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国兴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引起了强烈关注。报告预计,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破亿,10年左右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2月20日光明日报)
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即将破亿?不错,社科院的报告里写的明明白白。面对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部分媒体却表示出一种担忧——私车过亿是“惊喜”还是“惊吓”?但在笔者看来,这岂止是惊喜,分明是大大的惊喜。私车过亿,不正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果显著吗?只是在惊喜之余,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私车过亿风暴,倒需要我们沉着以对,但绝非“惊吓”这么夸张。
媒体之所以会喜忧参半,无非是在担心,面对如今的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和土地稀缺等诸多短板,私车过亿时代来的如此之快,我们hold住吗?
我们可以先看看邻国日本的情况。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25分之一,根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其汽车拥有量与我国相当,分别为7400万辆和7800万辆。可现实情况是,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交通拥堵情况,日本都明显优于我国。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即将来临的私车过亿时代,我们应该能hold住。
然而看看北京今年1月里长达26天的雾霾天气,我们似乎又不乐观起来了。因为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乃是北京PM2.5的最大来源。但媒体可能错估了一个问题,私车过亿时代到来,并不意味着过亿的私车每天都要上路。如果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足够合理,不需要让众多上班族每天横跨大半个城区;如果我们的公交系统足够发达,且还不怎么拥挤,购买私家车的主力军——工薪阶层怎会倾其所有(某些地方还要排队摇号)去买辆车添“堵”呢?开车远比坐车累,算经济账也吃亏,横竖都是个“堵”,有人就情愿坐在自己的车里被堵,也不愿被堵在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轿车将大规模进入家庭。而如今我国步入人均GDP3000美元殿堂的城市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即将到来的私车过亿,是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有关部门与其因现实的尴尬设置门槛抵触私车过亿的来袭,不如先从“惊吓”里走出了,先把属于自身的责任承担起来,而不是靠野蛮剥夺他人的某些正当权利为自身免责。比如这一点就着的雾霾,汽车尾气也许是占了大头,但各地已经呈现出的脆弱生态环境难道不是根本原因吗?
私车过亿的时代即将降临中国,形势喜人,形势逼人。面对这滚滚车流,也许政府、私家车主都各有各的小算盘。如何应对,离不开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更离不开广大车主理解与配合。双方如何摆正心态,找准切入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仅靠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说了算,也许治得了标却治不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