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湖在召回上所作的承诺,没有达成。
从锦湖中国相关人士处获得的数据显示,在4月初宣布召回的三个月后,锦湖轮胎召回和免费更换的数量为15万条,其中召回和免费更换的轮胎各占一半。
但这一数据,与当初锦湖中国董事长李汉燮的说法有较大出入,李汉燮曾表示“因国内没有对轮胎召回的明确规定,参照美国标准,三个月召回量达50%即为有效召回”。
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失去消费者信任之后,锦湖中国在召回进度上再度食言。
三个月召回1/4
近日,有媒体报道,截至6月中旬,锦湖召回和免费更换的轮胎数量为10万条,两者各占一半。
在致电锦湖中国市场部后,该市场部科长赵华桥表示,截至7月底,这一数字有了较大提升,达到15万条,召回和免费更换的轮胎量分别约为7.5万条。
三个月仅完成约1/4召回总量的进展速度,显然未达李汉燮的预期。
在3月15日因质量问题被曝光后,锦湖于4月初宣布对3个批次共计30万条轮胎产品实施召回,但随后消费者和行业质疑其召回速度过慢、缺乏诚意。5月15日,锦湖中国董事长李汉燮为此召开媒体沟通会,在会上李恳请行业能多给锦湖一些时间,并表示“时间刚过去了一个月,请大家给锦湖以信心,参照美国的做法,只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召回量的50%,即为有效召回”。
但锦湖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市场部科长赵华桥则认为,用美国标准来作参考,显然不符合中国实情,“对锦湖也不公平”。
按照赵华桥的说法,美国相关制度较成熟,消费人口也远不及中国市场庞大,因此在召回时间上不能以“3个月50%”为参考标准。
赵解释,因轮胎不像整车那样在销售过程中备有消费者的联系方式,不能主动预约服务,只能让消费者前往锦湖检测点和4S店检测更换,“很多消费者没有主动前往”。
没有时间表
而对于召回完成的预期,赵华桥则表示,锦湖没有设置召回结束时间,也不清楚相关部门是否有时间上的要求。
“我不知道完成全部的召回量要到什么时候,至于行业和消费者的质疑,现在锦湖也管不了那么多,我只能说,我们会一直做,把召回完成”,赵华桥说。
但行业人士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蒋苏华表示,因轮胎为汽车关键零部件,其质量问题将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召回应保证是“立刻和及时”的,锦湖在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召回计划书中就应有时间上的安排。
“假如召回的时间过长,那么我认为召回是不成功的,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或处罚”,蒋苏华如此表示。
而对于锦湖方面“不能主动预约服务,只能让消费者自行前往进行产品更换”的说法,蒋苏华则认为,零部件企业的确面临这样的召回困境,但应该在公开领域加大对产品召回的宣传力度,“起码锦湖的召回广告不是随处可见的,可能部分消费者的确也不知情,那么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消费者可以进行投诉”。
蒋苏华还表示,如果在召回过程中,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的,企业将面临惩罚性的赔偿,消费者也应具备维权意识。
行业标准之失
而之所以会出现锦湖召回速度过慢且无明确时间表的情况,在行业人士看来,行业标志缺失和相关部门监督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蒋苏华表示,不仅轮胎制造缺乏明确标准,在轮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之后,召回也无明确的条文可依。“因为目前适用的是召回条例,非召回法,国家质检总局在处罚上可能会比较麻烦”。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则表示,对于锦湖轮胎的召回案,相关部门至今无明确说法,但从此前国家质检总局两次召集锦湖中国负责人的做法来看,锦湖的召回应为“被动召回”,相关管理部门应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质量法》中的相关条文,对锦湖实施更严格的监督。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搜狐汽车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改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