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李龙天忆一汽二汽筹备往事 见证南汽辉煌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7月20日14:53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葛帮宁

  “三员一长”

  那时候女同胞找对象时兴找“三员一长”——技术员;党、团员;工资100元;科长。

  干了几件事后,我在厂里技术员中稍微出了点名,1955年前后被评为省、市劳模和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

  那时没成家,也没想别的,就是没命干活。厂里的俄文资料,每台设备的俄文说明书,晚上我们就自觉留下来翻译,俄语全靠自学。每天晚上都要干到约10点钟,住得也很远,没汽车,也没自行车,只能走路回去。有时下着大雪,回宿舍时,突然掉进一个大窟窿里,都是常有的事。

  那时工资倒是涨得很快,刚参加工作时还拿半供给制的“折实单位”,没几年就拿到100元(一级技术员)。1955年工资改革,我算拔尖的技术标兵,原定涨到136元,后来中央规定这次调整幅度太大,不能超过25%,就给我降到124元,但也算是高工资了。没想到这个“高工资”一拿就是20多年再没动过。当时尽管物资不富裕,但能感觉并想象到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1954年我所在的底盘车间开始调试生产,我在车间技术科任齿轮工部的主管工艺师。齿轮工部主任是刘耀民(后为北京齿轮厂厂长)。主管工艺师直接管该工部上百台设备的调试和技术质量问题。为了加快掌握设备调试技术,我们要求每一个调整工反复装卸刀、夹具并实地加工出合格零件,厂团委据此让我向全厂青年倡议开展“百台次调整无事故、无废品”运动。运动开展得很热闹,由此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劳动模范。

  不久,我当上了底盘车间技术科副科长(当时的技术科长是张兴跃,后调到洛阳拖拉机厂),管的面稍稍宽了一点。这样我也是“三员一长”,可以成家了。

  1956年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没有加装减振器(开始叫避振器,其实避不了,只能是减振)。领导要我们根据苏联刚提供的产品图纸,自己做工艺设计,选购设备和准备工装,并成立了减振器工部组织生产。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任务,为后来一汽上越野车和轿车项目做了次小小的实战练兵。

  1958我调离底盘车间到工艺处生产准备科,这个科负责全厂所有产品更改和新车型投产前的生产准备工作(建厂初期是生产准备处,工厂建成后归入了工艺处)。就是协调各个车间的技术科制定工艺路线,确定由哪几个车间生产,包括总进度和总流程怎样;需要多大厂房;购买什么设备;配备什么装备;整个过程需要多少资金等。总之,是改行干起了技术管理和组织工作,这样一干就是好几十年。

  接下来就是大跃进,全厂开展了“班产百辆份”运动。开始是从底盘车间转向工部发起的,在苏联原设计年产3万辆(班产50辆份)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使产量翻了一番。本来8~9分钟做一个零件,现在要4~5分钟做一个,确实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不是简单地把机器开快点,速度加快,就都能做到。翻一番都有难度,立马又要“班产250”翻五番,这哪能行啊?(搞到改革开放时,一汽还没到达到班产100辆份。)

  大跃进前期还讲些科学,到后面就乱了套了。你看我们大炼钢铁,每天干到半夜,实在没办法交差,就到车间里把许多活塞环用车子拉回来,本来好好的合金铸铁把它活活烧成了一堆废铁。这就叫炼钢铁?所有人都去凑1000万吨钢铁,那就叫超英赶美?简直就是瞎搞。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天规定每个人要上交5个超声波头。怎么做的呢?到车间里拿根管子,在老虎钳上中间一夹,用锯子锯个口再插个刀片,压缩空气一吹,就做成了超声波。没粮食吃,把油和水混在一起,加上超声波,就能代替油。这些事情你们都不知道,给国家造成很多浪费。我们这些人哪里看得过去?

  正是这种抵触情绪的流露,1959年党内“反右倾思想”斗争中,我就成了工艺系统的两大重点人物之一。一个是陈祖涛,他从小在苏联长大,可谓树大招风。

  另一个就是我。那时枪打出头鸟,我这种稍微有点名的人也树小招风,被作为第二号人物。很多年后,有人告诉我,在1957年“反右”时就布置了要抓李龙天,“看看他在什么地方说过什么言论,及时向上面汇报”。结果好几个人凑在一起想,总算是他们高抬贵手放了我一马。

  1958年工艺处成立了工厂设计室,负责人是陈祖涛,他就把我调到工厂设计室任主任设计师。不久正式成立工厂设计处,即第九设计院(简称九院)的前身。我又回工艺处干生产准备的老本行。

  1962年周总理来厂视察,要一汽对口支援沈阳拖拉机厂。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沈阳拖拉机厂靠测绘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郭力厂长带我们去考察后,决定由工艺处处长张琦带队,抽调了几十个人组成一批跟他们部门对口的科室人员去,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沈阳整整干了一年时间。首先通过朝鲜渠道拿到苏联原厂的图纸,从软件到硬件,全方位协助他们。

  1963年第二汽车厂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最初是在湖南选厂,陈祖涛要我跟着他,由当时的汽车局局长张逢时带领一起去湖南考察了一个月,走了不少地方。那个时侯我就萌生了去二汽的念头。

  实际上,建一汽时国家就已经规划了要建二汽,配好的干部也在一汽实习,地址最早定在武昌,后改到成都,但1957年二汽下马,这批人就被分散了,有的去了洛阳拖拉机厂(简称洛拖),有的去了科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zhangliyue)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