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搜狐汽车组织的“本土车企研发调查”活动,实地到上汽集团乘用车股份公司(即上汽进行自主开发的部分)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考察,颇有一些心得,在此扼要地予以发表。
首先,看到了上汽为自主创新进行的巨大投入。仅新车荣威950的开发就投入了近20亿元。已经初步显现形态的自主研发中心颇为壮观,最后建成要300个亿。看来我国这些与外国汽车跨国公司搞合资企业的大集团,在搞自主开发方面颇有紧迫感,也很有决心。
其次,这次考察,让我对合资企业的大集团搞自主开发,尤其是借助合资的资源搞自主开发,多了一些信心。我国汽车工业企业搞自主开发大致有三条路径:基本依靠自己力量;借助跨国公司力量,在合资基础上搞自主开发;通过购买技术、公司,或请别人设计,搞自主开发。对于第一条路,多数人是抱着赞赏的态度的;对于第二条道路,许多人颇有微词。看了上汽自主开发的荣威新车型后,听取了相关开发、管理人员的介绍,我认为,与跨国公司搞合资企业的我国大汽车企业,只要有正确的思路,是可以在借助合资企业优势基础上搞好开发的,并且由于借助了某些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人才溢出效应,可能更具有搞开放式自主开发的优势。
再其次,合资企业对于我国搞合资的大汽车集团确实存在着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溢出效应。例如,上汽负责自主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几乎都在合资企业干过,熟悉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方面的思路与做法,并且把这些好东西引入自主研发产品的开发、生产中,自然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起点。按照跨国公司相关程序搞自主研发,不仅起点高,也节省了时间。
最后,从上汽、一汽等企业看,如果在借助跨国公司已经有的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开发,就会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车型。例如一汽的奔腾,上汽的荣威系列。上汽的荣威950在外型、动力、内饰,仪表板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特点,同时又不失引进产品的文化基因,为形成长期、持续开发新产品保留了历史文化基调,志在长远,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案例。
笔者经过考察认为,我国自主研发轿车,经过多年投入,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再坚持一下,就有可能冲上去。上汽、一汽、沈阳华晨,实际上已经进入B级车领域。尽管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必有大成。当然,企业付出了努力,政府也必要助一臂之力,应该加速推进公务用车采购中使用国产品牌的轿车。
搜狐汽车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