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国家质检总局就《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简称汽车“三包”)组织召开了立法听证会。包括消费者、汽车厂商等16位听证代表一致欢迎或支持汽车三包,希望尽快出台。
据悉,消费者的主要诉求是延长整车“三包”有效期,经销商则担忧一旦汽车“三包”实施,可能会产生消费者恶意退车、换车等现象。而呼吁设立第三方独立权威的鉴定机构,则是听证会上出现频率最多、要求最强烈的声音。成都商报记者也在实地走访时了解到,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规、检测机构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均对“汽车三包”表达了各自的担忧。
听证会:现场一团和气
在上周三听证会现场,来自消费者、汽车企业、经销商、行业协会等方面的代表共17位(1人未到)参会,其中8人是消费者代表,其中一位张义是来自成都的消费者。
此前外界猜测,这场听证会将迎来激烈辩论。然而,最终听证会进行得十分平和,各方的态度都比较理性。消费者代表踊跃发言,其意见主要集中在认为《征求意见稿》规定的两年整车“三包”有效期太短,要求给予延长。而经销商代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征求意见稿》将经销商作为第一责任方不妥当,汽车质量出现问题,其主要责任应该在厂家,经销商只是被动执行厂家的一些规定。二是希望消费者也有协助取证的义务。有经销商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汽车“三包”一旦实施,会有一些消费者恶意退车、换车,应该就此建立防范机制。汽车企业方面的表态则相对谨慎,其主要诉求是希望设立独立的第三方汽车“三包”鉴定机构。目的是如果消费者与厂商发生纠纷,则由这个机构来负责鉴定,并确定责任方。
质检总局:条件已成熟
在听证会现场,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的表态格外引人关注,他表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对家用汽车三包表示赞成和支持,汽车三包出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刘兆彬说,目前质检总局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其中就包括“汽车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标准”,即《家用汽车质量担保中主要零部件目录及有效期》,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
有媒体报道称,质检总局原计划年底前出台汽车三包。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仍然没有有关部门透露最终出台时间,只表示会吸纳各方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后“抓紧修改”、“尽快出台”,并且还会给汽车经销商、生产商一个过渡期。
本地声音:各自有担忧
成都商报记者也第一时间采访了部分本地经销商、消费者,他们均对“汽车三包”表达了各自的担忧。
一家以销售商用车为主的经销商售后经理向记者表明,从现有的征求意见稿看来,经销商层面需要面对的困难主要会集中在执行层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还未设立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责任的认定都会存在争议,这其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问题,无疑会带来消费者、经销商与厂商之间的摩擦。”
一家合资品牌的总经理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关于规定中对于退车、换车的标准相对宽松,不过要是真的开始执行,其中旧车、新车已经缴纳和尚未缴纳的税费、保险费用,对牌照、保险、购置税等各项问题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是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中尚未明确的部分,而这些很大程度才是该法律具体实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位准备购车的李先生最近一直在关注“汽车三包”,但是他认为,30天免费退换车的时间太短,根本不能体现出车的质量,“以行驶公里数比较合理,比如至少应定在3000或5000公里较合适。”而一位已经购买了合资品牌的熊女士则提出,整车“三包”两年4万公里的标准还应该更高点,比如3年6万公里、5年10万公里等,“争取向北美、欧洲市场的售后看齐嘛。”而刚刚经历了一次修车的刘先生则提出,“修车5天才会提供备用车时间标准太长,2天以上的就应该提供备用车或交通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