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蓝朝晖:汽车企业整合不应该成为利益博弈

2012年01月31日07:3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蓝朝晖

  实现扭亏为盈的昌河汽车因为春节前的罢工事件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媒体报道,因对中国长安集团拟变更昌河汽车生产资质一事不满,昌汽汽车近千员工采取了停工的行为,江西省、景德镇两级领导随即联合长安汽车集团,并与昌河汽车员工就聚集等过激行为进行沟通,并发公告称昌河汽车生产资质不会转移。   

  昌河汽车此次爆发危机,和长安汽车在整合过程中与景德镇地方政府、昌河员工以及国家发改委的沟通不到位有关。或者说,在报批上面,相关机构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无意中,共同酝酿上演了这一起昌河罢工事件。

  在这场企业、地方政府和员工的较量中,谁会比谁更正确吗?

  长安汽车接手中航汽车以来,依靠大集团的整体优势,迅速带领昌河汽车实现扭亏为盈,从7亿元亏损到百万元的盈利,并规划了景德镇、合肥、九江三大基地,力图到2020年,让昌河汽车产能破100万辆。

  然而,摆在眼前的问题是,长安汽车通过整合中航汽车,迅速进入了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但由于收购的企业自身缺乏竞争力,去年已被排名第五的北汽集团超越,这也让长安汽车急于改变现状,希望通过新的生产资质赶超对手。但长安汽车除了整合生产资质之外,就没有一定办法来解决产能问题吗?

  如何做好整合工作?这是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课题,会涉及到地方政府、员工等各方面的利益。昌河事件恰恰反映出长安汽车整合能力的不足。长安汽车曾承诺保留昌河哈飞汽车品牌,此次向国家发改委递交转移资质申请也最终成为昌河汽车员工停工的诱因。

  在笔者看来,企业整合与被整合在今年还会继续发生更多的案例。一个被兼并整合的企业,如何在新东家面前体现自己的价值,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竞争中重新处于优势,才能真正做到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昌河事件只是汽车企业整合大幕中的一件小事,但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就要经历这样的成长过程。长安汽车作为一家有责任的企业,应当合理调配资源,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国际上的大型汽车集团都是在不断整合中成长起来的,而总是在利益博弈中内耗的企业,恐怕最终损害的只是自己。

(责任编辑:蒋洪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