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民享受到了难得的“蓝天白云”。然而,随着大运会结束,深圳空气质量急剧下降,灰霾天又成为常态。昨日,深圳人居委、海洋局、气象局、水务局、城管局等多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支招后大运时代深圳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根据人居委工作计划,截至2015年,深圳全市范围将限行黄标车。从今年起,深圳将加大对原关外区域重污染源的控制。
2015年前推广国V汽油
据深圳市人居委副主任李水生介绍,大运会期间,深圳重点开展了机动车、电厂、锅炉炉窑、挥发性有机物和饮食油烟污染综合整治;委托第三方监理机构跟踪评估,严格督办,保证了360项大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100%按期完成;全市环保系统每天巡查各类污染源1500人次,累计清理整治15类污染行业近万个污染源;对未完成整改的156家排放源依法关停和严密监管。据悉,大运期间,深圳蓝天白云,环境空气主要指标每天优于国家一级标准,达到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涉水海域水质良好,稳定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然而,大运会结束后,深圳空气质量快速下降,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李水生表示,后大运时代,深圳将强化空气污染的协同控制,持续巩固大运空气污染整治成果。一是提高车用燃油标准,2012年前力争推广国IV柴油,2015年前力争在珠三角区域率先推广国V汽油。二是力争在2013年对新上牌柴油车执行国IV排放标准,2015年前执行国V标准。三是继续全面执行在用车简易工况排气检测新标准,每年重点抽检10%以上的高排放车辆。四是淘汰黄标车,研究制定黄标车限行方案,逐步扩大限行范围和时间,力争2015年前全市范围限行黄标车。
此外,深圳还将加快电厂和和锅炉窑炉的改造升级,出台实施自愿性家具环保标志制度,鼓励在深圳生产和销售的家具取得环保标志,2015年起,实施强制性家具环保标志制度;借鉴南京、太原、大连等城市扬尘收费经验,开征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建筑施工减少扬尘污染。
非工时间突击检查防偷排
据李水生介绍,后大运时期,深圳还将进一步推进水污染治理,实现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重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组织开展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加大水源保护区违章搭建、违章养殖和暴露垃圾等清理,继续推进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处置工作,落实铁岗、石岩和西丽水库排污口整治。
深圳还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积极推进生态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梧桐山—平湖西等7个关键节点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构建“四带六廊”自然生态网络体系;建成总长约2000公里的深圳绿道网,全面开展绿道网管理维护运营和功能开发利用,打造市民普遍参与、广泛使用的幸福绿道。
同时,深圳将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深化污染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分类管理,重点加强国控、省控和信用等级较低企业的管理,加强巡查,组织非工作时间突击检查,严查超标排放和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构建市区协调联动格局,建立环保执法沟通协调机制;密切防范环境安全,健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台账,推行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一厂一策;定期排查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安全巡查,及时督促企业整改;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监管,完成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法系统建设并正式运行。
措施
水务局:“十二五”期间完成350公里河道整治
“深圳没有大江大河,难以调入河流生态环境用水来增大水环境容量,治污没有捷径,只有达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方能实现河流水质的稳定达标。”据介绍,大运期间,深圳市水务部门抓住污水有效收集处理这一关键,加快构建完善全市污水收集处理工程体系,全面开展河流综合治理,切实加强节水减排统筹管理,水污染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处长沈利介绍,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深圳陆续完成了21项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全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突破400万吨/日。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近三年全市共新增930.7公里的污水管道,约相当于建市前25年建设总量的1/3。目前,全市共有污水管道长约3600公里,基本形成了污水收集骨干框架。在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成4座污泥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2300吨/日,基本满足全市现状污泥处理处置要求;以污泥无害化、减量化为目标,全力推进老虎坑、上洋两座污泥干化焚烧项目建设。
沈利表示,2011年深圳万元GDP水耗降至17.8立方米,同比下降11%;另一方面,通过推进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为河道补充生态用水,促使深圳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从2005年的不足1%大幅提升到目前的30%左右。
后大运时代,深圳将继续抓住有效收集处理污水这一关键,潜心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原特区外污水支管网建设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7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建成1200公里的污水管道。据悉,“十二五”期间,深圳还计划完成约350公里的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并继续推进节水减排,力争到2015年,将万元GDP水耗降至15立方米左右。
气象局:提前发布中度以上灰霾预警
据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毛夏介绍,大运会期间,针对环境质量保护,气象局着力建立完善了灰霾监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并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检验。目前,大运期间的环境气象服务措施已形成常态化业务,延续服务市民。
后大运时代,气象部门将依托大运期间建成的先进技术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发布灰霾监测评价信息。每月突出发布上月灰霾日数统计情况及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做到灰霾日数监测的及时和透明。同时,发布每季度的灰霾监测评价报告,对灰霾的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进行跟踪分析。
气象局将与市人居环境委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并会同有关单位,从气象、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等多个角度开展对灰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和跟踪监测,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气象决策服务。同时,气象局还将进一步组织研发有关技术,提升灰霾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更加准确做出轻度以上(能见度5km以下)灰霾天气预报,更加提前发布中度以上灰霾天气(能见度3km以下)预警。
城管局:修订文件固化大运成功做法
“从2009年10月开始,深圳发起了建市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广泛、参与人员最多、投入最大的一次环境改善与美化集中统一行动。”深圳市城管局负责人杨雷介绍称,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让深圳迎来了崭新的城市形象。昨日,由城管局起草的《关于巩固市容环境提升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是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大运工作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以相关形式固定下来,继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使深圳市容环境保持国内领先发展水平。
后大运时代,城管局还将组织力量起草和修订一批规范性文件,推动余泥渣土、绿道建设和管理、社会公园管理、垃圾减量和分类等工作持续开展。今年上半年,深圳还将召开园林绿化工作会议,总结深圳市园林绿化30年来的经验,其中也包括迎大运的经验,提出新的发展措施。
海事局:初步建立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
2011年,海事局以优化船舶防污染和海上溢油应急预案,运用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信息化技术等多项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大运会水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任务,实现了“涉大水域无事故、无污染、无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对港口生产的影响”的既定目标。
据该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魏伟坚介绍,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不仅创下了三年来同期最好的安全态势,也取得了服务大运和港口安全监管两个战场的全面胜利。他说,后大运时期,该局将实施在港船舶污染物强制接收制度,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相关规定,要求到港船舶及时申报船舶污染物的排放申请,对于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的排放实施强制接收,禁止向海洋排放任何船舶污染物,努力实现到港船舶的污染物向海洋的零排放。
与此同时,深圳海事局还将建设和投入使用国内领先的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提高应急指挥效能。并在深圳东部建立储备应急物资的政府设备库,提升东部海域应急反应能力。据了解,目前,深圳辖区已拥有围油栏14万多米,大型专业清油机10余台,小型专业清污船舶20余艘,已初步建立深圳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同时还已建成9个社会专业应急设备库。
海洋局:提高近岸海域赤潮监测预警水平
据介绍,大运前夕,海洋局共组织清洁船只出航1371艘次,参与的清理人员3500多人次,清理沿岸海域垃圾近500吨。为做好比赛海区海洋环境的监视监测工作,海洋局在比赛海域布设了16个监测站点,派出监测队伍每日监测并通报比赛海区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并利用新建成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对比赛海区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做好比赛海区赤潮爆发的预警预报工作。
大运期间,海洋局利用新投入使用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结合常规监测手段,准确预报了3起赤潮事件,并及时开展了多次赤潮预防性消除行动,在周边海域大规模发生赤潮的情况下,有效保证了40平方公里比赛海区的海水质量。
据海洋局副局长梁俊乾介绍,下一步,深圳将继续推进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计划至2013年在全市海域布设12个海洋自动监测浮标,确保全面覆盖深圳市海域,并进一步完善近岸海域赤潮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借助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监视和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手段,切实提高对近岸海域赤潮监测预警的水平。 采写:杨磊 张仁望 李晓敏