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李龙天忆一汽二汽筹备往事 见证南汽辉煌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7月20日14:53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葛帮宁

  “买破烂的专家”

  尽管是别人淘汰的产品,但以中国1980年代的水平,还是比较适合国情

  实际上中国和菲亚特汽车早有联系,关系也不错。

建设二汽时,所用拉设备的汽车都是从菲亚特进口。甚至在1977年~1980年,中国就曾与菲亚特达成拖拉机合作协议,菲亚特还专为培训我国职工盖过一幢大楼,后来由于国家进行工业调整,该合作不了了之。

  考察菲亚特后,大家都认为它的轻型车不错,惟一担心就是车的样子太难看,中国人可能接受不了。后来果真如此,样车进来后,我们挨了好多人的骂。反倒是日本人(五十铃车身公司董事长小西帝一,他后来受聘为南汽顾问)劝我们说,车型就跟女同胞一样,关键在于你怎么看,你说她好看,她可能就好看了,而并不在于第一印象。他们还说,外型你们不用担心,机器是很好的。

  南汽方面积极争取引进。当时国家已表态,重型汽车跟斯太尔签了,大众跟上海签了,北京吉普也签了,此后汽车项目不再引进。意大利人实际上也很难谈,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提供优惠政策,包括长期低息贷款等。意方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最终答应了这些条件。

  之后我们又陆续去过意大利好几次。进展速度很快,1985年签订合同,开始散件进口装车。有意思的是,后来二汽跟法国合作时,还曾到南汽来取经,学习如何让对方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

  这时候的南汽,新老产品对接上场,新产品出来,合资引进,可以说是“三代同堂”。但问题恰恰也出在这里,外国的钱虽然有了,但中国钱却没有。怎么办?我们就做了几个决定,干了汽车行业里比较大胆的几件事。

  下决定的源头要追溯到购买五十铃模具,那次行动让大家心里有了底:尽管是别人淘汰的产品,但以中国1980年代的水平,用起来还是比较适合国情,毕竟价钱摆在那里。有了经验,南汽又连续购买了几个老厂的全套旧设备。

  比如南汽铸件不过关,铸造设备做出来的东西肥头大耳,我们就看中了法国雪铁龙克里希工厂铸造厂的二手设备,买下来后,分批去了120人次,在法国进行拆卸、包装,装船运到南京。

  此外,我们还购买了法国一个发动机厂的二手设备;英国一个车架厂的4000多吨大压床。之前,南汽只能把几代老压床凑在一起,一节节地压大梁。那时一汽的压床也才3500吨,还是建厂时苏联专门帮一汽做的。而我们却买了2台现成的世界名牌。

  实事求是地讲,在当初那种情况下,我们抢了时间。要是买全新压机,一是价钱很高,二是设备来了后还需要培训技术,不能马上就用。所在1980年代,南汽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工资从来没有落下过。每年的奖金,都会预留一块到明年。

  南汽的后盾在哪里?在于维修力量很强。我们对这些二手设备再改造,这比自己从头去做一个全新的设备省事不少。连续购买了一批这样的二手设备,花钱也不多,具体数字报纸曾报道过。但压力却很大,有人评价说“南汽买疯了”,还一度将我形容为“买破烂的专家”。

  但一直到1986年,我们才动工建厂,还不是合资,只是自己生产。意大利人不知道这个项目是赚钱还是亏本,包括上海桑塔纳也是这样,他就让你引进技术,等着看你市场究竟如何。他不肯合资,我们上量难度很大,很多配套件要国产化,质量又过不了关。很多部门都来参与,都说能干,但干出来的质量也不行。质量不行,车子就不好销。所以有一段日子南汽过得很艰难。

  这期间,还发生了1989年的“六四”事件,他们又是禁运,又是制裁。所以南汽依维柯直到1991年才正式出车,出车时国产化率达到40%。这是政策规定。

  我在南汽干到1993年(65岁)办理离退休手续。领导说,你再干几年吧。一干又是5年,这期间我做了些具体的谈判工作。到70岁时,我就不再干了。南汽从1992年开始跟意大利谈合资,包括后来跟西班牙合作,以及上小轿车这一段历史我就没再参与。

  而这一段正好是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的阶段,所以我干汽车工业最遗憾的地方,就是汽车要起飞了,我没有参与,只是干了前面这些工作。不过我这一辈子也没有虚度,前30年很艰苦,但精神状态不错。回想起来,我干得最顺畅的是在一汽,也是我最出风头的时候,而最有精神状态的是在二汽,值得回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zhangliyue)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