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主流媒体联手搜狐微博 倡导关注骨髓捐赠 > 骨髓捐献新闻列表 |
2月18日,本报A04版刊发的《本报记者欲捐"血液种子"救温州小伙》,在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不少读者在向欲捐"血液种子"的本报记者赵丰玉表示敬意的同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作为捐献前的准备工作,赵丰玉昨天注射了两针动员剂,目前身体没有明显不适。
【准备工作】 打了两针动员剂
2月18日早上,时针刚刚迈过6时,赵丰玉便起床了,"今天,要去医院打动员剂呢"。简单收拾完后,没有吃早饭,他便往医院赶。
前一天,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人员文梅英特意叮嘱赵丰玉:第一天早上要空腹,因为打第一针动员剂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抽血体检。
8时30分,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赵丰玉在省肿瘤医院进行了抽血检验。
抽血检验后,第一针动员剂从胳膊处注射进赵丰玉体内。晚7时,赵丰玉接受了第二针注射。
什么是动员剂?这是一种药物。人的造血干细胞平时大多在骨髓中,动员剂,就是号召造血干细胞"加班加点"工作,多分离出一些造血干细胞,并释放到血液中。一般来说,一个志愿者捐献前,需要打9针左右动员剂。
打完动员剂身体是否有反应?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龑(yan)莉说,一般情况下,志愿者第一天不会有反应,第二天开始会有点不适,比如腰酸、困。"不过等捐献结束后,这种症状会立马缓解。"
2月18天,打完第一针动员剂后一个小时,赵丰玉便回到报社开始工作。截至昨晚8时,他说,没明显感觉。
【读者反应】 我们愿当志愿者
2月18日,本报记者欲捐"血液种子"一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在向本报询问捐献常识的同时,也向赵丰玉表示敬意。手机号为138××××5979的读者给本报发来短信说:"我是大河报的一名忠实读者,今天看到记者赵丰玉助人一事,虽平凡但崇高,谨向你致敬!"
郑州市民孟先生说:"看到赵丰玉记者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我很感动,你们不仅有职业精神,更有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网友"铁打的垚垚"说:"我也要向你学习,去当志愿者。"
对于读者的祝福和关心,赵丰玉表示感谢,他希望热心读者也能加入到捐献者的队伍中。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说:"髓缘,其实就是随缘,很多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好事,遇到了就去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好人,遇到了,也别错过,免得以后后悔。"
【权威解答】
想报名请拨电话
昨天,手机号为152××××2338的读者在本报互动平台上留言说,他想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想知道怎样成为志愿者。
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文梅英答复说:对人体没有损害,和献血一样简单。郑州市的志愿者可直接到同乐路9号省血液中心报名,其他省辖市的志愿者可以电话报名,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报名热线为0371-65942847。
本次捐献过程中,本报记者赵丰玉会在搜狐微博(http://dhzfy.t.sohu.com)上向大家汇报有关情况,他说,这样做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事,真没那么难,也不需要太多勇气,就跟打针吃药差不多,只要身体健康,谁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