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后,曾经让其在全球攻城略地的强大制造业遭遇发展瓶颈。而对于企业的运营者们来说,一系列新问题则必须提上日程。
3月18日晚间,本田佛山变速箱工厂继2010年发生劳资纠纷后再度发生此类事件,但据称该事件仅造成工厂当晚停产,第二天即全面复产。本田在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生产正常,未受变速箱工厂事件影响。
对于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来说,无疑已经到了必须重新检修的时刻。
加速取代人力
中国汽车企业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因素带来的低人力成本优势,却忽视了通过长期技术创新与积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年轻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等压力加大,劳动成本大幅提升,我国过去几年靠人口红利形成的低劳动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劳动成本的上升传导至实体产业中,进而形成我国实体产业面临的更大负担。
中国汽车业不得不直视一个严峻问题——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未来,如何控制成本、保证生产和销售呢?以汽车行业的历史发展路径为例,随着劳动力成本进入大幅度上升的通道,将迫使国内的汽车企业开始大幅度提升机械化的比例,相应减少基础员工的数量。以丰田为例,这家年产接近900万辆汽车的庞然大物,全球员工总量不超过30万,而比亚迪汽车年产量不足45万辆,雇员总数却达十几万。
用低成本带动高速发展,是比亚迪的成功模式之一,这一模式也被王传福复制到了比亚迪汽车。但比亚迪利用人口红利的方式来发展的优势在慢慢丧失。比亚迪最近两年也在进行大规模裁员,更加重视如何运用技术改造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其中包括生产设备研发、生产流程改造和材料改进等。这一变化,毫无疑问会对中国现代工业进一步的推动产生巨大的推力,加速中国工业革命驶向纵深。
推动技术变革
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成本优势逐渐降低乃至消失带来的另一影响就是,消费结构趋于稳定,低价车优势趋小。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还需要企业在自主研发上发力,着力打造身负企业基因的优秀车型,努力做到与国际汽车企业在同一个水平上竞争。
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一致的是,汽车技术并没有相应的快速提高,原因之一就是相关技术人才缺乏并一直没有太大的改观。
以大规模制造的汽车工业为例,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这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在人力资源增长停滞的压力之下,从先行者奔驰汽车和福特汽车开始,在汽车工业化生产的每个阶段逐渐实施工业化,小至一个工位的工装夹具,大至大型先进机器人的使用,客观上,高成本的人力资源是推动100年来汽车渐进性变革的动力。
目前的情况是,国际大型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快于中国企业,加上其雄厚的技术积累,使得中国汽车企业通过技术提升竞争能力的计划变得不可预期。 反观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口红利,这些本来应该发生的类似革命,迄今为止仍然未能在汽车制造和相关制造行业中进行。
从这个角度看,人口红利减退未必是坏事,它可以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倒逼机制,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