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问题油须查明原因
承担了外部责任,不能成为中石化回避内部责任的理由。事实是,即使尚无人认领的标准外金属添加剂确实存在,中石化也难辞其咎。
湖南岳阳市近万辆汽车因加了中石化93号汽油后出现发动机无力、汽车抖动等问题,导致“全城大修车”。中石化称岳阳分公司的确发现890吨“问题油”,但其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疑为标准外某项金属添加剂导致。中石化表示,将对4月26日至5月10日期间到中石化加油的车辆实施免费维修。
实施免费维修表明中石化已经自承是责任主体,这本是正常的经营错误补偿程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中石化在处理此事过程中,补救行动的迅捷与解释之间形成了反差。果如中石化所言“问题油”符合国家检测标准,那就不是油品有问题,而是检测标准有问题。如果是检测标准有问题,中石化何以要承认“问题油”的存在,承担巨额维修费用?按照已维修车辆每辆2000元到8000元的成本计算,近万辆车意味着中石化数以千万元的投入。同样不能解释的是,检测标准运行已久,为什么在其他地方没有出现类似大规模坏车事件?这不能不令人怀疑:“疑为标准外某项金属添加剂导致”,是为了消除在“问题油”与“问题标准”之间存在逻辑矛盾。由此进一步生出的疑团是:这种添加剂是何人所加?其构成成分是什么?何以导致汽车大面积故障?如果找不到真凶,中石化的钱岂不是白花吗?
将事故归诸于标准外金属添加剂,无益于事情的完满解决,反而徒增公众疑惑:是不是在用金属添加剂掩盖经营体系存在的固有弊病?这在中石化的记录上曾不止一次发生。仅在去年,河南安阳、海南海口等地就曾多次发生“问题油”导致汽车抖动甚至损坏事件。
承担了外部责任,不能成为中石化回避内部责任的理由。事实是,即使尚无人认领的标准外金属添加剂确实存在,中石化也难辞其咎。“问题油”的出现,无非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内部生产油料质量存在问题,二是外购油料质量监控存在问题。从以往已知“问题油”来源看,外购油料是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尽管实施了严格的成品油经营许可制度,但是,资质和产品均不合格的油品都曾成为中石化的供应商。
此前,中石化也曾多次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以保证市场供应质量不致下降。然而,岳阳市全城大修车的事实和中石化纠结的补救手段证明,中石化内部的质量管理有漏洞。而亡羊还未补牢的深层次原因,不在中石化意识不到“问题油”屡屡上市会造成多么大的经济和社会信任度流失,而在于半市场化的成品油经营体系架构决定了其弥补漏洞的难为。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即使“问题油”今后出现,中石化也不会面临淘汰机制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说,在免费维修损坏车辆的同时,还需要对成品油经营环境进行一次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