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汽车召回不宜过度炒作
此次丰田的召回事件是世界性的重大新闻,导致丰田在北美市场遭遇严重的产品信誉和经济损失。
消费者必须享受良好的产品服务,厂家必须尽力消除产品故障隐患,这两者需要循序渐进的平衡。当目前毒奶粉、疫苗等社会基础环境仍缺乏诚信时,拔苗助长不是好事。世界普遍存在的召回事件变成中国制造商胆战心惊的灾难性信誉危机时,消费者真正应该享有的快速消除隐患的权利实际上更难保障。我们需要建立真正的可持续的风险监控体系以及和谐的召回环境,强势的个案胜利并非体系性解决方案。我们作为消费者希望的是所有该消除的隐患均快速消除,而非炒作扼杀召回的常态性机制。
G. 节能减排应鼓励小排量
中国汽车节能有失控风险。近日美国出台了节能的控制线路图-2012年到2016年,所有在美生产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必须达到每百公里7升的平均油耗标准,比现行每加仑25英里的标准提高了42%。中国的节能控制政策还没有有效控制平均油耗控制政策,仅有分级别的油耗指标。虽有分级控制,但没有总平均量控制,这不利于控制油耗和引导消费的节能化控制,以致中国的豪华大型化趋势不可阻挡,政策的总控制方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防止相对节能的大型化趋势。
新能源车要真自主。随着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形成和政府发展新能源车的迫切心情,国外新能源车厂家在中国跑马圈地越来越厉害,中国不应成为国外厂家试验田。国有汽车集团尤其要自重,有政策有资源,不能为新能源概念而助力国外企业占领中国市场,毕竟简单合资学不来核心技术,发展新能源要靠自强。
而中国目前的电动车发展也应该两手抓。近日德国奔驰明确宣布虽然已经牵手比亚迪进行电动车技术合作,但戴姆勒仍将坚持在电池领域的独立研发和生产。奔驰联合中国企业发展应该是看上成本优势,同时不放弃自己的技术机会,这是德国人的两手抓。一方面是经费式的产学研电动车研究,另一方面应该是山东的山寨电动车模式。如果中国电动汽车出现类似电动自行车一样的逆境成长的普及化现象,这对现有的正规汽车企业应该是更严重的冲击,因此现有汽车企业也应该两手抓,确保多种突破的机会都不丢失,毕竟中国经验证明低端的先成功机会远大于高端。
2、2010年汽车市场高增长,销量应达1700万台左右
| |
图表1 乘用车03-2010年表现对比分析 单位:万台,% |
2010年3月中国汽车市场增速,110%,较2月的46%和1月的124%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随着1月的增速峰值和3月的回落,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回归常态,1季度属于承前启后的高位。
今年的增速较高主要体现在乘用车与商用车的同步高增长上,09年商用车增速比乘用车低近一半,而且没有出现过年度累计增速超过50%的高增长情况。今年的商用车开局异常的好。由于09年1-3月是市场信心未恢复的最低点,今年的经济增长较强,商用车的弹性也就剧烈的体现,因此增速超高,这体现了经济回升的效果,是难得的汽车行业振兴效果,同时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
2010年的市场形势复杂,但由于经济回升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先紧后松趋势,加之购置税和下乡补贴的年末到期因素,2010年的汽车市场增长应较好。乘联会秘书长绕达先生预计2010年车市有望达到1700万台,增速达到25%左右。
3、3月汽车销量冲高到174万
| |
图表2 中国汽车厂家04-2010年销售走势 |
2010年的3月的174万销量属于强力冲高,创出历史新高,但较1月的销量增长仅有8万台,这是近几年中的增长较弱的。09年的3月基本是春节后的活跃期,因此出现较强的销量攀升趋势,而今年的3月各种冲高条件均已具备,因此理论上还应该走得更高。但3月环比1月的上升5%还是偏低,考虑到09年12月特殊因素以及前几年的年末压库因素,2010年的3月销量较09年12月和1月的153万台的平均销量,增幅仅有13%,这是近几年中最低的,市场进入周期性变化的平衡期较明显。
4、08-2010年汽车月度增长分析
| |
图表3 中国汽车月度总体走势特征 |
2010年3月汽车同比增长110%,是近几年以来的增速次高点,其中商用车的增速下滑更明显,但商用车的实际走势并不太差。
商用车从1月的增速178%下滑到3月的113%,其下滑速度主要是09年3月的爆发式增长造成的。09年商用车始终增速稍低于乘用车,但随着投资到位的商用车增长趋势较好。09年3月的商用车同比增速低于乘用车,因此2010年3月的增长速度仍突破100%属于经济增长和基数的双重因素。
如果对比3月和2月的环比走势看,乘用车的3月销量较2月增长34%,而商用车环比2月增长75%,商用车走势仍处于较强区间。
5、05-2010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 |
图表4 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特征 |
3月的市场零售发生转折。乘联会统计的零售体现出09年国内零售的持续强势,从09年3月起步的连续12个月的持续高位拉升成为历史少有的跨年度行情,12月创造峰值后,2010年12月在新高位置出现销量稳定。剔出2月春节因素,3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下滑幅度较大,这仍是岁末年初连续透支带来的销量下滑结果。随着市场的走向平淡,2010年的市场不会类似09年的持续爬升,季节性的波动应该重新出现。。
6、05-2010年汽车主力车型增速特征
增速对比 |
05年 |
06年 |
07年 |
08年 |
09年 |
10年1-3月 |
汽车 |
14% |
25% |
22% |
7% |
46% |
72% |
狭义乘用车 |
25% |
35% |
25% |
7% |
48% |
77% |
轿车 |
24% |
37% |
23% |
7% |
49% |
70% |
MPV |
43% |
23% |
18% |
-11% |
27% |
120% |
SUV |
21% |
21% |
50% |
33% |
50% |
162% |
微车 |
11% |
14% |
8% |
10% |
78% |
65% |
微客 |
10% |
10% |
8% |
8% |
80% |
74% |
微卡 |
15% |
25% |
8% |
19% |
73% |
33% |
大中轻客 |
-2% |
7% |
21% |
-3% |
4% |
41% |
重中轻卡 |
-3% |
14% |
25% |
4% |
25% |
67% |
图表 5汽车主力车型增速特征
2010年1季度的市场开局出现难得的和谐增长,狭义乘用车、微车、客车、卡车这几大主力车型的销量增幅都在40%已上。2010年的汽车主力车型增长较快的是09年增速较慢的,例如客车脱离前几年的低迷,而MPV的增速也大幅回升。09年增长最快的微客在今年增速回落,补涨现象较明显。估计是否由此出现市场的高增长接近极限而回调的结论也是合理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