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北京榜样》百姓系列评选 |
50年前的今天,邱钟惠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中逆转击败对手,赢得了新中国第一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50年后的今天,年过古稀的她将带您回顾那一段难忘记忆。欢迎收听今天百姓生活故事《50载国球记忆》上集。
![]() |
影像:4月4日下午,6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节目是了。
主持人:今天故事的一开头,我们要将时间回播到50年前。1961年的4月,北京春意盎然,而此时一项赛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就是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影像:按照国际规定,参加的人数最多,一共有70名,中国运动员有信心。
主持人:这是在新加坡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世界性体育大赛,在缺衣少穿的年代,小小的乒乓球成为了人们精神的寄托。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和这小小的银球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邱钟惠,新中国第一位乒乓球女子世界冠军。回想起五十年亲的比赛,已经76岁高龄的邱钟惠老人还历历在目。
邱钟惠:(东家庄)体育馆那就是位置,很多来参观的景点都把这个列为景点,都要看看,所有的项目,世界性比赛首先就是二十六届,在我们国内搞过,但是那个时候特殊时期、困难时期,老百姓粮食都定量,但是就是那个时候举办这个,我觉得就是很有重要意义,让外国人能看到我们遭那么大灾,我们全国还那么坚强。
主持人:中国乒乓球队准备迎战世乓赛的消息对于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在这个经济匮乏的年代,人们却并不缺乏热情,球赛的票一开售就被抢购一空。
邱钟惠:当时是有赠票,很多组织去的,也有卖的,听说有的单位是就几张票,那么一单位,抽那么几张票,所以去的人都隆重得不得了,把最好的衣服穿上,好像参加盛会一样的,很开心。
主持人:1961年4月4号,世乒赛拉开了战幕,中国男队不负重望,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日本队,在家门口第一次赢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而中国女队则接连受挫,赛前被寄予厚望的女团和女双都未能夺冠,此时,作为国家度主力队员的邱钟惠心中憋足了劲。
邱钟惠:打完团体赛休息,正好就碰上我们当时的(荣高堂)副主任,他就拿这张报纸说不错嘛,小邱嘛,你看也是套红嘛,我说第三,别给我看。
记者:套红是?
邱钟惠:套红就是大字,另外那个标题是用红的打上的,很醒目的,你看,在头版,而且还套红,我说是,是套红了,可是是男队拿冠军,女队可没拿。他说有志气,有志气,你这样也不错。我说要的是第一。他说好,那就拼单项,我说对。
主持人:其实按实力,当时大家并没有对女子单打抱有太大的希望。匈牙利的(高吉安)、日本的(松琦君代)都是夺冠热门,但是凭借着一股子热劲,邱钟惠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决赛。
影响:女子单打决战是一场使人惊心动魄的鏖战,邱钟惠和匈牙利选手(高吉安)近两年来曾经四度交手,双方各有胜负,这次战场老友相遇结果会如何呢?
邱钟惠:我跟她打过几次,她赢我的次数多一点。
记者:当时第一局上来先丢掉一盘,然后又扳回来一盘
邱钟惠:1:1,第三局又输了,而且她的气势很雄,再输一局就完了。
主持人:2:1领先的时候。
邱钟惠:她不在乎得很,坐在那儿递给她汽水,他就喝,谈谈笑笑,她根本没跟教练说话。我就看出,我说我知道她觉得她现在稳胜了,一定很马虎大意,我就趁轻敌马虎的时候,我就咬得你每一分,咬得你难受了,你一紧张了,我就有机会,我就改变了战术,我就不是稳打稳战了,我就发起抢攻,搏了。
主持人:邱钟惠抓住对手的破绽,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将比分又扳回了一局,此时女子单位打决赛进入到了决胜局第五局的较量。
影像:第五局的决战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高吉安)先连得四分,邱钟惠又慢慢地赶了上来,邱钟惠六字起板,20:18,(高吉安)削球不过网,一球定胜负。邱钟惠的胜利使记录世界女子单打的光榜上第一次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记者:当时最后一圈打完了全场都。
邱钟惠:站起来,我都看见了,都站起来,包括主席,就看见扔帽子的、扔围巾的,什么都有,喊着,喊什么听不见,听不清楚,反正整个就沸腾了。
主持人:在一万多名现场球迷和无数聚焦在广播前收听比赛的全国球迷的关注下,邱钟惠终于站上了世界锦标赛的最高领奖台。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子运动员,而在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邱钟惠回忆说当时还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邱钟惠:理论上新闻单位上,我有准备,打完比赛以后,要马上现场广播的,后来一看那个稿,就写我非常高兴,我今天获得第二名了,我一看不对,对不起啊,对不起。我才知道,原来他们都觉得我是亚军了,我就笑着说没关系,谁都没顾及到,我自己也没顾及到,实际我心里一直目标就是冠军。
主持人:1961年的春天,乒乓球的胜利奏响了最激动人心的乐章,在那个生活极度艰苦的年代,它适时地给了一个大国及其人们以积极的支撑力,而中国乒乓球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体坛传奇也从这里开始进入了新的篇章。而夺冠后的邱钟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伤痛不得不让她远离赛场,但是她并没有远离乒乓球,当教练、搞科研、学外语,后来又下海经商,关于邱钟惠之后的传奇故事明天我们接着说。
好了,刚才您收听到的就是今天的《百姓生活故事》,50载国球记忆。
主持人:昨天的故事当中我们说到邱钟惠在1961年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当中勇夺女单冠军,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在那一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史无前例地夺得了三项冠军,有人说也正是50年前的北京那次世乒赛彻底地把一个东方大国对小小银球的巨大热情推向了沸点。当然,随着比赛的胜利,鲜花、荣誉也随之而来,就连周总理也把邱钟惠和她的队友们请到了家里庆功。
邱钟惠:在总理家里吃过饭,这是最高礼仪了。在吃饭的时候,周总理说:“小邱,你算过你的总的胜分,小分跟负分吗?”我一想我没有算。总理说:“我可给你算了,你的总负分还比她多,多她两分,你们的比赛我都是很关心的。”
主持人:连周总理都如此关心国家队的乒乓球赛事,这让邱钟惠出乎意料,夺冠之后,邱钟惠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出于对冠军的喜爱,只要在街上被认出来了,就会有很多人围过来要签名,邱钟惠在夺冠后连看电影的时候都得等电影院黑了再进去,还没结束就得离场。
邱钟惠:我一上街,经常我们都是坐公共汽车,旁边人、后边人就在说。看他们的表情、眼神肯定是认出我来,在那儿说我。在那儿坐的时间长了,人家就赶过来跟你聊天、来跟你要签名。后来就戴着大口罩,就留两个眼睛,再围一个头巾,谁也认不出我来了,就比较方便了。
主持人:然而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胜利的喜悦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长时间训练量过大,过度劳累,邱钟惠病倒了。
邱钟惠:夺冠以前就疲劳,因为训练太劳累了,就有点低烧,就一边吃这个药,一边就坚持训练,然后打完比赛以后,低烧吃什么药都不行了,头也晕,后来以后总理知道了,就说一定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院,让我住了北京医院,就是过度疲劳引起的功能下降,头昏,然后脚软。
主持人:受到伤病的困扰,1963年,征战完二十七届世乒赛,拿到三项季军之后,邱钟惠退役了,转战幕后,成了国家队的一名教练员。但是此时伤痛还是在一直折磨着这位世界冠军,时常的头痛、低烧让她无法坚持在乒乓球台边继续自己钟爱的事业。
邱钟惠:因为当时我老发低烧,老是身体很不好,当教练就是说,走来走去给他们指点,甚至有的时候还要示范,但是我觉得我越来越吃力了,后来我想我不能耽误运动员,我后来就主动跟领导提出来,我就离开运动队。他说你离开运动队到哪儿去?我说我想好了,我说我到科研所。他们吓了一跳,说:“你一个高中生,你到科研所?那都是大学生、留学生,你到那儿不受重视,你受得了吗?”我说:“没关系,人的一生总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会努力去学,我会努力去追赶,即使我做不出成绩,我去探探路,这样把实践跟理论结合起来,应该是最好的,我应该去走走这条路。”
主持人:下定决心,邱钟惠来到了她并不熟悉的领域,开始了新的挑战。为了给自己充电,她到体育学院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到外语学院学习英语,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科研岗位上闯出了一片地。
邱钟惠:我说什么都要靠努力、靠奋斗、靠拼搏,首先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有志气,我就努力学,看书。
记者:在科研所的时候还出了两本书吧?
邱钟惠:一本就是叫做《乒乓球技术的研究》,薄一点,还有一本厚的《现代乒乓球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领先,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我们就提倡这种指导思想。
主持人:虽然不在乒乓球一线工作了,但是邱钟惠还是要经常回到国家队看看队员训练,与小队员们谈谈心、聊聊天,而此时国际乒乓球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一些一钱不曾想到的机器也运用到了训练当中,发球机在那个年代,在欧洲、日本已经广大使用了,而我们国家还依然没有引进。邱钟惠于是想到别人能够研制出来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落后。于是,这个科研所的研究员又开始琢磨着研发机器了。
邱钟惠:这个发球机是欧洲有,日本也有,但是它是单头,要哪个落点,只有把机头动一动才能变,不能自动的,也不能出程序,我就想我们要做就要比他们高,要出战术性的,我一个长一个短,可以左一个、右一个,而且旋转强度可调,然后我们老杜不是搞机械的吗?我就跟他谈,他说办得到,能做到,然后我们就找了几个人,就搞这方面的人,就商量,他们说我们造尖端的武器都造得出来,这个造不出来,不可能,后来这么研究,那么研究就做出来了。
主持人:就这样,在丈夫的帮助下,B82型乒乓球发球机研制成功了,这项发明可解决了国内球员训练必须需要陪练的难题,也加速推动了中国乒乓球技术前进的脚步。时间继续前进,进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不断寻求挑战的邱钟惠又有了新的目标,这一回是下海经商。
邱钟惠:当时就是因为我是科研所副书记,因为没有什么创收,就没有多少奖金可发的,后来我一想咱们科研人那么辛苦,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后来我就想来想去,我就只有把我的名字打出来,开一个公司。
记者:就成立了邱钟惠。
邱钟惠:体育科贸研究公司。
主持人:1993年,邱钟惠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家公司,经营范围还是她所熟悉的乒乓球器材。说到经商,邱钟惠坦言,自己完全是一个外行,但是依靠着不少球迷的支持,她的生意至今做得依然不错。
邱钟惠:很多顾客也支持我们乒乓球,很多人说我钱送到这个公司,东西贵点,但是货真价实,所以来这儿都不谈价,看标价是多少,付了钱就走。
主持人:今年邱钟惠已经76岁了,尽管夺冠生涯是人生过往,但乒乓球却一直与她相伴,现在只要有空,邱钟惠还是每周都要去乒乓球器材商店里坐一会儿,跟乒乓球爱好者聊聊天,说说过去的往事,回顾自己这一生的乒乓球经历,邱钟惠感慨到是乒乓球成就了她的人生和事业,她对于乒乓球的感情此生都难以割舍,而对于中国乒乓球的未来,她也充满了期待。
邱钟惠:我觉得就是说体育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向上,奋力拼搏,我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强,始终把我们乒乓球长期地成为我们全国人民最喜爱的项目,也是最得人心的项目,最争脸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