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传统的历法,中国人的2011正在迎接一年中最欢庆的时光。此刻,众人皆忙碌于梳理一年来的得失,以便更好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相比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亦十分重要。新的征程在即,让我们看看2012中国汽车行业有哪些事值得期望与关注。
第一个让我们期待的事是,“2012年新能源汽车到底向哪里开?”
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而到2011年,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仅1万余辆,私人购买的仅1000余辆。巨大的落差下,财政部等四部委再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包括研究免除对新能源汽车摇号、限行、车牌拍卖等限制措施。
各个部门之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问题,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一位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的业内人士曾表示,该规划之所以出台时间一再推迟,主要是规划涉及到了多个部委,还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其实不过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尚未找到平衡点。
然而,即使《规划》按时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现阶段电动车推广仍面临着很大的障碍:一是配套设施落后,二是销售价格过高,三是产品不成熟,比亚迪面向私人推出的第一款车E6价格为36.98万元,即使国家和地方补贴12万元,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也接近25万元,这样的价位已经可以买到凯美瑞、雅阁这样的中级车或RAV4。现有的电动客车在技术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电池寿命不稳定、系统可靠性差、混合动力节油率低。
希望今年有关部门能好好坐在一起把这件事商量一下,至少对大家有一个交代,至少要在2012年使新能源车缓缓开动起来。
第二件让我们期待的事是“汽车三包”尽快出台。
2004年,汽车三包办法就对外征集过意见,但是6年来犹如石沉大海,渺无音信,好像是已经嗝儿屁了。然而2011年这个办法似乎又还魂。10月26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举行了“汽车三包”规定立法听证会,尽管会前很多人曾猜测,听证会将出现激烈辩论,然而听证会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听证会上表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对家用汽车三包表示赞成和支持,汽车三包出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质检总局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
但是年底前质监总局好像忙地沟油的事,汽车三包的事没了下文。希望他们不要全去抓地沟油,抽几个人研究一下汽车三包的事。
第三件让我们期待的事是尽快出台新的成品油定价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和以前相比,调价周期缩短了,但并没有解决调价滞后和定价机制透明之间的矛盾。有的专家分析:由于国内成品油价随着国际油价变动而变动,而且变化幅度达到4%才进行调整,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下调,此时为了降低损失,就存在一个清库存的过程;反之,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上调,市场将会通过囤油获取无风险收益。因此,当国际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时,很容易人为造成成品油供应领域的非正常波动,进而加剧供需失衡。
其次,两桶油垄断的问题难以解决。在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较快的时候,即使油源很充足,石油巨头也不愿意向民营加油站供油,因为批发价要比零售价便宜300-400元。因此就出现许多中间公司,他们能拿到大批量的成品油,但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加油站。
我们期望新的成品油定价管理办法能够尽快出台,新的油价管理办法应该遵从市场规律,打破垄断,不能把定价权从发改委交到两桶油手里。
第四件让我们期待的事是尽快出台新的环保标准,减少大气污染,让我们尽快享受没有阴霾的蓝天。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指数为522,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这一消息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并掀起了轩然大波,对PM2.5的各种报导和争论一时间塞满了众多媒体的版面。
其实早在2010年11月,美驻华使馆的PM2.5监测数据就曾爆表一次,但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此次饱受交通拥堵之苦的民众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数量与日俱增的私家车,认为汽车尾气排放是PM2.5增高的元凶;也是专家进一步指出我国油质量量低下,柴油车排放严重不大标才是主犯。
笔者无意在此对PM2.5进行详细的阐述,无论汽车尾气排放是不是主因,一个严酷的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环境污染正在逐步恶化,已经到了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地步,已经不能不视而不见。政府应尽快出台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规,并真实的推行,还民众一天蓝天。
有专家断定,这一理想至少要过20年才有可能实现,真心期望不用等那么久。
第五件让我们期待的事是北京应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真正缓解交通拥堵,给全国其它城市树立一个可供借鉴的榜样。
北京市在原有限行政策的基础上,2011年又实施了限号政策,但从各方的反馈及实际的交通状况来看,这些政策并没有起到缓解交通的作用。现在地铁也限制流量,路上的出租车很忙,司机的旁边总是坐着一个人,而黑车却越来越多,并且已红灯来作为招徕的标志。有专家已经呼吁政府鼓励支持“多人合租或乘坐一辆车出行”。拼车不仅在国外很常见,在国内部份大城市如哈尔滨等地也早已被公众接受,并不是一件难事。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为公众提供拼车、合乘有关的法律服务,明确拼车费用分担方式,为拼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长远来讲,政府还是应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面对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即便是出台更多的限制性政策,北京市的路面交通也难以有较大提升,而轨道交通在设置新路线、优化原轨道路线,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则仍有较大的空间。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