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迎来转型机遇
■本报记者 王 璞
2月24日,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权威人士预计,上调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资金3500亿元左右。
自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央行已三次加息、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紧缩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在这场抗通胀战役中,偏紧的货币政策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汽车业是机遇还是挑战?
货币政策趋紧必将波及制造业。根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的调查,目前,旗下70%的会员企业因货币政策趋紧面临贷款难的困境。
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趋紧,使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通胀压力会拉高原材料价格。因此,目前收紧的货币政策使贷款总量收缩,利率上调,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利润较薄的企业会产生一定压力。
货币政策趋紧对制造业的影响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它或许可以间接促进汽车业转型升级。专家认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转型升级。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将间接地促进汽车产业以及制造类企业兼并重组。
此外,符合发展方向的、可持续的、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环境中将受到格外重视。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投入会加大,央行、银监会也会通过信贷支持这一产业发展。
10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启动
2月24至25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总结大会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试点启动会在无锡市召开。结合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开展的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交通运输部宣布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武汉、无锡10个城市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其中涉及机动车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大力推广节能驾驶经验,加强营运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淘汰高耗能车辆,推广新能源和清洁燃料汽车。常隆客车为大会提供了4辆12米纯电动客车作为会议用车。万 慧 摄影报道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经进入部委会签阶段,有望于3月全国“两会”之后正式出台。
作为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该规划将明确怎样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方面有哪些内容?本报记者采访了了解该规划内容的有关专家。
调查显示 不少车企尚未形成新闻发言人制度
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向社会公布了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信息。这是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主体的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处于什么状态?他们对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又怎么看?日前,本报记者分别对国有、民营、合资等不同体制的十几家汽车企业进行了调查。
摇号时代 车企最怕各地效仿北京
自北京市出台“摇号限购”政策以来,业内围绕该政策的合理性和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如今,政策已公布两个多月,对北京汽车市场的冲击作用已开始显现。面对不利局面,汽车企业在产品投放策略和对当地经销商的扶持方面采取了哪些手段?汽车企业最担心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49.3%
本报讯 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发布《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七大特点: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例如,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6%),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服装、家纺、家电、汽车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变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新步伐。 仲旗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