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两会即将来到,在汽车界,两会里当然也有我们自己关注的重点议题。总结下来无非两点,一点是值得关注的与汽车和民生都相关的议题,还有就是与汽车工业发展相关的议题。今年的两会上,热点同样无外乎这两大点。
汽车民生话题——继续恶化还是改善?
毫无疑问,我们对于汽车民生的期望,绝大多数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某些代表们看来,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牺牲一定的汽车民生就是有必要的。
油价到底是上涨是跟随国际油价,还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环境而做的特殊调控?元宵节当晚,我国油价正式上涨。涨价的理由,当然是跟随国际油价的波动而动。不过无独有偶的是,当天台湾的油价也跟随国际油价在变化,却是下降而不是上升。
因为大陆油价的调整周期原则上是22个工作日,而台湾的油价调整是一周调整一次。同时,台湾的油价只参考WTI(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油价波动,而大陆的油价参考的是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综合变化情况,所以,这次大陆与台湾油价的同时调整但调整一上一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这依然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方面显示民众对于油价调整的不透明的不满,另外一方面,是对于油价整体涨快跌慢的不满。对此,我个人的理解,只能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和用车次数,从而缓解交通压力,减低汽车带来的大气污染了。
中国汽车交通环境仍然在进一步恶化,两会代表和国家政策在此方面是否有更佳有效的解决之道?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人们不再关注的是销量大增给我们带来的世界汽车大国这一精神快感,而关注的是,我们为交通拥堵付出了多少时间成本,我们的大气环境被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吐出的尾气污染得多么严重。
对此,政府目前的政策,无不是以限字当头。限购、限行、限停等等,在短期内,这些政策似乎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总会被逐渐增长的汽车保有量所消化。除了这些“限政”,我们的政府又将会出台哪些措施和政策,来从长远解决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带来的各项负面作用呢?
汽车三包政策是否能够在两会前进一步细化?今年1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汽车三包政策,它将会在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对于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我们当然是鼓掌欢迎的,但是政策既出,下一步要做的当然就是想方设法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让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汽车消费者,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人。
理想与现实总是会有一定的距离的。对于汽车三包政策,汽车评论员周丽君在微博说,“如果汽车三包能够把‘举证难、鉴定难、理赔难’这三样包了,我就放心了。”很显然,这三点正式汽车三包政策真正取得实效的三大难点。那么,汽车三包政策细化工作,就应该是三点的落实上。在两会上,我们会看到代表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吗?
汽车召回条例能否真正让我国汽车安全更上一层楼?相对于汽车三包政策,汽车召回条例已经在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相对老版的汽车召回条例来说,新版在处罚力度上加大了不少,威慑力自然会提升很大。不过我们对召回依然存在疑虑,且与三包政策的疑虑是一样的,就是这一法规到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召回条例与之前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问题是,谁来确定和如何确定汽车厂家确实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召回?虽然看起来国家质检总局承担了这一份责任,可是他们目前却很难说有这样的鉴别实力。另外,临时的汽车鉴别专家组,该如何避免被腐败,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将直接决定,召回条例只是一小部分人牟利的工具。
汽车民生还有一个关注点,是我国公车改革和交通环境教育这两点。新年一开始,由云南宣传部公布部长公车所引发的一系列有关公车改革的争论,以及在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都预示着这两大问题将会成为2013年关注的焦点。
公车改革到底该如何进行下去?2013年的两会上,是否有进一步的国家性政策推出?温总理在去年的两会上提出的是,公车等相关行政支出原则上不增长,那么新一届政府的目标,会不会变成一个消除公车的中长期目标?
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虽然看起来有些偏严了,但它对与规范我国交通环境所起到的作用将会是非常积极的。然而,如何能够让民众变成自觉遵守而不是怨声载道,是政府执行新规定面临的新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关键,就是减少公车和部分特权人士在汽车使用上通过各种资源逃避处罚的现象。
汽车产业的矛盾——要GDP还是要环境?
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而矛盾的根本,则是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给我国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毫无疑问,现在困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是要用汽车产业带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还是应该把汽车产业的发展放一放,将环境的治理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国家倡导的兼并重组何时才能大面积的到来?尽管我国政策倡导兼并重组落后车企和产能由来已久,但是真正能够实施的兼并重组却少之又少。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另外一方面,则是我国汽车市场的生存环境还不够恶劣,那些即使是落后产能的厂家,依然有它的生存之道。综合这两点,我以为在政府层面,必须尽快破除对这些落后车企的地方保护,减少地方政府为落后车企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使之尽快与更加先进的企业进行融合。
我国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是否只能把宝压在电动汽车上?一般情况下,我的观点始终是既然制定了政策,那么大家就应该齐心协力的争取完成,但是在两会这个时候,这个问题我想是可以拿出来再讨论讨论的。我国电动车发展规划的制定,已经有超过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在这期间,我们并未看到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瓶颈的几大问题,有任何革命性的突破。在新年一开始,美国政府宣布放弃当初制定的电动车销量目标给我们以警醒——电动汽车,到底是否应该真的是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唯一出路?
汽车的节能减排是根本目标,日本和欧洲市场走的是小型车的路子,欧洲还有柴油车这条路在积极前进。美国和中国是近年来积极发展纯电动车的国家,不过美国的这一轮纯电动车的高峰已经基本宣告结束,而中国的纯电动车战略还在继续。过去,有很多代表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提出其他各种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今年的两会上,这些提议可能会再次增多起来。那么,在国家层面,是否可以考虑放开政策,从节能减排这一根本出发点为目标出发,来敦促厂家研发节能减排汽车呢?
最后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国家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在我国公务车采购目录中,全部为自主品牌。对此,社会各界评论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国家理所应当做的事情,而反对者的一部分则认为,要想让自主品牌顺利发展,就必须要让它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否则是无法培养出世界级企业的。
对此我认为,政府部门对于自主品牌的合理支持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两大阵营的起跑线并不在同一水平。合资品牌携成熟车型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而来,还有中方的支持、曾经相当长时间的政策优惠等等。中方则是在歧视中逐步成长起来,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易。而如今自主品牌所面临的瓶颈,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导致这一瓶颈难以突破的,当然有自主品牌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责任,我认为也正是政府所造成的。如今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只能看做是一种补偿。
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