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企业不愿碰0.66升 大排量的车型利润丰厚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宋鹏
2011年07月07日16:49

  作为日本汽车市场的一支生力军,长度在3.4米以下、排量低于0.66升的K-car堪称最“名副其实”的小排量车。相比中国的A00级车,K-car长度更短、排量更低,技术水平却高出一筹。

  为什么我国市场上轿车最低排量只有0.8升?0.66升的小车将来会出现吗?中国有没有0.66升轿车的生存土壤?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广泛采访。

  ■ 文化差异致消费理念不同

  当被问及中国为什么没有0.66升及以下排量的车型时,许多采访对象首先归因于消费理念不同。清华大学汽车安全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建昕说:“用户需求与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紧密相连。我国轿车进入家庭时间不久,汽车既是一种代步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身份的象征,而购买小排量、小尺寸的车很容易被认为是没面子。在日本,没有这种消费包袱,大量家庭主妇出行驾驶K-car,这种小排量车还原了车的本质,作为代步工具,它让生活更方便。”

  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商玉贵认为,中日两国文化不同,造成了小排量车推广情况不同。“中国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大,消费者崇尚买大不买小,买车也要有宽大的空间。‘大’这个字在中国代表着一种特殊文化,时刻影响着国人的消费观念。”商玉贵说。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指出,除了消费理念不同,用途有别也影响消费选择。他说:“如果买车只为在市区内驾驶,满足普通出行需求,低排量的小车确实有优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辆的用途,北京人若想开这种车去天津,就会稍显不便。”

  昌河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柴伟说:“在日本,0.66升及以下的K-Car发动机功率并不小,能够达到我国普通1.0升发动机水平。这种小车的技术,目前我国尚未有企业能自主掌握。”他认为,这类车型能在日本得到大发展,相关法规、标准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尺寸、排量等方面,K-car技术条件限定严格,企业必须不断挖掘潜力,使产品更具生命力。“这与中国的微车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对小排量车都没有严格的法规、标准限定,更别提微车了。现在的微客尺寸、排量越做越大,早已超出了传统微车的范畴。”柴伟说。

  ■ 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不愿碰0.66升

  为什么我国乘用车企无一推0.66升小车呢?专家认为,在消费者普遍崇尚“大”的氛围下,车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产品研发,很容易忽视0.66升微型车

  葛红认为,一个新的汽车细分市场要形成一定规模后,企业进入才有利可图,许多车企是有利益才会推产品,市场偏好对车企产品策略影响巨大。葛红说:“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太快,企业顾得上忙生产、忙销售,顾不上调整结构。在排量较大的车型利润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的情况下,谁愿意费力不讨好地去做0.66升小车?”

  商玉贵说得更直白:“叫好不叫座,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需求,这对企业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他指出,在中国,许多人仍将小排量车视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按照我们的经验,推行精品小车很难行得通。这类车型成本高,市场推广难,用户接受度低。K-car在日本市场占有率高,但若引进中国,高昂的价格将令消费者难以接受,效果不会太好。”

  柴伟认为,我国对小排量车没有长期固定政策支持,是造成0.66升微型车市场缺席的重要原因。他指出,如果政策能鼓励研发、购买1.0升以下排量的车型,企业将更有积极性去推小车。“节能减排是重要国策,小排量、大功率的汽车理应得到支持,但目前政策对1升及以下排量的汽车消费没有特别支持。加上小排量发动机技术提升难度高,生产成本高,政府不补贴的情况下,企业即使推出产品,消费者也可能无力承受。”

  ■ 0.66升在中国有未来吗

  我国未来会不会出现0.6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呢?

  商玉贵认为,消费观念对厂家产品策略有重要影响,在消费观没有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不会投入精力在0.66升排量的小车上。“一般市民出行,车内乘员大多不超过两人,如此说来,双门双座小车就够用了。从市场份额来看,双座小车的占有率有多大?有多少企业有这类产品?社会风气对消费观念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战略。我认为,在现阶段,让企业推出0.66升的小排量车,言之尚早。”

  “消费者若把对节能减排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有利于小排量车的发展。”柴伟认为,消费观念的转变,将为0.66升车型营造有利的环境。

  有一种观点是,由于目前缺少市场利好因素,车企不会主动将更低排量的发动机列入研发项目。“即使有一天政策要求车型降低排量,车企可能会通过合作开发或技术引进方式解决技术问题。”商玉贵说。

  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成为困扰小排量车的一个因素。王建昕指出,发动机排量降低,很可能因成本原因减少先进技术应用。他说:“排量较大的发动机有足够的成本空间,可以使用较多先进技术。0.66升排量的发动机成本肯定会压缩,投入预算有限。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可能不会投入较多精力。”他还提醒说,可能会有一些欠缺实力的小型厂家愿意涉足这一领域,然而,一旦它们推出失败的0.66升产品,将给小排量发动机形象带来很大影响。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不愿涉足,小企业又难以取得成功,可能成为一种尴尬现象。

  可以说,我国目前缺少0.66升小车的消费土壤,同时缺少相关技术,也缺乏研发、消费政策支持。由于这种小排量车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明显,一些企业呼吁政府能提供支持。“如果政府对低排量发动机技术的开发进行立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效果一定会很明显。”柴伟说。

(责任编辑:眭江华)

微博推荐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