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今,车市疲软,处于销售终端的经销商承受着高库存、降价销售、销量走低等局面。面对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经销商们纷纷寻求转变,由此催生了融资租赁这一“汽车+金融”的全新业务形态的快速发展。
融资租赁最早起源于欧美金融交易,后来“进化”成国外汽车购买的主要方式。所谓汽车融资租赁,是指客户在缴纳一定保证金后,每月只需支付约定租费,期满后就可获得车辆所有权。但在目前的国内汽车租赁市场上,经营性租赁是主流,而汽车融资性租赁的模式还不成熟,风险大,市场难以打开。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激进的信贷销售模式副作用开始显现。在众多汽车经销商中,上市公司庞大集团就因汽车信贷业务“官司”缠身。如何在创新业务模式的同时,规避风险已成为车商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创新业务模式
据了解,近几年全球汽车融资租赁销售额每年在2000亿美元以上,而国内汽车金融销售占比不到20%,融资租赁在汽车金融销售中的占比更是少得可怜。2010年底,北京市开始的摇号政策,为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而经销商投资汽车租赁则成为了2012年的一大新闻。
事实上,从2011年年初开始,北京市的部分经销商就开始了小规模尝试这一“以租代售”的方式,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但是,由于“融资租赁”这一业务涉及到金融领域,运营模式在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商务部等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资质的审批上十分谨慎。此前一些经销商在并未取得“融资租赁”资质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开展“以租代售”的业务,这一业务被主管部门发现后,纷纷被叫停。
商务部曾在去年8月份表态,正积极推进金融租赁,减少准入限制,在多方面完善监管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快汽车金融租赁试点的常态化工作。商务部释放的这一信号非常明确,汽车融资租赁将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资本将涌入这一产业。
去年6月份,奔驰在京正式宣布成立梅赛德斯-奔驰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租赁产品和服务。目前,奔驰、宝马等生产厂家以及大型经销商集团如庞大等纷纷成立专业的汽车租赁公司,各大银行也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加紧抢夺汽车市场的这块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新兴的模式是否能够被市场广泛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目前由于整个国内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非金融机构很难拿到真实有效的信用评价资料,无形中为这一运营模式的风险控制增添了许多变数。
成效“双刃剑”
对于融资租赁的成效,以“冀东模式”起家的庞大集团显然已经尝到了甜果。在“冀东模式”之后,2009年,庞庆华试图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进一步拓展,并于当年4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庞大乐业租赁有限公司,开展汽车及工程机械租赁、融资租赁业务。
据了解,2010年,庞大集团融资租赁业务起步,当年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仅为1.8亿元。时隔一年,这一数值已经猛增至42亿元。2012年中报显示,庞大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57%,达7.9亿元,高增长主要受益于融资租赁业务,庞大实现融资租赁手续费和利息收入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83%。
但这种让其迅速发展的经营模式,如今正让庞大“官司”缠身。近日,媒体报道称庞大集团“诱骗购车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国家明令禁售车辆充当正规车辆销售、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此,公司董事长庞庆华回应称,“合同欺诈门”已是“陈年旧案”,并坚称媒体报道不符合事实。
不过,庞大集团因融资租赁惹纠纷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重卡和工程机械销售都十分不景气的2011年,不少厂家开始主动提出将客户购车首付降低来提升销售量,而号称可以实现“零首付把车开回家”的融资租赁业务更是大受追捧。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基建投资趋于稳健导致开工量的下降等,激进的信贷销售模式副作用开始显现。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统计显示,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客户平均违约率已达到25%至30%。
如何规避风险成为经销商们的难题。据记者据了解,融资租赁业务有7%-8%资金使用成本,此外,还要面临下游客户违约的问题,经营风险较高。由于起步晚,再加上相关配套机制的滞后,融资租赁业务在管理、监管方面还有更大挑战。
“目前融资租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消费者对融资租赁业务的熟悉和接受程度的加快,国内汽车融资租赁或将迎来车市新的春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