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上海车展就要拉开大幕,但人们对上海车展的关注度,似乎已在不断的被转移。原来的新能源看点,新车看点,似乎已经被一些来自车展前的原因所冲淡。像美国在不久前宣布的放弃新能源汽车的计划以及众多企业在下滑明显的阶段不知所措,或许都是造成新概念不能顺利推出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这一次看新能源汽车与新概念车,显然是理性要大于感性的。这不仅是由于,日前的日内瓦车展概念车的地位明显降低,还在于现在的消费者需求更愿意与现实挂钩,概念车的地位窘迫也就成了某种自然现象。
具体到概念车为何显示出窘迫的问题,这不是企业不够重视、更不是消费者需求的减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能源的处境不同以往以及概念车对新车的影响在人为被的减弱,自然也就会使这一车展的宠儿,慢慢的在退去头上的光环。所以,在上海车展即将到来的时候,怎样看概念车的走向以及如何客观的看待企业对概念车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抱太大的期待面对概念车,不仅不能够如愿以偿,还会影响到对新车的看法,这才是最得不偿失的问题。
企业的态度让概念车走下神坛
对于概念车来说,一直以来都在新车推动方面有着很高的地位。特别是,自从有了让人津津乐道的“大嘴”设计以及“流线”车身等市场特征的出现,以至于这样的号召力概念,都被全世界车型所借鉴与模仿。这样的概念,似乎用几十年出一个来形容也丝毫不过分。由此就可以说,概念车所形成的带动型之大,往往会使一代或几代车型受益。然而,也需要看到,概念车正是由于它的感染力巨大,才使得新概念的难得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在很多的时候,概念车的出现都会造成人们比较的目标。为此,设计师们再多的努力,也会在现实车型的丰富面前显示出单薄的一面。这确实不能不说是一种设计界的“既生瑜、何生亮”的问题。
对于概念车是否走下神坛的问题,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来自产业整体发展的问题,确实是造成概念车发展不利的关键。一方面是车型众多,早已处于饱和期的新车,自然需要大量的消化时间,这就给概念车的需求,无形中形成了客观阻碍;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从行业整体的角度上看,新能源不可能沿用以往的设计,自然也就会使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有别于过去。再加上这个领域技术的不够完善,所以,新能源概念的推出也就会不断的被拖延。考虑到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概念车需求自然就会不断的被减弱。
国内重视概念车为何更要谨慎
在国际车展对概念车降温的时候,国内重新看待概念车的价值,显然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重视概念车会存在风险性、还在于现实的概念与成车之间的脱节严重,以至于国内汽车发展,更需要瞄准世界发展的趋势,才能够真正使自身走上快车道。如果,不合时宜的大力推概念车,不仅得不到所需的引领概念、还容易陷入到重复浪费的尴尬局面之中,这才是最不值得的问题。
就拿重视概念车的风险来讲,很显然随着意大利设计的下滑,已经出现了设计的青黄不接的局面。在这个时候,虽然说存在着一定的“逢低买进”之说,但就是由于概念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仅仅买到缺乏十足含金量的草图,显然是不能很好驾驭概念引领模式的;另一方面概念车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更是影响概念车突破的关键。可以说,在国际设计中,真正能够形成量产的概念车所占的比重并不很大,如果硬性的将概念车变成现实,只能够使成车出现左右为难的效果。特别是在国内汽车转变势在必行的阶段,就更需要对新车的推车谨慎、再谨慎!
客观的讲,概念车对汽车品牌出新是举足轻重的。但就是因为,这样的概念形成,也是需要各方面前提条件做保障的。它不但需要创造性的无中生有、也需要赏心悦目的表现手段、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艺保障,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概念车的形成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否则,为概念车而概念也好、急于求成的制造概念也好,都不利于创新性概念车的出现。所以这就需要业界和消费者,能更客观的看待概念车的高峰与低谷,这才是使汽车发展保持稳定与健康的关键。
(本文系供搜狐汽车独家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