重要的成绩,并不能涵盖整车的安全性,这个车有没有ESP,欧洲车装ESP的比例高于在国内销售的日本车。你主动安全性好有可能避免了碰撞,这个是消费者要走出这个信任的误区。

      主持人 梁洪:如何理解汽车的安全性也是我们今天节目当中重点要和大家探讨的。我们看一下第一时间听众的反馈。短信平台基本上可以总结一下,70%的人是不相信的,30%的人是相信的。

      2023:现在车的价格越来越接近了,配置都差不多了,有的时候在最终选择的时候考虑安全性我们怎么会知道哪些车真的安全还是不安全,我们根本不懂车,只能看一个碰撞实验的结果,所以碰撞实验的成绩对于我来讲还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梁洪:这代表了一部分听众朋友和消费者的观点,我们制作这期节目的时候,特意到了北京的4S店进行了采访和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听他们谈了谈北京的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会不会提到C—NCAP,他们对于碰撞实验到底是怎么看的?我们采访了东风本田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舒江、广州丰田凯美瑞售后服务韩经理以及东风日产店的培训主管李时雨,都是日系企业的经销商,我们听听他们对于C—NCAP的看法。

      这里面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卖车的过程当中会推荐我的车是碰了几星,消费者也会问这个问题,但是问到他们本人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多半还是持怀疑态度。

      许群:他们挺聪明的,作为一个经销商你向消费者推销的时候可以去介绍这个东西,但是如果面对媒体的话而且这么多人都听着,他肯定不会说也去溢美之词赞美这个东西,销售都是很聪明的,他反而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觉得这个哥儿们挺实诚的,不是满嘴跑火车的人。

      主持人 梁洪:刚才通过一线的经销商和场内的专家我们得到一致的观点,C—NCAP我们要有保留地信任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中国需要我们自己的C—NCAP,在节目的下半时段我们和大家重点探讨我们到底能不能做成一个客观的、真实的可以信赖的C—NCAP,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您作为一个消费者或者作为一个听众您认为怎么样去做这个碰撞实验出来的结果是您认为可信的,我们也非常渴望看到大家好的意见和建议,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发送短信到106695881039。

      我们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C—NCAP我们到底该不该信,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自己的碰撞实验,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权威和值得大家去信赖,上半时段我们和所有的嘉宾都得到的一个一致的意见,中国绝对需要自己的碰撞实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福音也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但是现在C—NCAP存在很多很多的缺陷和漏洞,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能够做到完善的碰撞实验是我们在下半时段要和大家探讨的。先来看看听众朋友支的招。

      8992:把中国的车运到德国去不就得了吗?

      6398:在各个大城市建立自己的汽车俱乐部像德国那样,在各个城市做各个城市自己的碰撞来向这个城市的俱乐部会员发布。

      9744:碰撞实验的目标一定要改变,绝对不是车撞墙、车撞东西、车撞车,比如刹车实验一定要有,如果C—NCAP做到测试刹车那些到了中国就不敢碟杀变鼓杀。

    中国是否需要C—NCAP?如何科学的完善C—NCAP?

          中国是否需要C—NCAP?如何科学的完善C—NCAP?

      主持人 梁洪:两位怎么看待中国如何有自己的科学的完善的可信的C—NCAP?

      南辰:我先谈几点看法,首先目前最实际的下大力气抓规范它的碰撞结果的使用,比如说厂家现在都像盖戳一样,不管自费申请的还是抽样的,去弄一个五星的戳,在广告商铺天盖地宣传。实际一定要规范它的使用,作为C—NCAP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我碰的是你的哪个配置的车型,但是不能把这个配置的车型的五星盖在全体的车上,这个要工商部门和C—NCAP联手进行规范,这个对于它来讲难度并不大,而且可以提高它的可信度。另外,作为抽测的时候选什么车也要改革,现在光选市场上大家关注度高的新车尤其选一些高端车,这个我觉得思路要调整。应该是选市场上单一车型销量最大的车型,比如说哪个车这个月卖了一万五千辆排第一就挑出来碰,这是关系公共安全数量最大的车型。哪个车现在想进入北京市做出租车了,那这个车拉出来得碰一下。因为出租车也是关系到公共安全这个分量比较大的车,碰撞的思路也可以进行调整。另外还有像一些听众朋友刚才补充的,日本的J—NCAP测刹车距离,那个也是主动安全的体现。刚才提到骐达,刚到中国市场是鼓杀,今年的款才改成碟杀,早一点把这个标准门槛树立起来,可能厂家改的就早,对于中国的消费者就更安全。

      主持人 梁洪:刚才南辰提到的碰撞思路也是大家质疑的地方,他选择的这些车实际是厂家希望去碰的,某一段时间新车要发布了,一定会去做碰撞实验,结果出来不是四星就是五星,真正上市的时候这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宣传点,所有的媒体都盖着戳去选择这个东西。我们希望从选择碰撞车辆的点上就要做一个根本的改变,特别是刚才南辰说的特别好,出租车绝对需要拿去做一个碰撞实验。

      南辰:目前有一个前提,国家的碰撞标准是比较低的,更别说跟国外的NCAP比,亟待提高,确实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你的宗旨是要为公共安全尽更大的一份力。NCAP面对着三方,消费者、厂家、媒体,目前这三方面的得分都不太高,把标准提高作为消费者还是有可能投以更多的信任。

      主持人 梁洪:如果我们今天探讨中国能不能出现自己最科学最完善最可信的C—NCAP,我们还必须要由这个机构去做吗?

      许群:短期内很难改变,拉到德国撞是不现实的,德国那边不是一个营利机构,它的撞击是为了给交会费的俱乐部会员服务,为什么撞你的华晨、路风,是因为这些车以特别低的价格杀到德国市场,人家全德汽车俱乐部,大家一片赞美之声就得给你泼点儿冷水,可以用别有用心来形容,但是他们的撞击测试是公正的,不会故意给你成绩撞的很差。全德汽车俱乐部做的这个NCAP结果会影响到全德国所有的购车人,如果你的车像在那边取得驾驶员重上或者副驾驶死亡这个成绩,这个车的市场几乎就被判了死刑,不会再有人买这个车,或者极个别的人才会去买。这个权威性是很大的。

      但是中国现在的市场,中国的国情远远没有到那个份儿上,我们不能光看到C—NCAP各方面的成熟程度、合理程度不如国外,我们应该看到整个汽车市场的成熟度和汽车文化的成熟度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发达的汽车国家。在你质疑我们国家的撞击测试的可信程度为什么会低于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的时候,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开车系安全带了吗?你小孩坐车坐安全座椅吗?你在车上面会不会抱着孩子乘车,你超速了吗?这些问题在国外系安全带都是不用再去说的问题,现在在我们这儿系安全带还是为了应付警察的检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仍然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我们对于安全的意识,整个汽车社会和消费者对安全的意识从自身做起的都不是很够,这都需要一个过程去培养,甚至有悲观的人认为需要下一代人才会养成这些习惯。系安全带很简单,这有什么难的?很多包括大城市的驾驶员还是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包括小孩乘坐汽车必须坐安全座椅。为什么这么说?我关注过很多撞击测试,在欧洲美国不光做像我们现在这样的车撞墙或者侧撞的撞击测试,他们还做行人的撞击测试,还做儿童的撞击测试,以前还做过在没有安全带的情况下里边假人包括小孩的撞击测试,如果在网上能找到那个视频的话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在后座没有系安全带的小孩在紧急刹车的时候会像一个炮弹一样从前窗户飞出去,你如果看过那个视频一定会让小孩坐安全座椅而不是抱在手里。国外的消费者已经知道,而我们没有完全体会到。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高呼我们的撞击测试太差了,全去取消吧,根本不可信。我们要对目前中国的虽然有一个巨大的汽车市场,但是要对整个汽车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它的发展程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这种了解上我们再去看现在的撞击测试可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但是不是说就会让他们按现在这种模式发展下去。目前的汽研中心整个设备和条件还是很完善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在上海、北京、广州、重庆都建立起相同的碰撞中心,这个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我们现在要做的可能还是要尽量让汽研中心帮我们做成更合理、更规范,选车更正确更符合民意的撞击测试,同时让使用这个撞击测试成绩的厂家更加规范,国家给他们制订更严格的使用程序,这个是一个理性的对待中国撞击测试的态度,而不是说你们是骗子我们不信。相信今天收听1039的听众对于安全有一份诉求,它真的对我们人身的安全家庭的幸福是很重要的,安全是很重要的,除了自身的安全系数以外,整个安全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对交通安全的尊重,包括对自身的一些素质的培养,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完全只是说这个车安全还是不安全。

      主持人 梁洪:放到中国刚刚进入汽车时代的大的背景下看这样一个碰撞实验,从它的细节上作为媒体我们可以给相关机构提供很多好的建议,这些好的建议包括刚才谈到的如何去选车,进行什么样的测试,现在仅仅是一个碰撞,我们还应该进行更多的其它项目的测试,除此之外在测试的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个结果,还是需要工商部门也要来介入进行全面的监控才能够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除了这个角度之外,刚才许群谈到一个问题也是今天节目要最后总结的一个核心点就是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安全。

      南辰:刚才许群谈的我也很有感触,国内很多车型上一开始有儿童安全座椅的挂钩,后来处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渐渐拿掉了。国外一些NCAP考察里面有这些标准,如果要考察这个项目,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去顺应标准的发展方向,这个标准就起到了一个推动汽车社会升级的作用。如果像目前这样,首先标准不完善,执行的时候又很走样,所以厂家又忙于陷入到价格战当中降低成本,到最后给消费者的安全可能就是打折扣的安全。

      主持人 梁洪:我们必须要总结一下今天的这期节目,今天谈的特别尽兴,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了一个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的安全问题,除了C—NCAP本身怎么样能够做到最完善最合理这个最重要的话题之外,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节目表达媒体的观点,对于NCAP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各种各样的漏洞,但是我们需要,我们确实需要我们中国自己的NCAP这样的碰撞实验,而且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是请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每一位手握方向盘、即将手握方向盘的朋友们永远把安全二字记在心头,从自己开车的一点一滴的小习惯做起,只有积少成多才能真正形成中国自己的和国际接轨的非常好的非常成熟的汽车用车习惯和汽车市场。感谢二位专家,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本期节目请您登陆搜狐汽车点击精品坊查到《星期三会客室》。

      

    2 

    查看全文
Copyright ©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