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直处于“全城热恋”的豪车,仿佛被直接端进了冰箱,被市场意外“急冻”:
“辉腾降20万、途锐只卖62万,宝马新5系不再加价、奔驰E级0首付,就连曾经加价15万的路虎极光也有神秘回馈;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豪车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积压,个别品牌的库存甚至已超过2.5的‘死亡系数’,资金积压高达2个多亿元;与此同时,年初热火朝天的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沃尔沃、英菲尼迪、进口大众等的新增网点开业时间一再延期……”
“价格血拼、新店推迟”,豪车厂商的生存状况到底怎样?豪门格局如何演变?现在出手是否为最佳时间?本期“成都豪车时尚消费调查”,将为您一一揭开这些神秘答案。
买主少任务重经销商大呼“挺不住”
通用CEO艾克森预测,到2015年-2016年,豪华车在中国的增长将接近零。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豪华车的增速由过去疯狂的50%降到现在20%左右,而且增速还将持续放缓。伴随GDP增速的放缓,豪华车增速逐步下降也在情理之中。“豪华车客户对今年经济形势、未来预期并不看好,对于豪车消费更加趋于谨慎。”一位曾经的奥迪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豪车经销商老总向记者大吐苦水:每年年初厂商都会给经销商下达当年的销售目标。去年的市场好,豪华车市场销量增长普遍都在50%左右,但今年在增速骤降至15-20%的情况下,销售任务却一再攀升。“简直挺不住了”。不仅如此,豪车厂商疯狂的“跑马圈地”,使“僧多粥少”的局势更加严峻,市场争夺战更趋白热化。
急降温挤泡沫豪车直喊“回归理性”
“挤去泡沫,回归理性,豪华车才会良性发展。”《中国经营报》记者周远征认为,“豪华车市场随中国经济调整而调整,其实从狂热回归平静,才是市场的正常节奏。”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竞相抢购,加价提车,到理性购车,不过是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我国豪华车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豪华车的市场份额占乘用车总量的8%,这一比例低于成熟汽车市场,发达国家豪华车的市场份额一般在15%左右,德国甚至高达近30%。这表明,豪华车市场的消费力依然存在。对于未来预期不必盲目悲观。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