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交通 > 汽车交通新闻

北京400米马路200个井盖 开车犹如过山车

2013年04月03日16:3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喜斌
金台路人行道井盖密集
金台路人行道井盖密集

  长沙女孩杨丽君不慎掉入下水道,至今不知所终。而关于“井盖吃人”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

  北京东三环外,金台路穿过红庙路口,一直由南向北,通向朝阳北路。车辆轧过井盖,时常会发出当当的响声。红庙路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大约0.5平方公里的道路上,有超过500个井盖。或在主路中央,或在辅路上和人行路上。密集之处会出现十几个井盖集中在一起,红庙路口向北辅路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个井盖出现,近百个井盖整齐地排成一排,一直向北延伸着。居民笑称:“这里路上的井盖比路边的树还多还密。”

  红庙路口的井盖密集到什么程度?城市道路中,又为何会出现如此密集的井盖?

  一条道路 “井盖比路边的树还密”

  金台路,车辆虽不多,但车速并不快。由南至北的金台路,得名于清乾隆年间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碑。朝阳路与金台路的交叉点,便是红庙路口。

  沿着红庙路口向北,密集的井盖便出现在辅路与主路上。金台路西侧辅路上,每隔两三米便会出现一个井盖,随着道路向北延伸。一位居民表示:“井盖太多了,这么短的距离就有一个,为什么要这么密集地挖井啊?在这附近走的时候肯定担心,尤其是下雨之后,谁知道脚底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金台路口向北,路西侧共有连续的井盖近80个。井盖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在此之后,也有“不守规矩”的井盖站在了队列之外,星罗棋布地在马路上占据着一个位置。行人常常绕过井盖,在马路上画着龙,“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在马路上开车,警察把他拦下来问,‘你喝酒了?为什么左右晃’。那人回答‘我没喝,我是躲井盖呢’。这条路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我骑车的时候也总是七拐八拐的。”

  金台路东侧,同样有近80个井盖连成一排。与路西侧不同的是,每个井盖周围都有一块方形“补丁”,“补丁”的颜色也深于路面其他地方,紧紧地围住井盖。居民王先生笑称:“这个区域井盖的密度非常大,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看到了吗?这条路上井盖的数量,比路边的树还密呢。”

  红庙路口向北至第一个红绿灯,距离约为371米。据不完全统计,金台路西、路东的井盖数约为200个。住在红庙北里的一位居民说:“颠,怎么不颠呢。有时候,开车别看不堵车,也经常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那么开,井盖那么密集,根本躲不过去。”

  一个区域 半平方公里500多井盖

  朝阳路与金台路交会处,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在路口上大约有超过20个井盖出现。由于该路段交通量较大,公交车、出租车、小轿车、货车等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车辆碾轧过井盖时,耳边时时能听见“哐当”声。

  “跟坐过山车似的,忽悠忽悠的,有的井盖已经比路面低很多了,更像是一个坑,轧上去就哐当哐当的。”司机张先生说,他最不愿意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就算路上车少的时候,也开不起来速度。”

  沿着红庙路口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路上不时能见到明显凹陷的井盖,车辆驶过,碰撞凹陷的井盖后发出“哐当”声。许多司机抱怨,行车时这些凹陷井盖添了不少麻烦,既要避开又要注意前后车辆,以避免发生交通意外,这无疑增加了行车压力。

  红庙路口向南至华贸公寓门前,距离约453米,井盖的排列没有红庙路口北侧那么规则。横七竖八地在辅路和主路上,四五个形成一条斜线,或是七八个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星星点点地散布在马路上和人行道上。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453米长的马路上,道路两侧共有井盖数量为200个左右。刘先生说:“如果是下雨,视线不好的时候,通过凹进去的井盖就更难受,颠簸得更厉害。而高低不平的井盖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走着都不放心。”

  沿着红庙路口向东至第一个红绿灯止,在这段距离约为327米的道路两侧,井盖数量约为100个。红庙路口向西至第一个红绿灯止,距离约为327米,井盖约有65个。井盖出现的位置并不规律,主路中央、辅路两侧、人行道上。63岁的张阿姨说:“井盖没了就相当危险,现在小孙子放学回家我都拉住了,不让他乱跑。”

  记者粗略统计,以红庙路口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的区域中,南北距离约为824米,东西距离约为615米。在这块面积为0.5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各种井盖数量超过500个。

  多头管理 井盖分属多个单位

  在这块0.5平方公里的区域中,井盖上的标识并不相同。

  “信”、“水”、“雨”、“污”、“绿化”、“热”、“TV”等超过十五种标识,还有几处井盖上没有标识。

  井盖的标识也将其功能表露出来,供电、供水、燃气、热电、有线电视、电信、绿化、排水、路灯等。红庙路口向北,连续出现的近80个井盖中,多数写着“水”、“污”字样,井盖上同样写着责任单位,污水井盖上写明“北京市政”,另一种井盖上写明“市政工程”。

  从井盖中写明的责任单位中,井盖的主人分属十个单位,自来水集团、电信公司、市政、市政工程局、电力公司、排水集团中水公司、热力公司、有线通信公司、路灯管理处、交通部门。

  “每一个井盖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主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表示,这些管理单位都有各自的管道设施,建设和维护也都是独立进行的。而管道越多,出现在路面上的井盖自然也就越多。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管线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井盖分别属于各自的管理部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管理的权限在于建成后的综合协调,日常的养护巡查是由井盖的产权单位负责。每个井盖的产权单位是主体责任,每个单位之上再由某个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来主管,管理的部门比较多。具体的设计是由相关设计部门负责。一条路建设初期,在什么位置设置一个井,在什么位置铺设管线,需要到相关部门领取一个路由许可,经过批准后才能具体在哪里铺设管线、设计井盖。如果路上的井盖需要变动、维修,还是需要重新申请,需要通过路政部门来审批,不能随便挖路,需要得到路政部门的允许才可以。如果想改变井盖的位置,还需要重新办理规划的手续。

  密集的井盖数量也会让道路出现损伤,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表示,过多的井盖会对道路整体结构有损伤,混凝土路面,井周比较薄弱,如果对基础回填的密实度检查不严格,经过雨水浸泡,就会出现沉降不均匀的问题。这就导致许多路面的井盖周围都出现了“补丁”。

  各自为战 各挖各的管线不共用

  金台路向北,近80个井盖连续出现的情况,让许多居民很是费解:“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多,这么密集?”

  “设计的问题,问题出在了前期设计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认为,早期修建的马路下面,通常只需要铺设少量管线。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式管线越埋越多,翻修一条马路常常涉及到十几条管线的铺设。众多的管线却缺少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由于投资方不一样,建设前没有协调,各部门各干各的,就造成了城市马路今天挖、明天埋,成为马路“补丁”。

  在专家看来,多如牛毛的井盖,显现出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同时也显露出管理上的复杂。在实际操作中,管线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设置一个检查井,而检查井又分属多个部门和单位,每个部门都设置自己的检查井,但各个单位间并不共用。从而导致许多路面上出现了星罗棋布的井盖,导致了路面井盖看起来又多又乱。“十几年前某个区域只是一片平房,但是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供水、排水等的压力也是以前的几十倍。楼建高了,但是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目前的管理模式是,每一种管线都需要单独修建自己的检查井,井盖的产权过于分散,导致集中管理难。”

  “国外采用的是‘共同沟’的模式管理底线管线,也可以解决地上和地下出现的问题。”专家表示,共同沟将各类管线集中在一条隧道中,避免了地下空间错综的管道和地面上星罗棋布的井盖。同时可以降低养护成本,但是前期需要较大量投资。“不同的部门间很难平衡,资金来源、参与意愿都不同,推广‘共同沟’存在着一定难度。”(记者 赵喜斌 文并摄)

(责任编辑:宁利涛)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