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消息,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将进行部分调整。为积极扩大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2012年我国将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这些商品中包括成品油等。
此次成品油进口关税下调,谁是最获益的一方?能否因此缓解连续两年出现的供油紧张?
近3成社会油站
限量加油或断油
继10月份出现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供油紧张之后,最近一段时间,供油紧张再次出现。
受国内油价上调预期、批发单位限供以及运输受阻资源到货不畅等因素影响,与10月份全国紧张不同,近日柴油供应呈现北松南紧格局。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再次出现柴油供应紧张,有近3成的社会油站在限量加油或断油。仅在湖南长沙市区,就有大量民营加油站挂出“无柴油”的牌子。
针对目前华中地区的柴油供应紧张问题,当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湘江枯水的进一步加剧,油品运输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迎峰度冬的临近也导致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加,电荒的出现必然将增加对柴油的需求;年底是物流业的旺季,春运来临,交通运输业对柴油的需求量也将加大,因此,柴油供应紧张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对于新一轮供油紧张出现的原因,中宇资讯分析师申涛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始终不能满足成品油上调要求,使得国内成品油经销套利空间压缩,市场炒作和囤积积极性下降。批发单位随着年度销售计划完成,开始收缩资源,为了避免油价大幅下跌,并为即将来临的春运积累资源而坚持控量销售。与华东、华南地区主要受限供因素影响不同,华中、西南地区供油紧张的原因还在于长江中上游枯水期影响华中、川渝地区柴油资源顺利入库。此外临近春节,各种货运的卡车和客运交通的大巴对柴油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供油紧张。
成品油关税下调
有助于缓解供油紧张
最近几年,国内成品油的供求矛盾始终比较尖锐,每年需求旺季都会出现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如果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不仅仅需要快速提高国内产能来实现成品油需求的自给自足,也需要通过鼓励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的短期放大。
据中宇资讯统计,成品油进口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累计进口成品油3656万吨,比去年同期的3292万吨累计增长了11.1%;11月单月进口成品油335万吨,环比增加15.12%。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中国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7亿吨,而2010年我国成品油净进口量是1000万吨。随着成品油进口关税的下调,成品油进口总量有望进一步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成品油供应缺口,有助于缓解供油紧张。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供应偏紧,而且成品油进口资质基本上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因此中石油和中石化倾向于扩大成品油进口数量,这一方面弥补了成品油供应缺口,增加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央企保障成品油供应的责任。政府出台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两大石油公司能够加大成品油进口,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
两大油企独享成品油关税
下调巨额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成品油进口关税下调可以提高进口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油紧张。但是,有专家表示,供油紧张恐怕并不会因此消失。
早在今年10月份供油紧张大范围出现的时候,业内人士就称,并不是真的缺油,而是两大油企因为对当时下调油价不满,不愿意给民营企业供油造成的。
而从成品油和原油方面来看,此次进口关税的下调,对于地炼企业没有丝毫的益处,因为对于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资质,几乎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中石化、中石油“两巨头”操控。
有数据显示,以目前国内华南地区国III标准计算,93#汽油最高零售价在9400元/吨左右,97#汽油最高零售价在9820元/吨左右,而目前从新加坡进口一吨95号汽油,加上运费和其他费用,完税到岸价才8746元/吨,相对于93#汽油来说纯利润在654元/吨左右,相对于97#汽油来说纯利润在1074元/吨左右;国内0#柴油最高零售价在8458元/吨左右,而进口一吨新加坡0.05%含硫柴油的纯利润同样高达756元/吨左右。
有分析师认为, 由于“两巨头”牢牢抓住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权,使得他们成为此次关税下调的独享者和最大获益者。面对国内供油紧张的屡次出现,“两巨头”操纵市场的筹码也愈加扩大化,对此民营企业和地炼企业也只能靠着进口燃料油微薄的利润来支撑运行。如果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出口权仍为“两巨头”操控,那么民企和地炼企业只能是关税调整的配角。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曾表示,导致供油紧张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成品油的调价机制不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石油、成品油进口垄断,是因为政策赋予他们进口垄断权,因此,根本的问题和出路在于放开石油、成品油的进口垄断,允许所有企业进口石油和成品油。也正因为石油进口的政策不公平,导致很多企业想在境外投资石油产业,也无法把石油进口到国内。
“成品油产业链垄断加政府定价,如果政策上没有留给民营加油站的生存发展空间,民营被国有油企挤出去只是时间问题。”林伯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与国际市场油价、国内供求关系同时“背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导致“成品油一降价就油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