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玩汽车,而且但凡有机会,我一定要坐到驾驶室里去摆弄摆弄方向盘什么的,哪怕是很破的卡车。就是比较喜欢。上学的时候也喜欢画车。”曹敏说。
大学毕业后,学习工业设计的他并不想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做平面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在大学主修产品设计的他坚持希望做产品设计。但当时没有很好的机会,于是,他选择进入一所大学教授工业设计课程,这是这所学校成立工业设计专业的第一年,1995年。当时人们还远没有预料到中国汽车市场会有今天这般蓬勃的发展态势,而汽车设计本身离他也还是相当遥远。
1998年,曹敏抓住一次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招聘汽车设计师的机会,成为第一批社会招聘进入泛亚的设计师。
当年同期前后进入泛亚的很多人到外面闯荡去了,曹敏却一直留在了设计部。在那里,曹敏迅速成长为一位成功的汽车设计师。现在他的头衔是泛亚设计部副总监、前期设计主设计师。
2011年夏天,《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上海金桥采访了他,本期设计栏目为您描述这位小有成就的汽车设计师。
偶然中的必然
祖籍浙江湖州的曹敏,199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后,选择进入一所高校从事工业设计教学。他的兴趣在产品设计,选择在学校沉淀,可以专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边更新知识边做一些想要的研究。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需要提高,因为你给别人讲的东西是他一生的基础,责任重大,我好像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曹敏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而他可以选择的路有两条,一是去国外进修,二是投身实战。
曹敏选择了后者,因为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不通过实际操作无法提高。
在泛亚成长 |
当时,赶上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面向全社会招聘第一批设计师,他说自己“贸贸然来敲了敲门”,没有想到“非常幸运的被录用了”。
面试时,泛亚当时的设计总监看了曹敏的一些作品和绘制的一些车型图,之后出了一道考题——“中国将来需要一台什么样经济型的车子?”给他的答卷时间是一个礼拜。
曹敏待在图书馆里一周,不仅设想了很多外形的概念和内饰的功能,更因为“经济型车”的定位而考虑到怎样节约成本。比如,车子的设计只有三扇门,左右侧车门一样,可以互换。类似的方案,他画了一个本子。
设计总监说:“这你都想到了?”看完内饰后,他对曹敏说:“你来吧。”
1998年6月,曹敏正式进入泛亚工作。当时,麒麟概念车项目的外形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内饰则没有。设计总监丢给曹敏一张内饰构想草图,让他根据低成本原则和用新材料开始内饰设计。
麒麟概念车需要从零打造,从画草图、到建数模、加工数模、组装、喷涂、装车、细节装饰等,全部都由泛亚设计团队完成,当时泛亚设计部只有二十人左右,因此,几乎所有人都是全程参与,这对于曹敏而言是一个好的开端。一年的时间,相当于一次集训,“掉了一层皮”。
当时电脑数量不够,需要分班使用。曹敏一直选择大家不愿上的中班,从中午到后半夜,可以安静的画图、建模。“跑出去的时候,夜深人静,马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有时我们会在马路上喊上两声”,曹敏说,那时泛亚还在宁桥路旧址,“那个房子我现在仍然挺怀念,有机会就特意拐一下看看。”
“越是设计过程的前端,越倾向产品概念层面的设计,越往后则更多的是执行并优化造型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你要运用一个最佳的造型,来体现前面的思考和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曹敏认为,麒麟概念项目就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层面的设计一直完成到执行最终造型方案的完整过程,这对于他了解设计流程,乃至对如今的前瞻设计都是非常有益的经历。
麒麟项目结束后,曹敏还没有看到它发布就到美国去了,他遇到一件对自己生涯影响很大的事情。
美国师傅
1999年,曹敏得到了一个去国外学习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泛亚需要培养一批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的优秀表现让领导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那是一个欧宝前设计总监主持的暑期实习生项目,也是通用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通常会在全球选拔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了解通用浓缩版的开发流程,相当于培训。当年这一项目扩大化,除了学生,还选择了当时的萨博、泛亚、通用墨西哥工程中心的工作人员参加到其中。
其时,通用有九大品牌,参加培训的人员分为九组,每组由一位老师带领,三个学员分别承担设计师、模型师和工程师的任务。每组负责为一个品牌打造一辆未来的概念车。
最早时,会有人做研究和分析未来趋势,也就是前期背景输入,比如粮食紧缺、人口老龄化、第三世界、女性消费者等,所有人混在一起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找到未来的商机;锁定一些主要的机会后,再看它们更适合哪个品牌。
“当时讨论出一款适合新兴市场的车型,我想做这个概念,觉得它有很强的装载能力、非常低的成本,而造型很酷。”曹敏说。但由于其他同学也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抛硬币后,曹敏被“发配”到一个没人理睬的项目“急救车”,品牌是GMC。这个车型概念的前提是基于大家预测未来旅游业会比较发达,全地形急救的需求会上升而设定的。
“这个切换挺痛苦,在新兴市场车型方面,我当时已经想了很多主意。”他回忆,很多团队的“孩子”玩得挺开心,周末会离开偏僻的工作室跑去芝加哥玩儿,而自己则憋着一口气,在工作室画了三天的图,“开始因为语言障碍很痛苦,但随着设计逐步展开,后来我一点儿不觉得枯燥,那十二周过得简直太带劲了。”
十二周后,曹敏所在的项目组把东西拿出来时,大家都认为这是当时设计最好的一个模型,里面有非常多的设计细节,布置很好,甚至在工程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创新,比如利用轮胎的二次充气,使车在雪地里方便转向以及通过设计类似于雪地履带的装置,使车真正具备覆盖雪地、沙地和山地的全地形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项目就是通用选拔人才的一个过程,负责GMC的人立刻要求把曹敏留下来。“那边负责人说,人家是来培训的,你把人扣这了,怎么交代呢?”
从一开始曹敏就知道这仅仅是一次概念研究,但既然有机会,就一定要把能想到和能做到的展现清楚。与他一同参加项目的学生,很多毕业自曹敏景仰的名校,但这个项目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觉得自己所做并不比别人差,他的信心极大地建立起来。
项目后期,在泛亚设计总监的安排下,曹敏来到通用北美设计中心学习通用真正的开发流程。他当时所在的是上一代君越美国版项目,在外形设计、模型加工、总布置和型谱规划等团队内学习,并且跟随一位负责外形设计的设计师画了两周的图。
那几个月,曹敏不但建立起信心,增长了见识,更看到了职业汽车设计师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比如,通用各品牌都有负责人来讲自己品牌的定位、特点和品牌精髓,把一堆功能定位打造成一个品牌也是一种锻炼。
曹敏后来又有多次到美国学习的机会。他参与了老君威的改款、老君越的全新设计和赛威SLS的内饰设计。这分别是中国本土设计师首次基于国际车型的改款及全新设计、中国设计师第一次参与主导豪华品牌的设计开发工作。
其中,曹敏2004年带团队赴北美参加赛威内饰设计的外方合作团队中,内饰设计总监恰巧是1999年他跟随过的那位设计师,他们的合作非常愉快。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